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鞏漢語 記者 鄭浩

圖片均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圖
114公里的黃浦江,被稱為「上海的母親河」。大江西側久負盛名,歷史深處,人們曾稱她為「十里洋場」。而大江的東岸,則長期是荒涼落後的代名詞。
今天,在這片曾經的荒涼之地,矗立起了一座新城,世人把她譽為「東方明珠」。歷史性的巨變,肇始於這個國家在特殊歷史背景下打出的一張王牌。

從「過江難」到擁有43條過江交通線
1987年12月10日清晨,霧鎖浦江,黃浦江上所有航行的船隻停航。復航時,浮橋前端的鐵絲網門一開,人流像潮水一樣沖向輪渡。
當時,作為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區還沒有一座跨江大橋。上海市輪渡有限公司原指導船長李建華說:「特別有著急、有突發的事情,你想到浦西來,真急死了,過不來。」因為過江不方便,李建華表示「寧可在浦西有一張床,而不要浦東一套房」。
「過江難,難過江」成為那時老百姓的口頭禪。


2019年9月28日,昆陽路越江大橋進入主梁安裝階段。這是上海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在黃浦江上建設的第13座跨江大橋。橋樑、隧道、地鐵,平均不到3公里就有一條過江路線,30年前只能依靠輪渡往來的浦東與浦西,如今已被43條越江交通線密集地編織在了一起。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對全世界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老開發」從上海市政府各部門抽調出來,第一批投身到浦東開發的各項工作中。
1990年5月3日,一座不起眼的二層小樓前豎起了兩塊牌子:上海市人民政府浦東開發辦公室和浦東開發規劃研究設計院。掛牌的這一天,上海市民不請自來,大門前聚集了兩三萬人。

開發辦的門牌號是「141」,寓意著浦東開發一是一,二是二,要一步一個腳印。這棟兩層小樓很是簡陋,但在1990年,這個小小的單位,佔據了《紐約時報》半個版的篇幅。

浦東30年巨變,勇立潮頭
今天,人們從空中俯瞰舉世繁華的陸家嘴摩天大樓群,親身感受著一個國家蓬勃旺盛的經濟活力。浦東,從一開始,就不單純是一個城市自身的突圍和跨江擴容的舉動。這是打開國門,更深融入世界經濟的一個開放之舉。
1990年,全國首個金融貿易區在浦東陸家嘴獲批設立。

1991年,南浦大橋建成通車。
1992年,國務院批複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
1995年,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正式啟用。
1996年,部分外資銀行在上海浦東率先試點經營人民幣業務。
1999年,浦東國際機場建成投運。
2002年,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運營的磁懸浮列車誕生在上海浦東。
2005年,浦東新區成為全國首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地區。
2008年,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在浦東開工。
2010年,第41屆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行,園區規劃的近四分之三被設在浦東。
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
2016年,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迎客。
2017年,中國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在浦東國際機場成功首飛 。
2018年,上海市浦東新區生產總值首破1萬億元。
2019年,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
2019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
蜿蜒的黃浦江,日夜不舍,奔流東進。三十年滾滾而去的滔滔江水,品味著兩岸熱土中的成果與希望。今天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依舊沒有停止自己的腳步,春潮迭起,勇立潮頭,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為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製作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於11月10日-15日22:30在CCTV-1播出;11月11日-16日9:00在CCTV-4、20:00在CCTV-9重播。央視新聞新媒體、央視頻等平台同步開播上線。
責任編輯:王維佳
校對: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