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寶寶看到「某人」就哭鬧?老人說的再玄乎,家長心裡都要有數

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小寶寶愛哭鬧實屬正常的事情,不過讓人奇怪的是,有的寶寶平常很乖巧,但只要看見特定的「某個人」,就會突然大哭起來,讓人著實摸不著頭腦。

就比如我們小區的一個小男孩樂樂,今年還不到一歲,每次樂樂媽媽帶著孩子在小區廣場上遛彎,只要樂樂看見跳廣場舞的一個老爺爺,就會立刻「晴轉暴雨」,而且那位老爺爺但凡想靠近逗一逗樂樂,樂樂就會使勁往媽媽懷裡鑽,大哭著要回家。

可能在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而老一輩人也為其賦予了充滿玄學的解釋。

就比如,有的老人說,這是因為孩子年齡小,能看見一些不幹凈的東西,也有人說,孩子若看見「某人」就哭鬧,預示著那個人身體不太好……

事實上,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們都知道老一輩人口中的解釋,無非是一種自圓其說的說辭罷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寶寶看到固定的「某人」就會大哭呢?

01.寶寶看到「某人」就大哭?家長要知道咋回事

雖說迷信的說法不足為信,但是寶寶看到「某人」就會哭鬧的情況,也值得每一個家長了解背後的原因。

①寶寶眼睛發育尚未成熟

可能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對於剛出生在0—3個月的寶寶,他們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和成年人有很大的區別。

成年人的世界是五顏六色的,而小寶寶眼中的世界是黑白色,而且是高度模糊的。

簡單來說,3個月以內大的寶寶,其實是一個高度近視患者,他們嚴重到只能看見給他餵養的媽媽,視線距離可憐到只有20—25公分。

也正因為寶寶的眼睛處於高度近視的階段,所以他們更偏向於看見一些明暗對比強烈,且輪廓比較明顯的物體。

比如有些寶寶就特別喜歡把目光集中在爸爸臉上,這就是因為男性的面部輪廓相對比較分明。

曾有研究人員讓40名寶寶看4張人臉圖片,並記錄他們的反應。

結果發現,讓寶寶感興趣的人臉圖片,五官有著非常勻稱的特點,而那些人臉扭曲、輪廓不清晰的人臉,寶寶要麼是無動於衷,要麼是突然哭鬧。

所以當寶寶看到「某人」五官輪廓不夠立體的時候,那麼在她的視野里可能就會比較扭曲模糊,從而就會用哭鬧錶達自己的抗拒和恐懼了。

尤其是一些老人,隨著年紀增大,面部肌肉就會慢慢坍塌,看在小寶寶眼裡就會覺得很可怕,從而就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害怕情緒。

②衣服顏色會影響寶寶情緒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到了4個月大以後,他們眼中的世界開始向著彩色過渡。

武漢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楊建教授就說過:

4個月以後,寶寶會迎來視覺的色彩期,這個時期,寶寶的視覺神經對彩色的東西會非常敏感,視覺範圍也會擴大到1—2米。

但是儘管這個時期的寶寶開始熱衷於彩色世界,但是不同的色彩,對於寶寶的吸引程度也會有區別,比如說三原色中的紅、黃、藍更受到寶寶的青睞。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如果顏色的飽和度比較低,也就是說顏色比較低沉灰暗,那麼寶寶會有很大的可能性出現抗拒的情緒。

這也就是說,為什麼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一靠近寶寶,寶寶就會哭鬧的原因。

這是因為他們身上穿的衣服相對比較暗沉,當靠近寶寶時,寶寶就有一種被「烏雲壓頂」的緊迫感和恐懼感,那麼哭鬧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③寶寶進入「陌生焦慮期」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當他們來到半歲以後,就已經能分辨「熟悉」和「陌生」的區別。

而且他們會對身邊熟悉的人產生依賴感,但是由於大腦發育尚未成熟,他們還不能夠對於「陌生」的事物或者人採取正確的處理方式,所以當他們看到陌生的面孔時,仍然會感覺到不安和恐懼。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層面上來說,這個階段也被稱之為「陌生人焦慮期」。

這個階段,每個寶寶可能都需要經歷,但是由於個體特徵的不同,有的寶寶可能很快會適應,但有的寶寶或許需要更長時間去適應。

02.寶寶看到「某人」大哭該咋辦?

既然我們了解到,寶寶這一奇特的行為,跟所謂的「玄學」沒有任何關係,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幫助孩子去克服這個情況呢?

首先,不要強行讓孩子去接觸。

很多家長可能在面對這個情況的時候,會下意識的用鼓勵的方式告訴孩子說:「別害怕,這不就是你昨天看見的叔叔/阿姨嗎」?

其實,對於寶寶來說,他們的認知和眼中的世界跟我們是不同的,我們越是強行讓孩子接受和適應,有時候會弄巧成拙,給孩子世界留下一些特別不美好的回憶。

正確的做法是接納孩子的這種情況,並且給孩子一個緩衝期,及時把孩子抱離現場,等到孩子慢慢平復情緒後,再逐漸去適應。

其次,適當多接觸人群。

其實,那些「高敏感」的寶寶,往往內心防線會更差一些。

而根據研究發現,那些從出生開始就有大量接觸陌生人經驗的寶寶,很少會表現出「陌生焦慮期」,這是因為遇到的陌生人足夠多,內心防線就不易崩塌,也就更不容易哭鬧。

所以建議家長如果發現孩子看到陌生人容易哭鬧,可以適當加大一些戶外出行的頻率,讓孩子多接觸人群。

最後,就是家長的態度很重要。

孩子的安全感來自於爸爸媽媽的情緒,根據研究發現,孩子會通過爸爸媽媽的聲音,來判斷他們的情緒好壞。

所以當我們帶著孩子會見陌生人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達,儘可能表現出友善的態度,和氣的語言,孩子也能從爸爸媽媽身上,感受到一定的安全感,從而就會放下自己的焦慮情緒。

其實,讓孩子出現哭鬧的原因很多,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用「迷信」的說法來蒙蔽自己,更多的是需要採取更加科學的育兒方法,讓孩子盡量沒有這些情況,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今日話題:

你家孩子有沒有看見「某人」就大哭的情況?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