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知識雖然瑣碎,學起來卻是有規律可循的,掌握規律的同時,如果清楚高考命題動向,還愁攻不下高考化學嗎?和浙里君一起看看2018高考化學的命題新動向吧!
化學用語
命題新動向
化學用語是化學學科基本技能,可能涉及整份試卷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內容。(同學務必要看清楚試題的設問,不防答題前在涉及化學用語下面畫上著重號)
涉及的考點
(1)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的書寫;
(2)常見元素的化合價的判斷;
(3)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書寫或判斷;
(4)電子式的書寫或判斷;
(5)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的表示和判斷。
(6)鍵線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的表示和判斷。
(7)物質的組成、分類、性質及五同知識(同素異形體、同位素、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同一物質)
(8)方程式類:①化學方程式②離子方程式③電離方程式④水解方程式⑤電極反應方程式⑥用電子式表示物質的形成過程⑦熱化學方程式⑧有機反應方程式
阿伏加德羅常數
命題新動向
阿伏加德羅常數是高考命題的常考熱點,是一種「久考不衰」的題型,命題方式看上去很單一,其實考查內容很豐富,題干一般都是「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或不正確)的是」,內容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離子、電子、質子、中子等)的數目、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數目、化學鍵的數目等的計算。
現在對試題有所變型:不再單一考,在一個選擇題中的一個選項中考查阿伏加德羅常數,而其他選項則是其他的知識點。
離子反應
命題新動向
離子反應是每年高考命題中必然要涉及的知識點之一。
主要包括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或正誤判斷)、離子共存及離子的推導(可能出現在非選擇題,對離子是否存在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在非選擇題中也經常考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已知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特別要注意的就是溶液的酸鹼環境。
氧化還原反應
考查內容
(1)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的判斷及計算
(2)用雙橋式表示電子的轉移情況
(3)結合阿伏加德羅常數對反應中轉移的電子進行計算
(4)結合電化學進行命題,電化學的基礎就是氧化還原反應,所以考查電化學的同時還會考查電化學反應中電子的轉移
(5)結合實際應用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知識,通過生產、生活中實際的氧化還原反應,考查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確定等。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命題新動向
近幾年也是常考內容
(1)單刀直入:
直接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告訴一些元素的結構特點或性質先把元素推導出來,再以①原子半徑的變化規律,②同周期元素最高化合價的變化規律,③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鹼性強弱,④氫化物的穩定性等內容進行考查。
(2)聲東擊西:
題目題干中出現的是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識,即通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來推斷元素,然後確定具體的物質,這是「聲東」。
而題目的落腳點的重點不是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而是考查化學反應原理,如原電池、電解池知識、化學平衡知識、甚至是熱化學知識等,此可謂「擊西」。
熱化學與蓋斯定律
命題新動向
化學反應與能量是高考熱點內容之一,其出題方式可謂百花齊放,變化多端,常出現考題:
熱化學方程式正誤判斷和書寫,題目通過①能量變化圖②蓋斯定律③鍵能等創設情景,提供新信息,通過比較分析、計算等方法來求解「△H」值,從而判斷或書寫熱化學方程式。
電化學
涉及的考點
