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景區位於南京市長江路292號。這裡歷經明代王府、兩江督署、天朝宮殿、臨時大總統府和國民政府等官衙府邸。1948年3月「行憲國大」召開,4月19日蔣介石當選總統,4月29日李宗仁當選副總統。5月1日,大會閉幕。 國民政府改稱總統府。總統、副總統就職儀式舉行在即,時局動蕩,時間緊迫,5月初,由原考試院副院長周鍾岳題寫的「總統府」三字,用木頭據好,草草地掛上了門樓。
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突破長江,南京解放。24日凌晨,解放軍佔領總統府,燒毀了旗杆上的青天白日旗,升起了面紅旗。總統府成為人民歡慶勝利的地方。10月1日,南京市軍民在總統府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總統府」三字還沒有被摘下。
1949年10月22日,南京市成立「文物保管委員會」簡稱南京市文保會,隸屬南京市人民政府,並在此辦公。1950年10月,慶祝國慶,人民解放軍海軍官兵赴此參觀,「總統府」三字依然在門樓上。
1953年1月1日, 江蘇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在這裡成立並辦公,委員會主席譚震林、副主席柯慶施、管文蔚、冷橘。1954年6月24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江蘇省分部籌備委員會(省民革前身)在此成立並辦公。此後,省民盟、省民進等民主黨派和工商聯及省文化廳、省國畫院、省文聯、省宗教局、省民委、省科協等單位相繼進駐院內辦公。
1960年11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委員會由傅厚崗30號遷至長江路292號辦公。12月,江蘇省人民政府遷出。1962年10月25日,南京市文管會遷出。此前總統府」三字在此前已被摘下,據說是1958年,總統府的3扇大鐵門被拆下回爐大鍊鋼鐵,換上了三扇紅色大門。
在1964年6月23日拍攝的一張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到,「總統府」三個字被摘下後,其原位置已被換上了一顆五角星。這顆五角星位於門樓上方中心位置,直徑約有2.5米。中門兩邊分別懸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南京市委員會」兩塊豎匾。同時,總統府的三扇鐵門已被換成了紅木門。
1966年8月至1968年2月,「江蘇省紅色造反派司令部」、「江蘇省革命造反派聯合籌備委員會」等「文革」早期群眾組織在此成立。此後這個大院被實施軍管,直到文革結束。總統府的建築基本得以完好保存。
1977年,江蘇省政協和名民主黨派在長江路292號大院陸續恢復工作。1980年元旦,江蘇省人民政府由南京市中山北路32號遷入292號大院辦公。從1980年代初拍攝的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出,總統府門樓上方已成為空白,沒有任何標誌和圖案。中門兩邊分別懸有「江蘇省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西門東側懸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江蘇省委員會」。這在三個是當時在大院辦公的主要單位。
2000年,292號大院辦公機關陸續搬出後,開放面積逐步增加。2002年9月30日,按原貌複製的「總統府」三字掛上總統府門樓,次年又恢復了大鐵門。2003年3月1日,選址於此的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館區全面開放。那麼,總統府門樓的上五角星到底何時掛上?又何時摘下的呢?現尚沒找到文獻史料記載。你知道嗎?(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