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食品
這是一篇關於2019年速凍食品行業發展的深度報告,主要圍繞速凍行業概況、速凍品類分析及速凍企業瞻望等三方面展開論述,深度解讀行業發展。
如此「乾糧好貨」冷食君只願與你分享!
✎冷食傳媒
◀◀◀ 1 ▶▶▶
丨 速凍行業概況丨
我國消費量仍低空間仍大
供需兩端正在發生變化
一
發展歷程:速凍行業已邁進「移動互聯網時代」
我國速凍食品興起於上世紀80-90 年代,並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實現快速的發展。縱觀我國速凍食品行業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4個階段:1)工業大時代;2)商貿大時代;3)互聯網時代;4)移動互聯時代。
自2015 年起,速凍食品行業正式邁進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要求在解決個性化需求的同時能夠提供高標準化的食材,不但突破自身面臨的需求瓶頸而且能迎合餐飲行業規模化、 流程化、標準化的取材需求,餐飲標準化供應品牌正快速發展。
二
發展現狀:相比發達國家,我國速凍食品的人均消費還處在較低水平。
速凍食品憑藉著其便捷性和工業化的特性,已經成為發達國家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社會化分工更細化,速凍食品的需求也更旺盛:
- 人均消費量上,美國速凍食品人均消費量達到60kg/年,歐洲35kg/年,日本也達 到了 20kg/年,但相比之下我國的人均消費量僅為9kg/年,較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
- 速凍食品的花色(品類)上,美、歐、日均保持在2500種以上,而我國僅600 種,較發達國家亦有差距。
三
發展空間:供需兩端正在發生變化,我國速凍行業發展存有較大空間
長期趨勢:家務勞動社會化下,速凍用量提升是長期趨勢。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家務勞動社會化趨勢更加明顯。對比日本,可以發現家務勞動的社會化進程中,外食和速凍食品的消化量也在逐年提高。因此可以看出家務勞動的社會化進程,是外食和速凍食品等便捷式餐飲形式發展的主要動力。
1. 需求端: 家庭需求穩步釋放,餐飲需求錯配明顯、快速放大。
家庭需求: 年輕人的烹飪技術開始下降,是推動速凍食品等便捷性食品發展的主要因素。
餐飲需求:相比於家庭渠道,餐飲渠道是速凍食品的重要通路。事實上從行業相對發達的日本的經驗看,餐飲渠道是消化速凍食品產能的主力。
- 從數量看,17 年日本速凍行業 160 萬噸的銷售量 中,41%是家庭用(家庭需求),59%是業務用(餐飲等需求);
- 從金額看,7180 億元的銷售 金額中,42%是家庭用,58%是業務用。
如果以日本為參照系,那麼速凍行業在家庭和餐飲渠道的佔比結構應為 2:3,餐飲等食品服務渠道是速凍食品主要的銷售通路。
那我國速凍食品的渠道結構大致是多少?根據我們分品類的拆解、測算,預計餐飲:家庭的結構約為 3:7。
- 根據 IBIS 的數據,我國速凍米麵食品中,超市佔到 61%,小的零售終端佔到 23%,其他渠道僅為 16%。考慮到速凍面米 647億元的市場規模,測算速凍面米中 84%是商超渠道(即面向家庭通路,對應 543億元市場規模),16%是餐飲通路(假設其他渠道均為餐飲,對應 104 億 元市場規模);
- 根據某火鍋料龍頭公司的渠道數據,(一般食品製造企業主要通過經銷商走下游通路,這裡假設經銷商投放餐飲的比例為 70%),我們大致測算出餐飲:家庭的結構佔比分別 為 62%/38%(龍頭數據更具代表性),考慮到速凍火鍋料411億元的市場規模,測算速凍火鍋料 中 247億元走餐飲通路,164 億元走家庭通路;
- 其他品類假設餐飲:家庭各佔50%。綜合計算, 我們大致可以測算出,目前我國速凍食品中餐飲通路:家庭通路=36%:64%。從這個結果來看, 我國速凍食品在餐飲通路上還存在較大的調整空間。
