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浙江、湖北、湖南等21個省市實行新高考,2024屆考生(現高一)陸續進行選科選課,而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選考要求發生巨變。
下面從部分省及高中學校發布的最新選科數據、選科組合可選專業覆蓋率、選科考慮因素、注意事項等多方面為大家解讀趨勢,看看你選科選對了嗎?
1
2024屆最新選科組合本科專業覆蓋率
說明:根據甘肅省最新公布的選考科目要求整理,對已經實施新高考的山東、北京、江蘇等21省市均適用。
從公布的文件來看
「物理+化學」選科要求佔比明顯上升
2024屆「物理+化學+其他」的組合專業覆蓋率皆為95%以上,其他組合則斷崖式下跌至50%左右。「3+3」或「3+1+2」模式中的部分熱門組合在新文件中,優勢明顯減弱,例如「物理+生物+地理」。
理工農醫大部分專業必選「物理+化學」
除心理學類、建築類、地理科學類等極少數專業非必選「物理+化學」外,針對計算機類、數學類、臨床醫學類、植物生產類等理工農業4大類本科專業大部分必選「物理+化學」。物化幾乎綁定,雙一流部分院校心理學、建築學也要求選「物理+化學」,例如南京大學建築學必選物化、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必選物化。
三個專業類要必選政治
法學學科門類下,公安學類(含治安學、偵查學等)、政治學類(含政治學、外交學等)、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含思想政治教育等)3個專業類要求必選政治,若未來要在提前批報考公安司法類院校,建議要選政治。
2
部分省及中學選科數據
浙江某校2024屆選科情況:
湖北武漢六中2024屆選科分班情況:
湖南2022屆考生T8聯考選科數據:
從以上2024、2022屆學生選科看
(1)物理人數上升明顯
湖南省2022屆參加T8聯考考生中,6萬多人選物理,近3萬人選歷史,湖北、浙江高中選物理人數也是遠高於歷史。未來選物理的人數很可能繼續增加。
(2)學生選科「物理+化學」成主流
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中,「物理+化學」限科要求佔比很高。不管已公布的安徽、江蘇、浙江、湖南等省最新選考要求,還是以上中學選科情況,都「物理+化學」組合已成為選科主流,例如以上中學物化選考人數佔比超80%。
(3)「物化政」組合熱度上升
從數據看,物化政組合熱度上升,浙江某中學選考物化政的人數佔比18.33%,位列第三,湖北部分中學也專門開設「物化政」班級。這與近年來考研、考公、報考公安思政類專業熱度上升息息相關。
想了解本省2024年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可點擊這裡進入
3
選科的考慮因素
通過以上分析,可能有同學覺得選物化可選的專業數最多,就想選物化;也有同學打算跟著好朋友選。這樣僅憑組合能報考的專業數量、跟風選科的方式都是不建議的,選科是一個多角度分析的過程,應立足自身發展,理性選科。
學生要對自己的未來有初步規劃
專業性強的職業與大學專業有對應關係,即學生讀了相關專業,未來才能從事相關工作,才有更好的發展。學生可以從興趣、性格、天賦能力、價值觀等幾個方面綜合確定未來職業。
高校專業限科要求
新高考下,很多高校專業會對高中學科提出要求,若學生沒有參加對應學科的選擇性考試,就無法報考該專業。例如計算機類專業一般要求選考物理和化學,語言類專業大部分院校無科目要求。
優勢學科
想要進入好大學就讀,就需要考高分。學生可以根據學習興趣、考試成績及排名等情況,找出優勢學科。
本校師資及選科組合特點
各高中的師資不同,部分高中無法重點建設所有學科組合;有些學科組合報考人數較多,想拿高分不容易。學生需在符合自己專業方向的前提下,選擇本校重點建設或能發揮自身優勢的科目組合。
4
選科還需注意的4個細節
判斷各科成績實力,不看分數看排名
新高考中,「3+3」模式是語數外按卷面分計入總分,其他科目是在排名的基礎上換算成賦分成績計入的;「3+1+2」模式是語數外、物理/歷史按卷面分,其他科目是賦分。
(上海等級賦分情況)
簡單來說,賦分的科目不能僅從卷面分來判斷學生單科的競爭力,而是要在平時考試中,關注各科在年級內的排名,排名越前,競爭力越強。同樣的,高考是在全省考生中排名,排名越前,被賦予高分的概率就越大。
卷面分計入總成績的科目是提分關鍵
新高考,考生的等級賦分科目,只要參加高考,至少能獲得最低等級賦分。以上海為例(「3+3模式」),選考科目總分210分,佔總分660分的32%;但選考科目最低等級對應分數為40分,參加高考三門就能得120分。
即三門選考科目真正需要競爭的總共只有90分,只佔總分的13.6%;而語數外共450分,佔總分的68.2%。
(上海新高考各科成績分數佔比)
從這個意義上看,賦分使得學生之間選考成績差距進一步縮小,提高總分,「3+3」模式,語數外成績更關鍵;「3+1+2」模式,語數外+物/歷4科成績更關鍵。
成績層次不同,選科策略不同
物化生組合的專業覆蓋率高,但並不是所有人適合,新高考下選這一組合的學霸居多,競爭激烈。各科均衡發展的學霸,可關注下選考人數較多的科目。
成績一般的學生,在考慮未來專業前提下,選擇擅長的科目,努力提高成績是關鍵。
家長可引導孩子選科,但不「包辦」
家長關心孩子的未來,選科這麼重要的事情,很自然就想和孩子一起探討,做決定。
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了解新高考等級賦分制的特點,研究孩子每次考試的單科排名,讓孩子做職業傾向測試,儘早確定志願方向和選考科目;但注意,若出現意見分歧時,家長應重引導,傾聽孩子的想法,而不能專制,「包辦」選科。
最後,選科組合沒有「完美」一說,適合自己的,就是最佳選擇。
對於新高考選科,學生要結合未來的規劃、優勢學科、高校專業限科要求、本校師資、選科組合特點等方面,綜合考慮,才能選擇出適合自己的選科組合。
聲明:圖文綜合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管理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