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由上海教育報刊總社、復旦附中青浦分校、上海市寫作學會、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等聯合舉辦的第七屆「君子養成大會」在上海市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舉行,大會主題為「君子養成與教育之禮」。上海市嘉定區普通小學副校長張靜艷做主旨發言,以下為發言內容。

如果說「禮」是社會和諧運轉、人們暖意交往的底色和溫度,那麼學校作為人類智慧和技能最重要的傳承之所,「禮」在理應得到最自然、最溫暖的展現,蒙以養正的意義也就在於此。而教師這個職業,除了傳道解惑、教書育人的職責,也擔當著「禮」之身傳言教的使命,明禮修身、知書達禮是一個教育者該有的精神氣質和行為表現。
禮在現代社會,尤其是學校層面可以引申為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準則和規範在廣義上都屬於規則,規則的制定和實施通常為了有序,而遵守規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言行上的約束。所以說,規則本身並不能代表「禮」,在學校教育中,「禮」是在規則之上的高位追求和底蘊內涵。
禮既是形神兼備的,又是情景交融的,「禮在學校」至少包含三個層面的含義:
一、禮鐫刻在學校的環境氛圍和文化底蘊里
一個學校的溫度散發在環境氛圍里,一個學校的魅力蘊含在文化底蘊里。我們普通小學建校於1901年,秉承「勤誠」校訓,有歷史積澱和人文氣息。走進校園,中國風撲面而來,「勤誠樓」和「蘊初廈」是普小歷史的溫情延續;參天古銀杏和古樸銅鐘見證了「百年普通」的悠悠歲月;「開心農場」是孩子們實踐體驗和勞動教育的樂園,也是傳統農耕文化的見證;論語文化牆上生動而立體地展現著中華民族為人為學的行為準則。建校於1902年的溫州中學是「數學家的搖籃」,蘇步青、谷超豪在此就讀高中,朱自清在此任教並寫下了至今傳唱的校歌,雖然校園幾易其址,但文脈賡續,一磚一石、一牆一廊都在記錄和述說,漫步在這樣的校園裡,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讓你的心頭有崇敬、有激昂,忍不住提醒自己要知禮守禮、要雅言雅行。
二、禮展現在教師的師德修養和言談舉止間
學校最核心的競爭力是教師團隊,而對於學生最深遠的影響力也來源於教師。一個學校,教師的形象「立」起來了,這個學校在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群體心目中的形象也就「立」起來了。孔子曾經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圍繞「勤誠」校訓,普通小學確定了「教師誓詞」:我選擇了教師職業,就決心把自己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獻給教育事業!用親切、微笑的形象去面對學生,用柔和、真誠的語言去引導學生,用期待、發展的眼光去賞識學生,用務實、進取的行為去感染學生,用博大、無私的胸懷去關愛學生,做一名快樂的學習者、勤誠的工作者、智慧的教育者。「教師誓詞」凝鍊了普小教師求「真」、求「誠」、求「進」的教育情懷,每年的教師節大會,全體教師都會以莊嚴的語調和真實的情感齊誦誓詞,表達對於教師職業的敬意。同時,學校以每年評選「勤誠十佳教工」為載體,倡導一種愛校擔當、愛生為善的溫馨校園文化。
三、禮融入在學生的日常教育和體驗活動中
學校最主要的功能是育人,在高度關注智育發展的今天,我們聚在這裡,用一整天的時間討論這個「禮」字,感謝黃玉峰校長教育情懷的引領和感召,而我也始終相信禮儀教育會繪就孩子不一樣的人生底色。學生會在豐富的活動體驗中,在莊重而生動的儀式教育中,關注儀錶儀態,規範公共行為,提升內在素養,掌握基本禮儀規範和同伴交往規則,擁有美好溫馨的童年經歷,形成陽光自信的個性特質。
2019年,經過前期的研究和實踐,我們學校拓展了周邊場館和實踐基地,結合原有品牌活動,守正創新,將「童年五部曲」調整為「童年五大禮」,更凸顯了「禮儀與規範」元素,關注了孩子的成長需求,充分挖掘了育人內涵。
1.啟智樂學開筆禮
從2014年開始,每年9月,普通小學一年級學生會聚集在嘉定孔廟,參加一場隆重而正式的開筆禮。儀式前,通過綜合活動課程,教師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文化傳播和儀式訓練;儀式中,教師和家長引領全體新生親歷六個議程:正衣冠、向孔子像行禮、向師長奉茶、硃砂啟智、啟蒙開筆、擊鼓明志。儀式後,教師引導學生以向家長敬茶的方式表達感恩與尊重,為家庭成員表演吟誦勤誠校訓,將儀式教育自然延伸到家庭。
2.神聖光榮入隊禮
學校德研部聯合大隊部,結合少先隊爭章活動和清明祭掃活動,通過系統性的訓練和莊嚴的儀式,引導二年級學生了解隊史、敬好隊禮、唱響隊歌,入隊儀式在嘉定烈士陵園或學校舉行,並組織隊風隊紀的比賽,引導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感受家國情懷。
3.感恩幸福成長禮
「有愛心、有責任」是對於中年級學生禮儀教育的升級指標,組織三年級學生在六一兒童節,以班級為單位過十歲集體生日。班主任悄悄向每位家長收集學生五歲前的照片和最近的照片各一張,在「猜猜TA是誰」的互動環節和照片故事分享中,學生們見證了「成長」的魔力,家長也會給孩子準備好心語的小卡片或語音包,現場以遊戲方式一一公布時,教室里滿是歡樂和感動。今年,將增設「小紳士小淑女秀」活動,期待不一樣的驚喜。
4.講解崗位收穫禮
四年級的學生知識有了豐富和能力有了提升,利用校內外各種場館資源,如孔廟、創始人銅像、安全體驗館、校史陳列館、開心農場和天文館等,設立「紅領巾講解團」,通過競聘上崗、崗位培訓、在崗鍛煉、學期評價等四個環節,給普小娃提供展示和成長的舞台和機會,引導學生通過小崗位進行「禮」的實踐和傳播。
5.立志啟航畢業禮
五年級學生通過「立志啟航畢業禮」遊學活動,豐富體驗,在社會中觀察和學習,與他人友好交往,感受成長責任。美食站——探訪餐飲集團,安全站——參觀區消防教育體驗館,文化站——參觀嘉定圖書館,藝術站——欣賞高雅藝術,科技站——參觀科創中心。多年來,普小學生作為唯一受邀的嘉定區少先隊員代表,每年赴烈士陵園參加公祭活動。
總而言之,禮在學校,外在表現大多是「有形式」的各種規範,更重要的是形式背後「有神韻」的兼容並蓄,因為只有內化和感化後的「禮」才是形神兼備的「雅」和「善」的傳遞。
攝影 周娟 趙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