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4日,土耳其總統和議會選舉開始投票。土耳其選民將在當地時間上午8時開始投票,在當日下午5時結束投票。根據土耳其選舉法,在晚上9時前禁止公布任何選舉結果。
這場大選吸引了土耳其6410萬註冊選民參與,還有超過170萬海外選民參與了投票,高於5年前的140萬海外選民。
此次土耳其大選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外界分析,這次土耳其大選不僅會影響現任總統埃爾多安的連任,還會影響土耳其的命運,甚至可能會影響到敘利亞的命運,以及歐盟是否會擴張等地緣政治因素。
目前,土耳其總統人選或將在這兩人中產生:代表正義與發展黨及其盟黨組成的「人民聯盟」的土耳其現任總統埃爾多安,土耳其最大反對黨共和人民黨領袖克勒奇達爾奧盧。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一盤散沙、意識形態不同的6個反對黨派重新組成了「民族聯盟」,與共和人民黨一起推舉了技術官僚出身、形象溫和的74隨共和人民黨領袖克勒奇達爾奧盧作為總統候選人,一改過去大選反對派互相競爭的局面。
當地時間5月12日,隨著總統候選人之一因傑的退選,民調平衡被打破,更多選民轉而支持埃爾多安的對手克勒奇達爾奧盧。
據土耳其民調機構Konda5月12日的調查結果顯示,埃爾多安的支持率為43.7%,克勒奇達爾奧盧的支持率為49.3%,埃爾多安的支持率比對手低5.6個百分點。
而土耳其最近5次選前民調數據報道稱,克勒奇達爾奧盧和埃爾多安的支持率接近,雙方互有領先,差距在1.7到5.8個百分點之間。
根據土耳其的選舉法,總統選舉投票中,如果沒有候選人獲得超過50%的選票,則得票最高的兩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第二輪投票時,獲得選票最多的候選人獲勝。
此次土耳其選舉,如果第一輪投票沒有總統候選人獲得足夠票數,那麼第二輪投票將在5月28日進行。
目前,各大民調機構普遍預測,土耳其大選會進入第二輪,而埃爾多安的勝算並不高。
土耳其正在努力應對多年的經濟問題,再加上今年2月慘痛的大地震災難後,不少土耳其人對埃爾多安失去了信心。土耳其受災地區的直接經濟損失約有342億美元,重建需求的資金可能達到這個數字的幾倍,而去年土耳其全年的GDP才9055億美元。
高昂的生活成本和震後重建難題成了埃爾多安的「死結」,嚴重拉低了其支持率。
此外,地震受災地區是支持埃爾多安和正義與發展黨的傳統票倉。土耳其最高選舉委員會表示,由於交通中斷、庇護所不足等原因,地震受災地區將有至少100萬選民無法參加大選投票。
從2003年開始,埃爾多安擔任了11年的土耳其總理,而後在2014年土耳其首次總統直選中獲勝,並成功於2018年取得連任。顯然,埃爾多安已連續擔任了7年的土耳其總統。
在2014年和2018年的總統選舉中,埃爾多安均在首輪投票中以超過50%的得票率直接當選。
雖然在土耳其,總統是國家象徵,總理具有實權,但外界普遍認為,「政治強人」埃爾多安已經實際掌舵土耳其20年。
當地時間13日,埃爾多安在大選前的最後一次集會上,指責土耳其反對派與美國總統拜登合作,試圖「推翻」其政府。
在競選集會上,埃爾多安提到拜登就任總統前的言論,拜登當時稱,美國應該鼓勵埃爾多安的競爭對手在選舉中擊敗埃爾多安,「通過選舉,而不是政變」。
「拜登下令推翻埃爾多安,我知道,所有支持我的人都知道。」埃爾多安說,「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明天(14日)的選票也會向拜登作出回應。」埃爾多安還指責反對派「接受西方的指令」,並表示如果反對派獲勝,將「屈從於西方國家的願望」。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則稱,土耳其是美國的長期盟友,美方將密切關注選舉,但「不會在選舉中偏袒任何一方」。