從近年高考試題可以看出,電化學知識年年出現在高考試題中,除了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外,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
試題情境求新穎,命題形式求創新,強化基礎知識的遷移用應用。
(1)常規題:
①根據原電池、電解池原理判斷電極名稱;②電極反應現象;③書寫相應電極反應或電池總反應;④判斷電解質溶液的離子濃度變化;⑤離子遷移方向;⑥溶液酸鹼性變化情況;⑦通過電解中的出現的一些特殊的現象來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等。
(2)創新題:
結合新能源、新技術、新科技等知識,例如以常見的乾電池、充電電池、燃料電池、光電池為藍本,分析其工作原理,強化原電池作用原理的綜合應用。
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
命題新動向
(1)化學反應速率計算:通過給出的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或物質的量濃度)和容器體積及反應時間計算反應速率,或者通過給出的圖像,通過圖像分析進行反應速率的計算。
(2)涉及反應速率的化學實驗:以實驗的形式就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進行設題,就實驗操作方法進行設題,通過實驗觀察和數據處理得出實驗實驗結論等方面進行設題。
(3)化學平衡的移動:結合圖像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斷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或者通過化學平衡的已知移動方向,判斷影響化學平衡的某種因素。
(4)化學平衡常數:通過表格中的數據或圖像中數據,計算平衡時體系中各種物質的濃度,繼而計算化學平衡常數。
(5)轉化率:通過題目提供的已知數據,計算某種反應物的轉化率。
(6)化學平衡常數和轉化率的應用:通過一組化學平衡常數和轉化率的數值,判斷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判斷焓變大於0還是小於0,並據此判斷升高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電解質溶液
命題新動向
(1)水的電離及水的離子積常數的意義與應用
(2)簡單pH的計算
(3)溶液中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及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
(4)考查鹽類水解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這種題目類型往往比較簡單,只要求考生對鹽類的應用做出粗略的判斷,不要求考生對其原理進行解釋。
(5)考查由於鹽類水解而導致的物質變化。這種類型的題目可以是常規性的溶液蒸發導致的溶質變化的判斷,最近幾年最多的還是由於鹽類水解而導致的溶液內溶質離子濃度大小的變化及排序問題。
(6)考查鹽類水解的原理及其解釋。這種類型的題目是鹽類水解中最高層次的考查,考查的題目往往比較複雜,難度較大,譬如會出現在選擇題的壓軸題中,或者是實驗題及推斷題中。
(7)結合溶解度考查難溶物質的溶解平衡,定性解釋溶解平衡的移動方向及影響溶解平衡的條件。
(8)考查溶度積常數,主要會涉及溶度積常數的理解類題目,特別是關於用溶度積來解釋沉澱的析出順序,通過計算達到考查考生對溶度積理解的目的。
金屬及其化合物
命題新動向
鈉、鎂、鋁、鐵、銅等是高中最重要的五種金屬元素。
(1)計算:主要是鐵與硝酸、鋁與強鹼或合金與酸、鹼反應關係為載體,通過很複雜的轉化關係,考查學生基本計算能力和重要方法,如Fe3+、Cu2+、Fe2+與Fe反應計算、金屬合金與硝酸反應或者反應後再加入NaOH反應相應計算等。
(2)圖表分析:圖表分析是考查學生創新能力重要載體,所以以金屬及其化合物反應為基礎,融合生成的沉澱、氣體等量的變化推斷物質的組成、含量等當今高考命題一大特點。
(3)物質間的轉化:常見的金屬及其化合物如鈉、鎂、鋁、鐵、銅的性質,框圖轉化是最常規的題型,命題者往往不只是考查一種元素及其化合物,往往還將非金屬、化學計算或者反應現象、物質結構、氧化反應、離子反應等知識整合其中,達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命題新動向
(1)考通性帶特性:如非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主要反應、硝酸、濃硫酸的特性等。
(2)考重點帶轉化:明星元素H、C、N、O、Si、S、Cl及其化合物的轉化是命題重點,題目往往融合金屬及其化合物進行綜合命題。
(3)考性能帶應用:題目主要涉及晶體硅、SiO2、HClO等的性質和應用獲取方式等。
有機物
命題新動向
(1)必做題:通常考有機物的基本性質、同分異構體的判斷
(2)選做題:有機框圖題,常見考點有:有機物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官能團名稱、反應類型、反應條件、書寫方程式(酯化反應、消去反應、水解反應、醇醛的氧化反應、縮聚反應等)、有機物中原子共平面情況、同分異構體判斷與書寫、有機合成流程等
