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粉絲強烈反擊我的觀點,評論內容如下:
我不僅要滿足他的要求,而且要為他的觀點特意寫篇文章。他的反對意見主要有兩點:
1 他認為波浪理論、江恩理論是好書,絕不是壞書。
他很可能是一位剛進入股市不久的新手,而且很有可能是一個學生。我感覺當代的大學生比較喜歡上知乎。對於股票新手和業餘投資者來說《波浪理論》、《江恩理論》都是寶典,從我們這樣的幾十年的投資專業老手的眼光來看這些書都是垃圾。還有那個什麼纏論也是扯淡。
事實上,全世界也沒有一個人是依靠數浪來發財來的,更沒有一個人是用江恩四方圖的神秘數字來實現財富自由。《波浪理論》的創始人艾略特最終因窮困潦倒而死。他之後的幾位應用波浪理論預測行情的大師也都最終身敗名裂。江恩死後的遺產顯示他終生賺到的錢遠低於人們的預期。他的兒子說江恩在投資中並沒有賺到多少錢。
2 他認為《道德經》之類的傳統文化對股票投資的意義不大。
他認為《道德經》、《論語》、《佛經》之類的東西與投資的關係不大甚至只是作者寫文章拿來充數用的雞湯語句,在投資里沒有什麼重要的作用。他用利弗摩爾、彼得林奇、巴菲特不懂儒釋道卻能獲得投資的巨大成功,來說明股票投資中懂不懂《道德經》類的傳統文化是無所謂的。
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我非常理解。一個人只能讀懂他能讀懂的文章,他的投資閱歷太淺,不可能真正理解《道德經》這類的傳統哲學與投資的關係。
利弗摩爾、彼得林奇、巴菲特沒有看過儒釋道的著作,並不等同於這些著作對於投資沒有重大幫助。更不等同於他們的投資中所堅守的原則與儒釋道沒有任何關係。相反,真正的投資家所秉持的投資理念大多與《道德經》這類的傳統文化一脈相承。
特別是價值投資大師,他們的投資理念簡直就像是完全照搬《道德經》、《論語》這樣的傳統文化。有很多人可能不相信。為什麼會這樣?
當我進入股市十多年,投資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後,我再看《道德經》就驚奇地發現它簡單是股票投資的智慧之燈!很多以前看不清楚的投資問題,看了道德經後一下就迎刃而解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價值投資者都信奉保守主義哲學。
一位價值投資者水平越高,他在投資上可能就越保守。當我投資水平達到一定高度以後,我就成了一位投資上的保守主義者。這時,我看到了一本帶有明顯保守主義哲學味道的著作,當然會非常符合我的胃口。看了儒釋道的著作以後,我會在以後的投資中更加堅定地執行貫徹我的保守主義投資哲學。
長期成功的投資者大多在投資上比較保守。上面說的利弗摩爾在晚年後悔地說過:「如果我能嚴格遵守資金管理,只拿出一半的資金來投資,我現在的狀況會好得很多。」這就是他晚年在投資上過於激進造成的惡果。幸好,他在中年時做了一件保守的事情,就是把投資收益的一部分用來買保險。這才使得他晚年衣食無憂。
世界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買過數千隻股票,這也是投資保守的一種表現。這樣做當然是為了分散風險,同時也能有更大的機會捕捉住牛股。
至於世界投資大師巴菲特和芒格那更是把保守主義哲學貫徹到了家。大家可以看看巴菲特平時演講的言論,簡直就是保守主義者的宣言:
1 如果沒有什麼值得做,就什麼也別做!
2 在別人貪婪時要保持警惕,而在別人警惕時就要貪婪。
3 投資人並不需要做對很多事情,重要的是要能不犯重大的過錯
4 我們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麼能飛越七英尺的能力。
5 投資股票的第一原則:不要賠錢。
6 我們知道的是我們不知道。
7 如果你不能控制你自己,你遲早大禍臨頭。
8 市場就像大賭場,別人都在喝酒而你堅持喝可樂,就會沒事
等等無數的言論都散發著濃濃的保守主義。
世界投資大師芒格的為人處事簡直就是美國版的「孔子」,而且他也經常拿一些孔子的話來評論投資和當代一些名人。這裡就不多介紹了。
股票投資是一個高風險的活動。真正的投資大師在歷經風險以後,慢慢都變得在投資中非常保守。他們會漸漸地樹立保守主義投資哲學,作為自己投資中的指導方針和原則。這是成功投資者的立身之道。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推崇的投資方法非常保守,本質就是幾十隻股票和債券的組合。而且他在其《聰明的投資者》書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講「不應做什麼」。這本書在投資方法上極端保守,與其稱為是一本講投資賺錢的書,不如稱其為一本講「怎麼投資不虧損」的書。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金是什麼?是指數基金。全球大量的機構買入被動式指數基金,採取這種最簡單、最保守的投資策略。
反觀,那些在投資中非常激進的投資個人和機構由於不懂得遵守保守主義原則,絕大多數都在投資的半路上死掉了。這裡我就不舉例了。
以《道德經》為首的傳統文化大多都洋溢著濃厚的保守主義思想。比如,知止不殆、功成身退、慎終如始、不知為不知等等大量詞語,無不散發著保守主義哲學思想。
巴菲特這樣的世界投資大師雖然沒有讀過《道德經》,但是他們在多年的投資中領悟到了保守主義對投資的重要性。他們在投資中踐行了保守主義哲學,正所謂殊途而同歸。
因此,當像我這樣的投資達到一定高度的人,看到《道德經》這樣的書後當然會讚嘆不已進而深入學習思考。而那些投資小白則把《道德經》視如投資的毒雞湯。正如《道德經》書中所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