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設計源頭減少「公攤」,增加的不只是得房率

據媒體報道,2024版《深圳市建築設計規則》將正式發布,修訂內容包括備受市民關注的減少住宅公攤面積、有效提高得房率、住宅和宿舍實行150米限高等。

有關住宅公攤面積的話題近年來頻頻引發爭議。為減少因房屋面積、計價造成的矛盾糾紛,不久前廣東省肇慶市宣布,商品房實行按套內面積計價宣傳銷售,即取消「公攤」。而深圳市減少「公攤」提高得房率,也頗具新意。

實際上,任何住宅設計都避免不了「公攤」。因為「公攤」包括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等公共建築部分,可以說住宅樓與「公攤」無法切割。而取消或減少「公攤」,各有其現實意義。

取消「公攤」後,雖然「公攤」仍實際存在,但因按套內面積計價銷售,購房者就能明明白白購房,避免稀里糊塗掉進「公攤陷阱」。但購房總價以及物業費等使用成本,不會發生顯著變化。

而減少「公攤」的紅利或許更多。以深圳為例,《深圳市建築設計規則》修訂後,過去計入「公攤」面積的兩大部分,將把避難層、機房等公共空間列為「不計容面積」。這意味著住宅公攤面積會減少,得房率將有效提高。具體而言,購房者有多種受益。

其一,得房率將明顯增加。「公攤」越大,得房率越低;公攤越小,得房率越高。由於這是從設計環節減少「公攤」,能倒逼住宅設計者減少「公攤」設計,進而會讓購房者獲得的實際居住面積更大,生活質量更高。

其二,住宅使用成本或降低。由於小區物業費、公用部分電費、垃圾清運費等費用與建築面積掛鉤,而建築面積包括公攤面積,即「公攤」越大,購房者承擔的物業費等就越多。減少「公攤」,物業相關收費也隨之減少。

減少「公攤」後,無論是得房率增加還是物業費等減少,顯然都會讓購房者受益,自然會有更多獲得感。這有望鼓勵住房消費,推動樓市健康發展。

如果說取消「公攤」主要是改變了計價方式,而深圳修訂《深圳市建築設計規則》,是從設計源頭減少公攤面積,從而有望對住宅規劃、建設、銷售、物業管理等方面產生連鎖刺激效應,可促使相關環節調整更加人性化。

不管是取消「公攤」還是減少「公攤」,都是對過去「公攤」矛盾作出積極回應,值得肯定。相對而言,從設計環節減少「公攤」是篇大文章,如何更科學更合理設計,既不影響住宅品質又能增加獲得感,值得持續探索。

另外,修訂後的《深圳市建築設計規則》,還在住宅戶型設計、「限高」等方面有所改進,也有參考或借鑒價值。 □ 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