物質的結構與性質
命題新動向
選做題常考:
(1)晶體類型的判斷
(2)晶體熔、沸點高低的比較
(3)晶胞中粒子個數的計算
(4)考查晶體密度與微粒距離間的關係計算
化學實驗
命題新動向
本考題是一定會出現,是綜合能力的體現,難度會很大。
常考:
(1)重要儀器名稱(分液漏斗、圓底燒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三頸燒瓶、酸鹼式滴定管、乾燥管、洗氣瓶等)
(2)實驗基本操作(過濾、除雜、結晶等)
(3)實驗步驟的重要舉措
(4)實驗結果的分析
高考化學考試重點預測
1.高中的主幹基礎知識
回顧往年北京高考理科卷可以看出,高考中主要還是對學科基礎知識的考查,那麼我們在具體的高考準備過程中,如果想要獲得高分,並不是要求同學們能將難度很大的題目全部解答出來,而是需要同學們能夠將學科的基礎題能夠萬無一失的做出來,確保得分。
2.科學素養能力
從08年以後北京進行課改,高考的理科綜合題目更加貼切現實實際生活,情境化更加明顯,這就要求同學們要培養科學素養能力。科學素養能力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二是對科學研究過程和方法的理解,三是以科學的眼光和視角解釋生活現象。那麼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我們要重點培養自己以下的三個能力:
a實驗探究能力(反應原理或歷程的探究)
從已知入手,通過科學假設得到未知。對於這種能力的考查在綜合卷的化學部分的主觀題中經常出現,從教材中我們已經掌握的知識出發,通過改變條件豐富對物質性質的了解。
b信息的提取與整合能力(新物質、新工藝製備)
在有限的考試時間裡,有那麼多題目需要我們去處理,這就要求我們學會提取和整合題目信息,抓住重點,才能更加有效地幫助我們做題。
c數據的分析能力(數據呈現角度的多元化)
題目變化的傾向是題目很簡單,但是信息卻極為豐富,這就需要我們對於一些圖象和數據能夠有效分析,從而幫助我們做題。
1.化學專用名詞不能寫錯,建議考前幾天多翻翻課本,再熟悉一下基本名詞和實驗裝置。
2.防止化學用語表達錯誤,例如化學反應方程式反應條件漏寫、寫錯,方程式沒有配平等。
3.注意有機物結構式書寫錯誤,多個「h」、少個「h」的情況都不少見。
4.注意答題的文字表述清晰明了,如果字跡潦草條理不清,會影響閱卷老師的判斷。
2018高考化學將會考什麼
1.注重基礎:化學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題的揮毫潑墨
隨著高考試卷整體難度的調整和試卷長度的縮短,高考化學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試題也越來越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和主幹知識。題目涉及的內容和背景資料基本上為考生所熟知,例如高考常考不懈的「五同」的概念、原子的構成、化學鍵的類型、離子反應、平衡體系中反應物的轉化率、勒夏特列原理的應用等都是化學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中的重點、也是基點。
2.突出遷移:概念、理論試題的神來之筆
高考化學概念與理論試題重視基礎,但不是就基礎考基礎,而是注重化學概念與理論基礎的延伸和拓展,注重將課本理論知識的綜合和應用。例如「氫鎳電池」、「熔融鹽燃料電池」、「鎳鎘可充電電池」、「甲醇燃料電池」等,都是課本原電池知識的靈活遷移。
3.面向現實:概念、理論試題的依附淵源
高考命題不拘泥於大綱,引導學生注意社會實際問題,經常用化學視角觀察現實問題。試題密切聯繫生產和生活中各類化學問題,重視化學與環境、能源、資源、健康、科技等方面的聯繫。概念、理論試題更有這方面的優勢。
4.再現探究:理論試題的發展創新
高考概念、理論試題在強調強調知識應用的同時,還嘗試對學生拓展性學力和研究性學力的考查,強化對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核。適當增加開放型試題,鼓勵有創造性的答案,要求用研究性的思路考慮問題,提出更優的實驗方案。試題不具難度但有深度,體現了考改與課改的一致性,配合和支持了中學新課程改革。
5.體現區分:概念、理論試題的選拔功能
雖然高考試題難度下降,但其作為選拔性考試的性質決定了高考試題要有必要的區分度的適當的難度。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體現這種區分和選拔功能的試題大多為基本概念、理論試題。概念、理論試題在高考試卷的選拔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試卷中低於整卷難度係數的無論從題量還是從分數權重大多為理論試題,有個別試題甚至成為全卷的難題。
6.熱點重複:概念、理論試題的不簡單連續
據統計,高考理論試題的比重每年都比考試說明規定的要高,基本理論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近幾年高考化學各理論板塊的題量和分值,不難看出每年各理論板塊具有一定數量和分值的試題,理論部分的考點多,重現率高。但這種連續和重複不是簡單的連續和重複,漸變和創新貫穿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