據法新社14日報道,兩人目前均已在投票站投票。埃爾多安在投票後表示,希望「(大選)結果對我們國家的未來、對土耳其的民主都有好處」。克勒奇達爾奧盧則稱,「我們都錯過了民主」,並向記者表示「春天會來到這個國家」。
有分析人士指出,克勒奇達爾奧盧得到議會第三大黨、親庫爾德人的左翼政黨人民民主黨支持,而庫爾德選民票數佔總票數的15%至20%,有著關鍵的決定性作用。
過去多年,埃爾多安一直被美西方國家視為「眼中盯、肉中刺」。埃爾多安政府與美西方漸行漸遠,而與俄羅斯越走越近。
最近,土耳其與俄羅斯高層互動頻繁。土耳其外長恰武什奧盧當地時間5月10日表示,他在訪問莫斯科期間,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就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進行了討論,希望正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的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協議四方會談能夠取得進展。
土耳其總統府新聞局當地時間4月27日發布消息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就俄烏局勢、黑海港口農產品外運以及敘利亞局勢等交換意見。
此前,土總統府曾發布公告稱,埃爾多安和普京隨後還會以遠程視頻形式,分別在阿庫尤核電站核燃料運抵儀式上發表講話。
幾年前埃爾多安不顧美國勸說,執意購買俄羅斯S-400反導系統。此舉徹底惹怒了美國,美國因此取消了向土耳其出售F-35戰鬥機的交易。
北約也對埃爾多安很惱火,因為他領導的土耳其政府試圖阻止瑞典加入北約。土耳其還多次以境內數百萬中東難民威脅歐洲,在地中海地區還與希臘長期存在低烈度衝突。
俄烏衝突爆發後,土耳其也沒有跟隨美國和北約的步伐,非但沒有制裁俄羅斯,還變成了制裁商品的走私勝地和俄國廉價能源的受益者。
顯而易見,土耳其作為中東區域強國之一,不甘心成為美軍中東戰略的犧牲品,這也導致美土兩國矛盾不斷。
在敘利亞問題上,土耳其與美國的立場不一致,直接拋開美國。5月10日,俄羅斯、敘利亞、土耳其和伊朗四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談,就土耳其與敘利亞關係正常化、敘利亞局勢等問題交換意見。
此次外長會也是自敘利亞內戰開始以來,敘土外長十多年來首次正式會面。這也意味著敘土關係正在緩和,這對於依然聲稱繼續制裁敘利亞的美國來說是不願意看到的。
種種跡象表明,埃爾多安聲稱「拜登下令推翻我」並不是空穴來風。美國干預他國大選早有很多的前科,而且插手土耳其大選,讓埃爾多安的對手當選也符合美國的利益。
儘管土耳其大選結果還沒有公布,美西方不少媒體已經高調錶明支持克勒奇達爾奧盧。歐洲議會的中間左翼黨派聯盟發表聲明支持加快土耳其和歐盟的免簽證待遇進程,稱克勒奇達爾奧盧所代表的在野黨派是「民主、人權、自由、合作、土歐關係緊密的希望燈塔」。
5月14日除了總統選舉之外,土耳其還會舉行國會選舉。目前民調顯示埃爾多安和克勒奇達爾奧盧領導的政黨聯盟實力相當,而前者較有可能奪得國會多數。
顯然,就算克勒奇達爾奧盧最終擊敗埃爾多安,其執政也不會一帆風順。
近段時間,隨著伊朗和沙特的和解,敘利亞重歸阿拉伯大家庭,葉門危機正在談判解決中,美國在中東地區能夠使上力氣的只有以色列了,如果此次大選能夠讓親西方陣營執政土耳其,對美國來說將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棋。
如此看來,依照美國人的行事風格,69歲的埃爾多安要小心了,如果不能當選總統,或有牢獄之災,甚至有性命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