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面和盆底都不要放石頭,更別做排水層,不然真會增加養花難度

剛給新買的綠蘿換盆,習慣性抓把碎石墊盆底?

土面再鋪層彩色陶粒圖好看?

打住!

這些年我們可能都在給自己挖坑。

苗圃里成千上萬盆花為啥從來不搞這些?

人家早摸透了門道:排水層就像在花盆裡架了張懸空床,看著通風,實則把濕土往上頂。

根系向下探不到底,悶在盆腰的潮土裡,爛根風險反而更高。

土面鋪石頭更糟心——夏天吸熱像烤盤,冬天擋氣像鍋蓋,土壤乾濕看不清,澆水分分鐘變"盲人摸象"。

有人說:"我家通風差,不做排水層爛根怎麼辦?"特殊環境確實要特殊處理。

但千萬別用鵝卵石、碎磚瓦!

這些實心材料像堵牆,水滲不下去全淤在土裡。

試試煤渣、火山石或大陶粒,空隙多得像海綿,吸水不積水。

高腳盆也別硬塞土,倒扣個塑料杯墊高,給根留呼吸空間比啥都強。

花盆底孔大漏土?

碎報紙、咖啡濾紙就能搞定。

幾毛錢的園藝墊片更省事,透水防漏兩不誤。

實在想鋪面,赤玉土鹿沼土這些顆粒土才是真幫手——澆水變深色,乾燥變淺灰,等於給盆土裝了濕度計

養花這事得講科學。

通風好、光照足的環境,盆里裝滿土就是最佳方案。

苗圃里鬱鬱蔥蔥的花草,哪個盆底墊石頭了?

反倒是我們室內養花,總愛畫蛇添足。

記住:根系要的是均勻透氣的生長空間,不是華而不實的"夾心層"。

把買陶粒的錢省下來,換把好土比啥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