2.供給端:冷鏈進步+產品創新,行業變化正在發生。
冷鏈運輸的快速發展,帶動速凍行業的輻射半徑提高。當下生鮮電商、蔬果宅配已近成為當下消費市場的熱門選擇,也驅動了國內冷鏈物流市場快速發展。
- 據統計,18 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 已經達到了 3035 億元/+19%,預計冷鏈物流規模仍將保持著 20%左右的增長速度;
- 由於冷鏈物流在我國發展空間仍大,不少巨頭公司開始布局冷鏈物流,特別是對物流市場反應迅速的電商及快遞公司,如順豐、京東等。
- 隨著冷鏈運輸的快速發展,能夠擴大速凍食品的銷售半徑,輻射範圍進一步提升。
創新能力提升驅動品類爆發和品質升級。經歷了前期同質化競爭的「拼殺」以及速凍技術不斷改良, 速凍食品企業開始不斷提升產品的創新能力,走上差異化的道路;
- 一方面是新品類的爆發。對於速凍食品這樣的日常消費品而言,品類的創新是產生新需求的重要手段。從19年火鍋食材年度 爆品評選可以看到,獲獎品類多達20餘種,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依靠特色的新品和爆品來獲取市場份額;
- 另一方面是品質的升級。速凍產品的品質升級,更迎合當下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仍以速凍火鍋料為例,近幾年高端魚糜產品開始逐漸體現出優勢,如海欣的「魚極品牌」即市場上高端 產品的代表,17年魚極產品營收達到 1.2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33.5%,毛利率也高達 50.6%, 高端產品亦存在著非常大的空間。
◀◀◀ 2 ▶▶▶
丨 速凍品類分析丨
面米規模大,火鍋料風頭勁,預製菜潛力高
目前市場上佔比較大的是速凍面米和速凍火鍋料兩大品類,此外各家龍頭公司開始針對餐飲通路, 紛紛推出速凍菜肴產品,可以將我國速凍食品分為速凍面米、速凍火鍋料、速凍菜肴三大品類。
根據行業的生命周期(綜合行業增速及市場集中度),我們認為這三大品類正處在行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
- 速凍面米處在較為成熟的階段,行業規模大,龍頭品牌優勢明顯,市場集中度較高;
- 速凍火鍋料處在成長階段,行業增速較面米更快,龍頭品牌正穩步提升市佔率水平;
- 速凍菜肴作為剛剛崛起的品類,正處在市場開拓階段,潛力較高。
一
速凍面米:規模最大,龍頭突出
市場規模:17年速凍面米的市場規模達到 647 億元。
- 囿於數據的可得性,我們這裡用產值來衡量市場規模。根據統計局及中商產業網的數據,17年我國速凍面米的市場規模約為647億元 /+7.1%,5 年的CAGR為 2.5%,表現出行業生命周期中成熟階段的特徵。
- 儘管速凍面米行業增速有所放緩,但是近些年亦不乏新興品類成為大單品,比如手抓餅、油條、廣式面點等。行業逐漸顯現出明顯的品類分化,新興品類開始推動行業趨勢有所抬升。
應用場景:傳統主食替代品。
- 廣義的主食是指人們日常三餐中食用頻度較高,即為人們提供主要能量、營養來源的食物。我國傳統主食包括米飯、粥、饅頭、麵條、米粉等。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速凍面米食品作為傳統主食的替代品。
- 以速凍面米企業集中的河南省為例,居民從超市購買工廠化主食產品的居民占 25%,從市場購買手工作坊主食產品的佔31%, 家庭製作主食的佔44%,證明從商超購買速凍主食的居民僅佔四分之一,仍有提升的空間。
主要品類:流通於市場的主要速凍面米食品包括速凍湯圓、水餃等,其中湯圓和水餃是最主要的兩大品類,分別占速凍面米製品的 31.6%和 30.8%。
隨著創新力度的加大和消費需求的升級,速凍面米的品類也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不斷有新的細分領域爆發大單品,如手抓餅、奶黃包、紅糖饅 頭等,我們認為傳統速凍面米已經接近飽和,後續行業的成長將由不斷導入的細分行業的新大單品來驅動,分化會更加明顯。
