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股災發生前的股市看起來一片生機勃勃。在公園裡、馬路邊、地鐵口甚至家門口都有大批的股票推銷員在推銷,他們聲情並茂地講述著股票的好處,唆使人們瘋狂地往證券交易所里涌,因此炒股成了全民性的投機行為。
1928年,民眾的熱情把股市推到了瘋狂的境地。很多牧場上,高音喇叭不停地播放著電台的股市行情頻道;很多工廠在每個車間都放著大黑板以公布股票行情,並且每隔一小時就會有人更新最新訊息;每個計程車司機都會和乘客熱情洋溢地討論股票行情,甚至連街旁擦皮鞋的小鞋童也會熱情地向顧客介紹當天的熱門股票。有一次,地鐵公司遭到投訴,原因是地鐵公司沒有在車廂上安裝信息傳輸設備,以致人們在地鐵途中無法炒股……
在這樣的刺激下,紐約股市一路瘋漲。1929年9月10日,股價開始下降,10月24日,開始了拋售狂潮,這也是美國股市大崩盤的開始。一個個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像得了傳染病一樣頻頻下跌,緊接著迎來了大崩盤:昔日讓人瘋狂的股票瞬間成為一堆廢紙,那些成堆的數字已完全沒有意義;一個老闆在他經紀人的辦公室里看著正在狂跌的指示板,休克而死;一些開著豪艇出海遊玩的富人回來後發現自己已經傾家蕩產;無數富翁一覺醒來變成了「負翁」。一些很權威睿智的經濟學家也沒有逃脫這場噩夢,當時最為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被這場危機打個措手不及,他在這次大崩盤中幾乎破產。後來,他雖然憑藉敏銳的判斷力和專業的經濟知識使資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復原,但這次大崩盤給他造成的心理陰影直到他去世都沒有抹掉。
股市的崩盤使所有投資者一貧如洗,也出現了嚴重的金融動蕩。美國的眾多銀行宣告破產,成千上萬的企業倒閉,1933年,約1300萬人失業,平均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失業者。後來這次危害深遠的經濟事件波及整個世界,全球的經濟大蕭條因此持續了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