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是兩岸長期對峙的前線陣地,當地的民眾曾飽受戰火之苦。1992年,金門才正式得以解嚴,而國民黨在當地依舊有著很強大的勢力。自從民進黨成立以來,金門縣就是他們始終無法滲透的政治壁壘。直到今日,金門縣長的寶座仍舊是由國民黨掌握,金門縣議會當中連一位民進黨籍的民意代表都沒有。在歷史上,民進黨在金門縣的第一位民意代表是2011年擔任金門縣議員的陳滄江。而他卻在2018年選擇退出了民進黨,同時他還逐漸棄暗投明,主張恢復金廈通航和促進金廈大橋的修建。即使是在民進黨強行壓制金廈大橋修建草案的情況下,陳滄江依舊義無反顧地選擇支持,他的理由就是四個字:民生福祉。其具體的情形如何,且待我慢慢道來。
陳滄江
金門縣議會當中的民進黨徒
金門縣是距離台灣省十分遙遠的離島,長期以來都是兩岸隔水相望的第一線。在上個世紀,這裡風波不息炮聲隆隆,金門當地的百姓也飽受戰火之苦。陳滄江就出生於1955年的金門縣金寧鄉,他是家中的長子,母親就是因為戰火而失去了雙腿。陳滄江少年時就展現出了非凡的繪畫才藝,學業成績也非常好。但是在1956年,金門當地實行了所謂「戰地政務」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軍管」制。金門當地成立了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由當地的防衛司令兼任主任。當時的防衛司令手中掌握了軍事、行政等諸多大權,但是因為戰爭需要自然也就壓縮了民生的發展空間,金門等地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很不好。陳滄江初中畢業時,因為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又是殘疾人。於是他報考了空軍幼年學校,不僅可以減少家裡的負擔還能夠貼補一些家用。
金門
因為學習優異,陳滄江成為了各離島之中第一位公費生,還在三年後直升空軍軍官學校,並且還加入了國民黨。可是因為家庭的狀況不斷惡化,陳滄江連軍旅生涯也為之斷送,他被迫進入社會當送貨員和裝卸工。直到他的美術才華被發掘了出來還趕上了台灣經濟的騰飛階段,他成功進入了一家廣告公司並在那裡積蓄到了第一桶金。後來他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家庭生計才有所好轉。但是因為「戰地政務」管理模式牢牢牽制著金門當地的發展速度,所以陳滄江事業的發展也很有限。1987年,已經病入膏肓的蔣經國宣布解除台灣本島和澎湖的戒嚴狀態,可金門和馬祖等地卻因為是前線地區,所以並不在解除範圍之列。這引發了金門等地民眾的不滿,也帶來了陳滄江從政的契機。
蔣經國
1990年,陳滄江和大批的金門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打出了「金門人大團結」的口號。他們還在晚上住在台灣立法機構的大門口,要求台灣當局解除金門等地的「戰地政務」狀態。1992年,因為兩岸關係的不斷緩和。李登輝也認為應該解除金門等地的緊張狀態,以便於當地的民生髮展。所以,1992年11月7日金門和馬祖地區正式解嚴。當地的縣長也可以由民眾選舉產生,縣議會也恢復了功能。說來也奇怪,金門地區的百姓在解嚴之後並沒有因此記恨國民黨而倒向民進黨,反而一直支持國民黨或藍營色彩十分明顯的候選人執掌金門當地的大權。陳滄江雖然也是國民黨,但他卻並未直接從政,而是在民間專門繪製政治漫畫用來批評諷諫金門當地的政治、民生、經濟等議題。他也成為了金門地區有名的諷刺漫畫作家,在當地打出了自己的一面旗幟。
陳滄江是民進黨在金門的第一位民意代表
1996年,陳滄江正式離開了國民黨而加入民進黨,2001年代表民進党參選台灣立法機構民意代表的職務。他的對手就是如今的新黨主席吳成典,但是最終敗下陣來,而後整整沉潛了八年。直到2009年,陳滄江才重新代表民進党參與選舉,他的目標也退而求其次變成了金門縣議員。雖然他仍然因為選票不足而落選,但卻成為了落選人當中的第一高票。恰好在那一年的金門縣議會當中有人涉嫌賄選被褫奪了資格,於是陳滄江就成為了替補議員進入了金門縣議會。2011年3月1日,陳滄江宣誓就職,這是民進黨的大旗第一次進入金門縣議會。陳滄江也在之後理所當然地坐上了民進黨在金門地區的第一把交椅,成為了民進黨在當地的黨部主任。2012年蔡英文和馬英九角逐台灣地區領導人大位,陳滄江成為了蔡英文在金門地區的競選主任,全力幫助她選舉。
馬英九與蔡英文在2012年的交鋒
因為民進黨在之前的幾次大選中,在金門地區的得票數都沒有超過3000票。於是陳滄江便向民眾喊話,聲稱只要蔡英文的得票數超過了3000票,他就從辦公室開始三步一跪一叩首直到金門浯島的城隍廟以感謝民眾支持,兩者距離大約一公里。如果蔡英文的得票數超過了5000張,他就一直跪到金門的太武山頂。結果在那一年的大選中,蔡英文雖然落敗。可是她在金門的得票數卻突破了歷史記錄,達到了3193張。沒想到陳滄江竟然真的三步一跪一直到了當地的城隍廟,感謝金門當地的鄉親。這場行進持續了一個多小時,事後陳滄江整整一個星期不能走路。而他的威信也在金門當地水漲船高,可以說是一舉成名。但是,蔡英文卻沒有顧念他的功勞,2016年蔡英文得到了台灣地區領導人的大位後,就把他拋諸腦後。