速凍面米市場格局基本穩定,CR3市佔率接近64%,市場集中度較高。由於速凍面米目前主要定位是主食替代品,更加適合在商超渠道鋪貨。大品牌如三全、思念等通過多年的深耕,憑藉著品牌認可度和渠道優勢,已經逐漸構築了一定壁壘,整個速凍面米的市場格局基本穩定,TOP3 三全、思念、灣仔碼頭市佔率分別為 28%/19%/17%,三大龍頭企業已經佔到 64%的市佔率水平。
二
速凍火鍋料:速凍食品的賽道風口
市場規模:17 年速凍火鍋料的市場規模約為411億元。
根據統計局及中商產業網的數據,17年我國速凍火鍋料(包括速凍魚糜和速凍肉製品)的市場規模約為411億元/+11.4%,5 年的CAGR為12.6%。
應用場景:餐飲+便利店+家庭,較速凍面米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
速凍火鍋料是速凍食品中少有的擁有休閑食品屬性的品類,除了廣泛地用於火鍋行業之外,還可以用在麻辣燙、關東煮、燒烤等餐飲形式,應用場景非常豐富。這些應用場景的發展,帶動了速凍火鍋料的需求增長,使得速凍火鍋料的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主要品類:流通於市場的速凍火鍋料製品主要包括兩大類,速凍魚糜製品和速凍肉製品,其中速凍魚糜製品約佔 55%,速凍肉製品約佔45%。
速凍火鍋料市場格局尚處在整合階段,市場格局較分散、集中度較低,品牌崛起有望成為下一階段主題。相較速凍面米,速凍火鍋料的市場格局比較分散,其中安井作為速凍火鍋料的絕對龍頭,市佔率約為9%, 海欣、惠發市佔率分別為3%和1.5%,分列2-3位,CR3市佔率僅為13%。
我們認為,速凍火鍋料是目前速凍食品中的賽道風口,主要得益於以下幾點:
☉ 速凍火鍋料味道鮮咸,能很好應用於辣味餐飲場景,符合多數人的口味習慣,擁有龐大的潛在消費人群;
☉ 搭乘火鍋好賽道,可享受火鍋市場的廣闊空間;
☉ 便利店快速發展,為速凍火鍋料帶來新的增量需求。
三
速凍預製菜肴:速凍食品的下一個藍海
我們以「入場」較早的千味央廚為例。2008年,思念食品的油條開始與肯德基合作,開啟了餐飲 油條的爆款時代。2012年,思念集團成立獨立公司千味央廚,開始開拓冷食餐飲流通市場,成立當年即實現億元銷售大關。目前千味央廚的餐飲客戶已經包括肯德基、必勝客、麥當勞、真功夫、 德克士、永和豆漿等。
千味央廚的成功,體現出專供餐飲渠道的速凍預製菜肴擁有巨大的市場,也引起資本的關注。
- 作為我國速凍菜肴的先行者,千味央廚自成立以後,一直保持著年交易規模與利潤總額20%-30%的增長,17年銷售額已經達到6.1億元,凈利潤近4700萬元。千味央廚的成功意味著速凍預製菜肴擁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 18年12月,京東、絕味食品共同出資 1 億元投資了千味央廚,整體估值 10 億元,也體現出資本市場對於速凍預製菜肴的關注。
而國內其他的速凍龍頭公司亦對速凍菜肴市場進行開拓。
- 三全食品在16年成立子公司鄭州快廚,以開拓國內餐飲用速凍菜肴市場,18 年公司餐飲渠道的營業收入已經達到5.6億元/+45.9%,佔到總營收的 10.1%,成為公司重要的營收貢獻來源;
- 18年底,安井食品也調整了經營策略, 提出「三劍合璧、餐飲發力」,並推出了副品牌「凍品先生」,專門定位於餐飲食材類,從而開始切入到餐飲渠道。目前主力產品包括天婦羅魚、天婦羅蝦、腐竹等。
速凍預製菜肴目前尚處在發展前期,市場規模還不高,但依靠著廣闊的餐飲市場,速凍預製菜肴享 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也成為速凍食品龍頭開始競相進入的賽道,是速凍食品下一個藍海市場。
◀◀◀ 3 ▶▶▶
丨速凍企業瞻望 丨
展望未來,什麼樣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
前邊我們已經了解了速凍食品以及各大速凍品類的發展前景和驅動要素,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什麼樣的企業,能夠有望在行業發展的浪潮中脫穎而出?
