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回應赴日建廠
對於擁有先進技術和龐大產能的台積電來說,是很多國家地區極力拉攏的對象。美國為了重振晶元本土化,三番兩次將台積電邀請到美國建廠。而日本為了改善晶元製造行業,提高晶元產能,也對台積電發出邀請。
台積電都答應了美國和日本的邀請,但是台積電在這兩個國家的建廠情況是不同的。
台積電在美國展開了海外最大的投資項目,投資額增加至400億美國,晶元工廠也從5nm增加到3nm。一共兩座晶元工廠,若完成建設台積電在美國將掌握年產60萬片晶圓的產能。
再看日本,台積電日本工廠的投資額只有86億美元,規劃的製程為28nm和22nm,屬於中小規模的建廠投資。
就算日本工廠全面建廠投產,對台積電的產能提升並不大。台積電2021年全球產能達到了1420萬片,哪怕美國和日本的產能加起來,也只有非常少的佔比。
那麼台積電為何還要到海外建廠呢?赴美建廠也許是因為美國補貼,以及大量的客戶都在美國,所以到美國可以更好地做生意。而關於赴日建廠,台積電首度進行了回應。
根據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赴日建廠是因為策略性支援,同時也是台積電客戶最大的供應商。
看來台積電赴日建廠的原因找到了,這意味著什麼呢?或許意味著台積電並非單純為了提高晶元產能而到日本建廠,很大程度上有人情世故的原因。
一般來說,晶元製造商到什麼地方建廠都是為了提高產能,滿足供不應求的訂單的需求。但是台積電不管是在美國還是日本建廠,都不像是提高產能的舉動。更像是人情世故,幫助對方提高晶元製造競爭力。
就像在美國建廠,台積電沒有採購新設備,而是把總部的設備搬運到美國。在日本建廠也是如此,背後有著人情世故的考慮。
按照魏哲家所說,台積電最大的客戶在日本有個最大的供應商,如果最大的客戶產品賣不出去,那台積電的晶元也賣不動,所以需要支持他。
台積電最大的客戶毫無疑問是蘋果公司,而蘋果公司的最大供應商是來自日本的索尼。索尼為蘋果提供感測器零部件,佔到了蘋果產業鏈非常大的供應比重。只有索尼穩定了產能,蘋果才能過上好日子,進而給台積電帶來訂單營收。
兜兜轉轉之下,台積電這才到了日本建廠,並不是為了擴充全球化產能,而是為了幫助蘋果。畢竟幫助蘋果等於幫助自己。
台積電會到大陸建廠嗎?
台積電在美國,日本建廠都不是出於內心的本意,如果由台積電自主做決定,肯定不會到成本大,產業鏈不完善以及缺乏人才的美國建廠。不管怎樣看,台積電到美國建廠都是虧本的生意。只是礙於美國補貼和美國客戶的需求,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
日本建廠更是因為蘋果最大的供應商在日本,否則日本同樣不具備人才,產業鏈優勢。因此對於台積電在海外建廠一事,有網友炸鍋了,表示都去了美國,日本建廠,就不來大陸。
大陸擁有豐富的產業鏈,也有海量的晶元需求。尤其是未來會大幅度提高成熟晶元的產能,來自智能汽車、人工智慧、物聯網等行業的晶元訂單都會穩定增長。再加上各大手機廠商相繼邁入自研晶元的賽道,需求方面是不成問題的。那麼台積電會到大陸建廠嗎?
其實台積電在大陸是擁有晶元工廠項目的,位於南京的28nm晶元工廠是台積電在大陸的主要產能布局。而且台積電也曾宣布擴產南京工廠,增加投資額。
不過整體來看,台積電想要在大陸開展晶元工廠項目會面臨各種變數。因為美國晶元補貼規則要求,如果拿到美國補貼,十年內就不能在投資修建28nm及以下的工廠。
台積電一旦拿了這個補貼,未來的投資前景會被縮小。台積電運營南京工廠,採購新設備尚且需要獲得許可授權,可想而知台積電的路正在被縮緊。除非台積電能堅持全球化,能維持自主決策,這樣的話還能決定自己的未來。
寫在最後
台積電本該在全球化市場上為客戶提供服務,不偏袒,不搞特殊。但台積電畢竟是商業公司,賺錢是主要目標。
美國將台積電的賺錢路子框定在美國市場,讓台積電開啟赴美建廠歷程。在日本,也是因為人情世故。不知道這樣的局面,是不是台積電希望看見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