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號這天特斯拉股價突破1200美元大關,該賣出嗎?賺錢的要不要跑?
就涉及到在交易中如何止盈的問題,具體來說,需要思考這三個問題:
1. 買進理由還在嗎?
2. 配置比例是否失衡?
3. 晚上睡得著嗎?
其實投資是長期的事,我們不會因為帳面賺很多錢就不投資,而是會思考該怎麼調整節奏才能繼續長期持有。而這三個問題兼具理性與感性,才能符合人性。因為投資組合必須符合人性才能長久。
止盈前為什麼要思考這三個問題呢?
讀者首先要思考, 股價漲到現在這樣,當初買進的理由還存在嗎?倘若當初買進的理由有改變,當然勢必得做一些調整,選擇賣出一部分或是全部清倉。但是如果當初買進的理由並沒有改變,那自然也沒有賣出的必要了。
為什麼要重新檢視買進理由呢?投資要能持續獲利, 最講求的就是紀律! 最忌諱的就是隨波逐流沒有主見!
當初投資人做了很多研究功課,好不容易推導出幾個買進理由,也請投資人堅持下去,不要放棄。當然萬一理由錯了還是可以修正的。最怕就是看到股價漲高了,一股腦地就把當初買進的理由全忘了。
比如看好未來10年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結果現在股價漲了40%,一激動就把股票全部賣光光了。
說好的10年呢?說好的特斯拉to the moon呢?
再來, 各位有想過,賣了之後呢?拿去花掉嗎?還是要換股操作?假如最後繞了一圈發現舊愛還是最美,最後還不是得買回呢?
單單一個賣出的動作會引發後續很多問題需要思考,所以希望投資人在做出決定之前先思考買進理由是否還在的這個問題。
投資人可能會問, 但股價漲這麼多賣一點點總可以吧?或許吧?
這就延伸出第二個問題: 資產配置比例是否失衡?
第二個需要投資人反思的問題是資產配置比例是否失衡?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投資成功的小秘密: 影響長期績效的主要原因91%是資產配置, 至於選股跟進場時機只有9% !
這跟媒體時常宣傳的信息很不一樣對吧?礙於篇幅無法多做解釋。
一般來說投資人會針對每個持股部位去設定合適的比例,先從產品類型去分配,一般可以分為股票、債券或現金。
所以資產配置舉個例子來說可以是股票70% 債券20%現金10%的比例。然後再針對單一個股去設定約1-10%的不等比例。
平常的時候只需要每季或每半年定期再平衡就行了,因為股價波動起起伏伏,所以資產比例會變來變去,再平衡就是重新把資產比例調整回原來的狀態,這樣的再平衡隱含著獲利了結跟逢低加碼的2個好處。
萬一假如發生像特斯拉過去1個月漲了超過40%的情況,會讓持有特斯拉的比例對比其他部位大幅上升。比如原先佔10%的增加到變15%。這時投資人就需要思考一下,是否可以接受這樣失衡的狀況?還是需要做一些調整呢?
你可以做一些微調, 稍微逢高賣掉額外增加比例的部分,進行獲利了結的動作。注意一下這樣的動作並非不看好特斯拉的未來,而是考量整體資產配置的健康度去做一個調整。
投資人可能會想: 要怎麼評估是否可以接受比例失衡的狀況?就是問自己第三個問題:晚上睡得著覺嗎?
為什麼問這句話就可以呢?
前面2個問題討論買進理由跟資產配置比例都偏理性層面,可我們人是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生物,不能只談理性,所以第3個問題要回歸人性,來講一點感性。
晚上睡得著覺這問題很沒有辦法說謊,睡得著就睡得著,睡不著就睡不著,騙不了自己的。如果承受的風險太高,我們人下意識的會頻頻去關注它(因為害怕失去),會比平常的時候更常去查看股價。通常這樣晚上睡覺時的睡眠質量就會下降。
比如晚上起來上廁所時,也會下意識地查看特斯拉股價。倘若萬一睡前開盤時漲8%,等到凌晨2點看的時候滑落到-1%,你還會睡得著嗎?
假如你睡不著就代表你真的承擔了太多的風險了,開始對獲利患得患失。是時候該獲利了結了。
總結:
首先查看買進的理由有無改變,特斯拉10月公布Q3財報,Mr. S檢視過Q3的財報後,發現特斯拉仍然在正確的軌道上,買進的理由並沒有消失,所以應該繼續持有。
接著看第二個問題: 資產配置比例是否失衡?如果發現特斯拉的部位從原本20%的比例漲到將近24%的比例,發現是有一點失衡的情況。所以這時可以考慮要做一些調倉。
接著問自己第三個問題:晚上睡得著覺嗎?反思過去一周晚上的行為舉止,如果驚訝地發現晚上會不斷地打開股票app查看特斯拉股價,而且比過去的頻率都高,導致整體睡眠的品質下滑,這也可以推論出必須要做部分獲利了結了。
在理性與感性之中交織的投資才能走得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