7月和8月,浙江執行大工業季節性電價


浙江剛出梅,高溫天就「無縫銜接」,受高溫天氣影響,浙江用電負荷持續攀升。今夏,浙江全社會最高用電負荷連創新高,7月13日已超1億千瓦。


據分析,今夏浙江全社會最高用電負荷屢創歷史新高,空調帶動的降溫用電貢獻了35%,與經濟增長相關的用電則貢獻了65%。



浙江是工業大省,工業生產是支撐我省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的重要力量。作為經濟發展「晴雨表」的電力數據顯示,今年1-6月浙江工業用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六成以上,成為用電量增長的主要推手。


我省工業用電負荷占電網總負荷的比重較高,在夏季用電高峰期供需矛盾尤其突出。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根據國家完善季節性電價機制以及「雙碳」目標等要求,今年7、8月對大工業高峰、低谷電價首次執行季節性電價政策低谷電價(12小時)每千瓦時下調2分高峰電價(10小時)每千瓦時上升2分,適度拉大峰谷價差,發揮價格槓桿作用,引導大工業用戶主動錯峰生產,更好地調節電力供需,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更好保障電力運行安全。



什麼是季節性電價政策?



季節性電價是指按照季節分別制定的不同電價。


季節性電價一般有2種形式:

一是根據用電負荷特點,按時間劃分為夏季電價冬季電價

二是根據發電負荷特點,按水電站來水情況劃分為豐水期電價枯水期電價


此次浙江即將實施的季節性電價屬於夏季電價,從今年7月1日開始至8月31日結束


其實,季節性電價在我國已經不是新鮮事兒,據小e所知,江蘇、上海、安徽、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多省市已經實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為什麼實施季節性電價政策?






近年來,浙江省電力消費始終保持高速增長的強勁勢頭。雖受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貿易摩擦等影響,浙江用電情況出現過短暫調整,但總體走向還是不斷快速上升。


以最高負荷為例,7月13日13時32分,浙江全社會最高用電負荷達到1.0022億千瓦,同比增長8.1%,成為全國第三個用電負荷破億省份。


這一用電負荷水平已超過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水平,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三峽電站總裝機容量的4.5倍。


在「雙碳」背景下,浙江電力供需形勢面臨新的較大變化及挑戰,供電形勢十分嚴峻。


另一方面,浙江電網負荷的特點加劇了調峰難度。


一是存在「雙高峰」。時間分別出現在9:00-11:00和13:00-17:00兩個時段,且下午負荷高峰略高於上午高峰,為一天中的負荷最大值。


正午時分,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人員為了遮蔽紫外線將全身裹得嚴嚴實實


二是峰谷差大。受外購電和光伏裝機增加等影響,浙江電網峰谷差進一步加大。2020年浙江日最大峰谷差為3314萬千瓦,是國家電網公司系統中峰谷差較大的省份,電網調峰壓力極大。


三是負荷和新能源出力受天氣影響大。浙江電網全社會光伏發電出力突破1000萬千瓦,已成為浙江第二大出力電源,僅次於火力發電。由於光伏發電受外界天氣條件影響極大,發電功率會隨著光照強度的變化而劇烈變化,若出現陰天高溫無光等天氣因素,發電量波動尤為明顯。


從負荷構成情況看,浙江作為工業大省,工業用電佔全社會用電量的「大頭」。今年1-6月,全省工業用電量達1764.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29%,佔全社會用電的69.64%。尤其在用電高峰時段,往往也是工業用電負荷的尖峰期,負荷重疊度高,一旦發生極端高溫、區外來電突降等突發事件,將給電網供需平衡帶來極大風險。


實施季節性電價政策,可進一步豐富電網調節手段,充分運用價格信號,引導大工業用戶優化綠色低碳用能方式,促進電力供需平衡,緩解電網運行壓力,進一步保障電力運行安全。



季節性電價執行範圍、主要內容有哪些?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制定了我省季節性電價政策,於2020年11月下發《省發展改革委關於浙江電網2020-2022年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2021-2022年,每年的7、8月,大工業用電1-10千伏、20千伏、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及以上各電壓等級電價,低谷電價每千瓦時下調2分,高峰電價每千瓦時上升2分



具體電價見下表



其他幾種電價有影響嗎?



不影響


執行居民電價、農業電價和一般工商業及其他電價的用戶不執行季節性電價,仍執行原電價政策。



實施後,大工業企業電費貴了么?



首先要說明的是,中國電價真的不貴。與可獲得數據的35個OECD經合組織)國家相比,我國銷售電價位列倒數第三,約為各國平均水平的60%。


同時,我國持續推進電價改革,釋放改革紅利。與2015年相比,2020年末大工業電價降低10.6%,一般工商業電價降低28.6%,居民、農業電價連續15年保持穩定。

更多詳情,請見《攢了80多年的電費單告訴你,中國的電價貴不貴》《權威媒體攜手小e再論中國電價!》


各國工業電價


浙江省銷售電價水平也在國際中處於較低水平,約為各國平均水平的60%-65%。居民電價更是遠低於德國的2.31元、英國1.66元、日本1.65元、美國0.9元。


各國居民電價


除了不斷下降的電價,用電成本也在持續下滑。浙江民營經濟發達,中小企業眾多,伴隨產業結構轉型優化,數字經濟引領增長,高新技術產業增速較快,人工成本與設備原料成本佔全部經營成本的「重頭戲」,用電成本佔比持續下降。


此次浙江實施季節性電價,能有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企業合理安排生產時間,還能省電費!


7、8月,大工業高峰、低谷電價執行季節性電價,低谷電價(12小時)每千瓦時下調2分,高峰電價(10小時)每千瓦時上升2分,通過以下案列分析可以得出:


結論

如果大工業企業生產平穩,原則上可降低電費

若再增加些調節手段,電費可繼續降低


當用戶高峰低谷電量比例為1:1,則電價調整前後用戶電費不變

如繼續增加低谷時段用電,可以減少用戶電費支出。


|案例一|

某金屬型材公司為35千伏用電企業,該企業生產時間主要集中在晚上9點至次日早上8點,2021年5月當月用電量為307.30萬千瓦時,尖峰谷佔比分別為:0.5%、24.7%、74.8%,當月總電費為139.45萬元。

因為該企業在低谷時段用電量佔比較高,7月季節性調整電價後,在生產時間和電量均不變的情況下,單月總電費為136.38萬元,減少用戶電費支出3.07萬元。


案例二

浙江某家居公司,該企業日生產時間約9小時,5月當月用電量為16.60萬千瓦時,尖峰谷佔比分別為:13%、76%、11%,當月總電費為13.65萬元。

因該企業高峰時段用電量佔比最高,7月季節性調整電價後,在生產時間和電量均不變的情況下,7月總電費為13.87萬元,用戶將增加電費0.22萬元;

如用戶錯峰生產,將高峰低谷比例調整為1:1,則電價調整前後用戶電費可保持不變;

如把生產時間調至晚7點-凌晨4點,可減少用戶電費支出5.5萬元;

如把9個小時生產時間全部放至低谷時段,可節省電費8.1萬元。


小e也在此呼籲:在電力運行困難之際,希望大工業企業優化生產用電方式,多用低谷電,既能支持電力運行安全,又能節省用能成本,共同參與「雙碳」行動。



供稿:財務部 吳斌傑 / 營銷部 袁婷 / 融媒體中心 王曉 / 紹興·上虞公司 楊露露 / 溫州公司 許惠玲

製圖&編輯:鄧通 | 校對:項丹 楊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