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雖然人和章魚的長相併不相似,後者的大腦也遠不及任何一種哺乳動物的大腦,但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可能比人們想像的更像這種八腿水生無脊椎動物,而這一切則都是毒品讓人們意識到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Gül Dölen博士進行了這樣一項特別的研究,他們給章魚服用MDMA以此來觀察它們的反應,結果它們表現出了跟人類一樣的反應。
首先,幾隻雄章魚和雌章魚被放入到含有MDMA的水中。在吸收了半小時之後,它們被放到一個擁有多個區域的容器里。其中一些區域是空的,但有一個區域則關著一隻清醒的雄章魚。之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當把清醒的章魚放到這個測試容器里時,它們通常都會避開那隻關著的雄章魚,它們會忽視或避免與其他章魚接觸。但當把「喝多」了的章魚放到裡面時,它們就會主動尋求與關著的雄章魚進行身體接觸。
Dölen指出,吸食了MDMA的章魚傾向於抱著籠子並把嘴放在籠子上,而這與人類對MDMA的反應非常相似,他們經常會相互碰觸。
就像對人類大腦一樣,這種「愛情藥物」看起來也在這種無脊椎動物的大腦中起作用了。這些「親社會」的行為在實驗中非常明顯,它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動物是如何社交的以及在動物王國里究竟是什麼抑制或促進彼此間的情感行為。
MDMA
搖頭丸一般是指含有致幻型苯丙胺類興奮劑成分的片劑和丸劑。服用後主要表現為活動過度、搖頭扭腰、嗜舞、妄想、不知羞恥、性衝動及幻覺和暴力傾向,故俗稱為「搖頭丸」。
常見的品種:3,4-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3,4-亞甲二氧基苯丙胺(MDA)等。下面以MDMA為例介紹:
英文名稱:MDMA
毒性:MDMA濫用者既需要它的興奮作用又需要它的致幻作用,更欣賞其致幻作用。MDMA能造成永久性的腦細胞損傷和非永久性損傷肝細胞,嚴重中毒者可發生脫水和突發心臟病。
濫用癥狀:大劑量服用MDMA常有聽覺和視覺改變。表現在身體器官方面的癥狀,包括血壓升高、心律、脈搏加快,嚴重時出現肌肉緊張、不能自控的咬牙、口乾、手部顫抖、噁心,有的出現疲勞、出汗、視物模糊、焦慮和精神失調。即使是中等劑量MDMA也會產生嚴重的體溫升高、心血管功能障礙、黃疸及抽搐。長期濫用MDMA出現的副作用還表現在心理障礙,如心理混亂、抑鬱、失眠、焦慮及神經錯亂,接近半數的濫用者有恐慌和妄想症。MDMA能使精力分散、動作不協調,因此強調集中注意力的工作無法很好完成,特別是對司機,服用MDMA後開車十分危險。
話說回來
其實,動物吸毒上癮的案例並不少見
1935年,澳大利亞從美國夏威夷引進甘蔗蟾蜍,用以對付危害甘蔗種植業的甲蟲。但是這貨繁殖能力極強,又啥都能吃,在這裡幾乎沒有天敵,導致蟾蜍大軍泛濫成災。
這種蟾蜍的皮膚會不斷分泌微量致幻毒素。當劑量很小時,可以起到類似致幻劑的作用。而狗子這種生物見啥舔啥,自打舔了之後就無法自拔。
防凍液是大多數動物的致命毒藥,但它對美國加州幾個國家公園的土撥鼠來說卻不是。這玩意有毒卻含有酒精,讓許多土撥鼠都等不及在被毒死之前多嘬上兩口。紅杉國家公園和優詩美地國家公園停車場附近潛伏著幾個土撥鼠犯罪團伙,他們專挑你不注意的時候下嘴,咬開發動機的散熱管或者其他任何礙事的東西,以獲取貧瘠一生中難以多得的美味——防凍液。每年至少有40輛汽車因此損壞。
河豚有劇毒是一個常識,但河豚的毒素在非常微量時也是一種麻醉劑。很多海豚已經學會如何用舔河豚的方式來「麻醉自己」。
在某些時候,俄羅斯人需要處理一大堆的航空燃料桶,他們認為幾乎沒人進入的克羅諾基自然保護區是最好的選擇。幾年後,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副作用——當地棕熊已經學會了如何打開桶,並且吸食剩餘的飛機燃料蒸汽。
在毒品的刺激下,棕熊們開始逐漸變得喪心病狂,有目擊者稱甚至有灰熊為了燃料追著咬正在降落的直升機屁股,整個場面詭異的像《生化危機》這類驚悚電影的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