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連關兩家線下門店,宜家做出了兩個改變

你去過宜家嗎?你多久沒去過宜家了?

受新冠疫情和線上電商等因素影響,2022年的宜家似乎已經不再是購買傢具用品的首選,而成為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普通商場。

今年4月,宜家關閉貴陽線下門店,這是宜家進入中國市場24年以來第一次關店。

今年7月,宜家關閉上海楊浦線下門店,距該門店首次開業僅2年多時間。

品牌成立近80年,進入中國24年,在1年時間內連關兩家線下門店,宜家這個全球知名的傢具零售商,到底怎麼了?


1.宜家中國,好評不斷

一直以來,宜家廣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產品質量好、種類多、價格適宜、設計感強等標籤,牢牢印在其品牌特質上。

在各大社交平台,許多消費者對宜家產品讚不絕口。

例如,一款售價三元的馬克杯在杯身設計上考慮到了清洗細節,不會產生積水發臭等問題。

有消費者不滿意床墊鼓包並致電宜家,官方售後直接免費換新。

還有不少博主曬出了在宜家買到的便宜好物分享。

進入宜家門店,在大部分情況下,消費者都能不太費勁地買到及格線以上的產品,再加上有品牌保證的售後服務,購物體驗舒適宜人。

可以說,宜家貫徹了「提供種類繁多、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家居用品」的企業經營理念,其在世界各地的成功也歸因於此。

除了產品本身品質優良,宜家線下門店的優質體驗也讓人印象深刻。

通常,宜家在線下門店設置餐廳,以獨特的北歐美食和全球暢銷的各地美食,滿足消費者的飲食需求。數據顯示,宜家中國總銷售額中,餐飲收入佔比超過了11%。

針對存在消費慾望但並不考慮產生消費的客群,宜家同樣歡迎,在某社交平台上,「如何在宜家拍照出片」的話題高達8萬討論,引起經久不衰的長久熱議。


2.品控堪憂、性價比消失,宜家飽受爭議

然而,宜家似乎變了。

與其說它變了,不如說是長期以來,有人喜愛它,也有人不以為然。

宜家最遭人詬病的,就是其時好時壞的品控和性價比。

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宜家共召回過十餘次產品,涉及產品有斗篷、自行車、抽屜櫃、旅行杯、餐桌等。宜家在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間,召回產品數量分別為2.2萬件、13.42萬件、17.36萬件。

例如今年4月,宜家宣布召回1491件「METALLISK 梅塔里斯克意式咖啡壺」意式咖啡壺,原因是因可能發生脹裂。

去年8月,宜家還因虛假宣傳一款可以凈化空氣的窗帘 GUNRID(售價299元),被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處以罰金172萬餘元。

對於經濟實力一般的家庭來說,宜家的家居產品質量一般、價格昂貴,「性價比不高」。

對於能消費起宜家的家庭來說,宜家的家居產品用料、設計都達不到心理標準,價格也並不便宜,「不如去買大牌精品」。

產品本身的爭議暫且不表,最關鍵的商品價格也在提高。宜家在今年表示,由於運輸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斷增加,公司將在各個市場平均提價9%。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費者曬出了熱門商品的漲價趨勢,如原先爆火的馬爾姆四斗櫃由599元漲價為899元。當熱門商品漲價後,原先與其價格相匹配的產品質量能否受到消費者認可,極大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在關閉貴陽門店的聲明中,宜家提到包括新冠疫情在內的多種不確定因素持續影響的今天,宜家同樣身處其中。

然而,新冠疫情這一外部因素的變化並不是宜家遭遇危機的根本原因,產品本身的不足與價格的不匹配,或許是消費者不再考慮宜家的重要因素。

3.宜家的兩個改變

宜家選擇改變,然而他們的第一個動作卻讓人始料未及。

今年9月,多個社交平台網友爆料,宜家禁止了儲物櫃區域的網紅照拍攝。媒體報道,有博主剛進入儲物櫃區域,就遭到了保安的制止,稱這裡已經不讓拍攝。最後只好在公共提貨區隨便拍了兩張,悻悻離開。

在宜家儲物櫃區域拍照,是許多人打卡的首要原因。對宜家來說,這似乎並不是一件壞事:

打卡人群前來宜家能增加門店客流量,營造出一種熱鬧的購物氛圍;在拍照過後,部分打卡人群也會產生消費慾望,推動門店銷量增長;即使不產生直接消費,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宜家打卡照也能提高品牌認知度

然而在深思熟慮後,宜家拒絕了「拍照打卡」,禁止了儲物櫃區域的網紅照拍攝。

為什麼捨棄能在社交平台上傳播的優質流量?

根本原因是,現在的宜家聚集了大量非顧客人群,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有人無客」現象。

例如,真正使用儲物櫃的顧客反映,自己想要打開柜子取東西,卻被拍照的人擋住了路。而且他們為了找角度、拗造型,往往會逗留很久,耽誤時間。

還有在商場里「蹭空調」的人干擾真正想買傢具的消費者,極大影響消費體驗。有網友表示:「很多人已經不把宜家當作買傢具的地方,而是網紅打卡點免費拍攝拍一整天,真正消費傢具的人很少。」

還有一種聲音認為,宜家的產品「有錢人看不上,沒錢人買不起」,尷尬的產品定位也讓消費客群定位不明晰。

宜家的另一個改變,是積極數字化和布局線上賽道。

2018年,宜家推出中國網上商城服務。

2019年,宜家宣布投入100億元,推出「未來+」本土發展戰略,針對渠道拓展、數字化體驗和居家生活專家服務三個方面轉型,單獨成立數字創新中心。

2021年3月,宜家上線微信小程序;5月,宜家天貓旗艦店擴大覆蓋範圍,由之前的江浙滬皖地區拓展至301個城市和地區。

2022年9月,宜家宣布新的投資追加計劃,宣布在2023年投入53億元用於投資中國市場,主要用於持續鞏固並拓展渠道和數字化領域;通過更具相關性的產品及解決方案;通過提升全渠道融合體驗。

此前宜家關閉貴陽線下門店時表示,關閉貴陽線下門店是常規運營舉措,在貴陽線上銷售額遠超過預計消費額的情況下,為了節省成本,關閉線下、專註線上服務,是宜家中國業務轉型和發展的一部分。

不過需要考慮的是,倘若宜家希冀於線上發力,線下門店「看得見摸得著」的優勢蕩然無存,原有的宜家線下用戶真的會考慮線上購買宜家產品嗎?線上比宜家性價比高的傢具品牌不可勝數,宜家真的能奪得線上用戶的青睞,獲取增長嗎?

未來仍未可知。好消息是,中國傢具市場仍在增長。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家居市場規模為4962億美元,同比增長率為9.7%,預計在未來四年中,全球家居的市場規模繼續增長,其增長幅度維持在3%左右。

中國傢具協會公布的《2021亞洲傢具展望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傢具產值預計超過5000億美元,同比正增長,超過疫情前的水平。其中中國、美國、德國和義大利的傢具產值位居世界前列。

對於宜家而言,能否跑通線上經營模式,對其企業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