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前段時間寫了一篇文章《QDII投資裡面的幾個大坑》,裡面提到了一些QDII投資的難點,很多人看完後都覺得不如不買,甚至有人說,QDII的基金經理太菜,好多跟蹤指數都跟不上。真的是這樣嗎?
舉幾個例子。
一個非常有名的越南QDII基金:天弘越南市場股票(QDII)A(008763),2020年1月20日成立以來的漲幅是44.31%,而同期越南的胡志明指數(VNINDEX.GI)從978.63點到現在的1284.08,漲幅為31.212%。
而今年以來,天弘越南QDII的漲幅是-11.58%,胡志明指數的漲幅是-14.30%。
從各種維度看,都沒有跑輸指數(當然,這還不是一個指數基金),也沒有跑輸業績比較基準,業績比較基準是:越南VN30指數收益率(使用估值匯率折算)×90%+人民幣活期存款利率(稅後)×10%。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更著名的中概互聯產品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164906):
近三個月略微跑輸指數,但長期看還是做出了一定的超額收益。
比起交銀的那個跟蹤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的產品,我個人當前更關注跟蹤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30人民幣指數的產品,比如廣發海外中國互聯網30(QDII-ETF)(159605)和嘉實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30ETF(QDII)(159607),原因是後者持倉更加集中。當然我也沒覺得前者不好,各有側重,人家交銀那個產品做了百億規模,你不服不行。
納指100ETF也是非常主流、大家常交易的品種。市場上比較主流的幾個,其實跟蹤誤差也都沒有多大:
而且這種產品在場內交易非常方便,T+0,如果你的股票賬戶是基金免5的,就更爽了(此處應該有開戶導流廣告,但很可惜沒有,也請各位客戶經理不要再私信我,我真的不做開戶業務)。
幾周前渠道的朋友給了我一份很長的越南QDII基金經理胡超的路演材料,我仔細研究下來,發現做QDII確實很不容易。
裡面有一些答疑,涉及很多運作細節,非常有意思:
越南的股票市場單周交易量在11-15億美元,整個市場的市值只有3000億美元,這跟A股完全沒得比,但從流動性看,越南市場流動性是很好的。測算一下如果極端情況越南QDII需要清盤,不到一周就可以全部賣出。
外資佔比大概是17%,國資佔比20%,越南境內機構投資者大概只有10%,剩下都是散戶,以及上市公司實控人,這個結構跟很多年前的A股很像。
有人問為什麼天弘的那個越南QDII跟業績比較基準VN30指數差別很大,基金經理回答,VN30指數裡面有大概40%的股票以及達到外資持股比例上限,買不到。
我理解的是,這也導致一些過去漲幅很大的公司可能無法持有,直接影響了β收益。
看完了路演材料,怎麼說呢,我覺得做QDII的難度比國內做主動權益難多了,因為各種限制,導致你無法拿到β收益,需要繞過各種流動性限制去尋找α收益,但到最後看上去也就是一個β的收益。
當然我在此聲明一下,本人不持有那個越南股票QDII,也不作為任何投資依據。
關於QDII運作的難點,我本周跟華安基金的QDII基金經理倪斌老師也做了一場連線,裡面請教了一下他為什麼QDII指數的跟蹤成本比較高:
1、國內很多指數是價格指數,而國外很多指數是全收益指數,也就是沒有剔除分紅的,這就導致國內的指數想跑贏比較簡單,因為大家業績比較基準都不包含分紅因素,但國外的指數分紅到賬很慢,還有稅,所以跟蹤難度更大;
2、要留一部分必要現金在境外賬戶,匯率因素也會擾動基金凈值,如果管理的產品面臨比較頻繁的申購贖回。流動性管理也是巨大的挑戰;
3、不過海外市場衍生品更加發達,也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提高跟蹤精度。
贖回到賬慢也有複雜的原因,胡超解釋過:
買基金的流程是這樣的,假設客戶今天下午三點之前申購,理論上你就會以今天的凈值作為基金買入的凈值,那麼明天市場漲還是跌理論上都會直接影響到你的凈值,但實際上投資者在T+2才能看到確認後的凈值和份額。
關於匯率的轉換,是相對比較複雜,因為越南盾跟人民幣沒有一個直接兌換的市場。所以我們在境內收到了客戶申購的人民幣資金之後,先把它換成美元匯到香港,因為我們的離岸託管中心是在香港,然後從香港再轉到越南,在越南的次託管行會保留美元,在每次買股票的時候由次託管行直接把這個美元轉化成越南盾,去跟交易所進行交收清算,整個過程可能需要5天左右。
賣完股票之後越南盾直接轉化為美元匯回到香港託管行。所以基金實際持有的現金幣種就只有人民幣跟美元兩個,但是絕大部分的股票都是以越南盾來計價的。
我給大家大概總結一下QDII產品的幾個注意事項:
1、QDII產品如果是場內場外都能投資的,比如LOF,建議在沒有溢價的情況下優先選場內,因為手續費便宜、流動性好,實時交易,唯一的缺點是不能定投,可能場內購買會拿不住。你在場外買QDII,贖迴流程都要10天,資金使用效率太低了。除非你真的懶得開股票賬戶,圖個方便,這樣也好,踐行了長期價值投資。
2、QDII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很多產品經不起宣傳,你在規模小、人氣低的時候買,效果可能比較好,比如一個投資海外新興市場的QDII,可能策略容量只有100億,當頂到上限後,收益可能會下降。現在的新興市場QDII真的不多,且買且珍惜。當然新興市場國家的風險也比較大,波動大,建議配置的比例不要太高,除非你真的特別懂、特別確定這個機會。
3、QDII的債基,散戶就別摻和了,國內的債你都玩不明白,還買海外的債,屬於送人頭,能不買就別買,否則虧都不知道虧在哪裡。
從2020年原油基金風波的時候我就一直不太懂,為什麼有些人買QDII虧了要怪基金經理?我相信大部分基金經理都沒有主觀作惡的意圖,還是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把產品做好的。QDII在國內發展的時間也很長了,但一直存在感不強,產品創新不足,但這些年來也在不斷批額度,相信未來會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
不論是QDII基金還是普通的主動權益基金,都是我們投資的工具,了解底層資產和運作機制後,才能更好做好投資。個人觀點,不一定對。
(風險提示:權益基金屬於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後,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