A
短期:布局餐飲通路的藍海
隨著餐飲端對半成品食材的需求日益增強,餐飲通路將成為速凍食品新的藍海,賦予速凍行業新的發展機遇。在我們看來,目前速凍企業在餐飲渠道的布局正當其時。
1.餐飲行業市場廣闊,食材供應鏈享受萬億市場空間。
1)人們對於飲食的剛性需求塑造了餐飲行業廣闊的市場空間,且保持著穩定的增長速度。18年我國餐飲行業收入達到42715億元/+9.0%,15年以來始終保持著高於社零的增速。
2)餐飲業的廣闊市場帶動了食材供應市場的發展。據億歐諮詢的統計,預計食材供應鏈亦享有萬億的市場空間。
2.外賣的爆發,使得快速響應的食材供應需求不斷提升。
數據顯示,18Q4我國外賣整體交易規模達到1406億元/107.7%,自16年以來一直保持著 100%以上的單季增速,外賣的爆髮式增長為餐飲業導入了越來越多的客流和訂單。
此外,外賣訂單的快速增長+縮短配送時間的訴求,決定了外賣餐飲店急需快速響應的食材供應,也賦予了速凍食品的發展機會。
3.成本端的壓力,需要速凍半成品來節約成本。
餐飲行業的人工、租金、原料等價格在不斷攀升,成本壓力壓縮了餐飲企業的盈利空間。因此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開始嘗試選擇速凍預製半成品來替代部分人工/租金,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B
長期:順應習慣變遷,把握需求端趨勢
當今,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傳統速凍產品已無法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消費需求,這意味著未來要實現人均消費增長,需要靠不斷更新換代的新品類推動。因此,為了能夠緊緊把握這一消費趨勢,優秀的速凍食品企業應當擁有兩大能力:新品開發能力強+豐富的品類組合及品牌優勢。
1、新品開發能力強
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消費者對差異化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大,那麼無論對於市場份額較為集中的速凍面米,還是市場份額仍處在整合階段的速凍火鍋料,新品的開發能力是迎合當下消費趨勢的核心競爭力。
從安井的例子可以看到,新品對於總體營收增長的貢獻是非常大的,15年公司速凍火鍋料新品對營收增速貢獻率達到48.1%,速凍面米甚至達到71.2%。因此無論在存量洗牌還是增量拓展,具備較強新品開發能力的公司將能夠繼續保持強大的競爭力。
2、豐富的品類組合及品牌優勢
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口味的變化速度很快,也給速凍產品的生命周期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市場也將走向更加細分的分化格局。為了能夠保持穩定、持續的長期競爭力,需要速凍食品企業擁有豐富的品類組合和產品矩陣:
- 在已經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的品類中(如速凍面米等)要擁有品牌的優勢,保證市場地位和盈利能力的穩定(奠定基礎);
- 在尚未形成穩定市場的領域(如速凍菜肴 等),不斷推出新品類,迎合新市場需求,滿足消費者變化的消費習慣(獲得成長)。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只有擁有豐富的品類組合及品牌優勢,才能通過品類間的輪動保持企業穩定、長期的競爭力,避免「曇花一現」。
來源:東方證券
由中國食品報、河南餐飲食材業協會、河南凍立方供應鏈有限公司主辦,中國食品報﹒冷凍產業周刊、中國食品報社冷凍與冷藏食品研究院、《冷凍食品》雜誌、冷凍食品網、冷凍食品官方微信平台協辦,第十二屆中國冷凍食品產業大會將於8月18日在鄭州舉辦。
更多詳情 請戳下圖
• end •
統籌丨王曉靈
輪值主編丨李雋 編輯丨李坤瑞
美編丨何孟華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
— 合作丨轉載丨爆料 —
微信丨13598006891
電話丨13598006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