陳福海
陳滄江有意在2018年代表民進党參選金門縣長,可是蔡英文認為無黨籍的前金門縣長陳福海更有勝選的希望。於是民進黨寧可支持無黨籍的候選人,也不提名民進黨的陳滄江。這也讓陳滄江感到了被拋棄的痛苦,他於是主動退出民進党參與了2018年的金門縣長選舉。最後很可惜他仍然是敗給了國民黨的候選人楊鎮浯,賠了夫人又折兵。事實上,陳滄江的不滿還在於民進黨掌握大權之後忽視金門等離島的民生疾苦。2018年金門從大陸獲取了珍貴的水資源,彼此的關係進一步加深,而民進黨卻要從中作梗,企圖破壞兩地的通水工程。民進黨發言人徐佳青更是把發生在金門的「金門炮戰」稱為「金門人的戰役」,企圖將把金門拒之門外。蔡英文的副手陳建仁在台灣發生嚴重水災時還跑到了金門遊玩,這都為金門帶來了負面影響。陳滄江直言:「民進黨自絕於金門」,因而選擇與其割席絕交。
陳建仁
金門的主流意識形態是民生主義
長期以來,台海之間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意識形態領域。兩岸之所以能夠在馬英九時期創造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就是因為雙方都主動擱置了意識形態的矛盾,希望用經濟、衛生、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取代兩者之間的分歧。在兩岸友好交往的時代,大陸不向台灣輸出社會主義,台灣人在大陸也基本上不談「三民主義」,兩岸的共識也是由此而來。可是民進黨卻借著美國人在背後撐腰大肆煽風點火,在台灣島內重新操弄意識形態問題,想要人為拉大兩岸之間的意識形態分歧。他們利用了台灣本島內部對於大陸的陌生,喚醒了他們從小接受的反對大陸的教育理念。正是在這種操作之下,民進黨的「抗中保台」策略才能夠發揮作用。但是這種意識形態矛盾在與大陸唇齒相依的金門卻並不存在。
兩岸供水
金門和廈門之間早在本世紀初就實現了直航,更是在2018年實現了從福建省晉江市向金門縣供水的民生工程,大批的老百姓因此而受惠。陳滄江等人都是重視民生的政治人物,他們看到了兩岸之間的融合能夠惠及金門民眾,所以他們主動拋棄了政黨的意識形態偏見。他們如今都已經是民生主義者,金門縣如今的主流意識形態也正是民生主義。這些政治人物還想要組建「金廈一日生活圈」,更主張要建立金廈大橋。他們建立了「金門縣金廈大橋建設推動促進會」,陳滄江擔任主任的職務。金廈大橋的建設爭議由來已久,今年6月民進黨控制之下的大陸委員會發布聲明,直言:「金廈大橋會衍生出重大安全風險。」而且他們還痛批支持這項提議的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稱他是「指鹿為馬,企圖混淆黑白,其心可議」。
柯文哲
對此,陳滄江十分不滿,但也無可奈何。他說:「陸委會有他們的職責,我不評論。但希望金廈大橋有一天可以落實,這一定是正面,不是負面。可以降低兩岸對峙關係,也可以改善兩岸交通問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有幫助。」事實上,金門和廈門之間僅一水之隔,如果不是民進黨總打著「抗中保台」的旗幟不斷製造矛盾和對立,我們還能攜手做很多事情。正如同胡適所說的「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兩岸關係如今也正是如此,陳滄江曾經在議員任期內主張要在金門大修醫院,為此還曾經拜託過蔡英文昔日的副手陳建仁等人。金門以前如果出現了急重症病人,金門當地無法醫治的話都要用直升機運回台灣島。陳滄江曾經動情地說:「這些年多少鄉親因急重症魂斷金門與台灣,有的連直升機都等不到就咽氣,每想到就令人心酸。」
陳滄江是民生主義者
試想,如果「金廈一日生活圈」真的實現,金門當地的百姓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夠抵達大陸等地接受醫治。大陸也可以在金門等地修建醫院派遣醫護人員,提升當地的醫療水平。金門在許多台灣人眼裡是窮鄉僻壤的離島,是孤懸海外的累贅。更有些台灣人直接罵金門人是「金門豬」。而金門在大陸人的眼中是同文同種的鄉親,是同屬福建省的骨肉,更是不分彼此的兄弟。「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不是政治口號而是現實生活,金門地區可以說是整個被民進黨竊占的地域內最親近大陸的地方,根本原因也在於民生。虛假的政治口號只是民進黨等人為了撈取政治利益而編造出來的謊言,這些謊言根本不能改善台灣島內民眾的生活。民生主義才應該是兩岸之間的最大共識,只要能夠惠及兩岸群眾,那麼就應該加以支持。如今的民眾只是被民進黨洗腦,相信他們終有一日能夠想清楚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