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以「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印象留存在人們心中,被稱作是「暴利」的行業。在《人生大事》之前,我對這個行業的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外公的葬禮,走失親人是非常慌亂且不知所措的,站在外公床頭,甚至不知道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就是在這個時候,我注意到了被請來的那一群人。他們對一切喪葬流程都非常熟悉,一步步冷靜甚至有點冷漠地主持著所有事情,入館、抬棺、下跪磕頭、下葬等,讓非常慌亂的家人,找到了方向,也讓去世的外公,體面地離開了人世間。
《人生大事》喚醒了我的記憶,這部劇以喪葬為主線,以三妹的主角視角敘事,講了生、老、病、死這幾件人生大事, 故事設計非常精妙,雖然最後結尾的用骨灰做煙花有點落入俗套(不過我喜歡煙花綻放那一瞬間的絢麗,甚至想如果自己生命是這樣收尾的也挺不錯),但是整體瑕不掩瑜,對於一部小成本的商業片來講,這部電影的故事切入點非常獨特且有深度。
影片前半部分的莫三妹冷漠地處理僵硬的屍體、冷漠地編造謊言利用痛失愛女夫妻的同情心拿到訂單,對逝去的生命毫無尊重且厭倦著這個行業,看起來對任何事情都不掛心。但是,小文這個「小哪吒」闖進了他的生活,鮮活且生命力旺盛的小姑娘,天不怕地不怕,打架、咬人、童言童語讓莫三妹對鮮活的生命有了新的認知,他冷漠的心有了溫度。
故事大的轉折在莫三妹前女友請他給情敵「拼裝縫合」屍體,這時候逐漸開始有了人的溫度的莫三妹,被前女友的哭求說服同意求父親幫忙。這點其實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分,電影中把這個情節放在這個位置,煽情卻不讓人討厭,因為這裡讓人看到了莫三妹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潛移默化順理成章的。如果在故事開篇就放這個鏡頭,會讓莫三妹的人設立不住,導致整部電影敘事崩盤,但是,放在莫三妹逐漸打開心扉的時候,就顯得順理成章了。
這裡插一些這個情節的鏡頭語言。這個故事點是轉折,更是為高潮起鋪墊的重要情節。這裡用了多個特寫鏡頭,尤其是以眼睛為主視點的臉部特寫,莫三妹前女友含淚的眼睛,以莫三妹的主視角拍攝,有一種打動人心的力量,讓這部電影的敘事,更加流暢。
以主角的視角敘事,必定是重主角的心理成長的。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也在於此。莫三妹的心理成長線,以小文的闖入為開端、為情敵縫合屍體為大轉折、二哥救人而亡的故事為深入解讀,最終以父親的去世進入高潮,莫三妹徹底改變了對喪葬行業的想法、對生命的認知,他對自己和他人生命從冷漠不尊重到冷靜尊重。
莫三妹在這部電影裡面,人物形象獨立且完整,不是套路化、臉譜化的人物,而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性格有特色有故事的人物。
《人生大事》這部小成本電影的成功,在於敘事的成功。希望國產電影能夠拋棄一些臉譜化的人物形象,重視故事和人物的打造,讓觀眾看到鮮活的世界和有生命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