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沒有空調,我們是怎麼過的

天氣熱了,我們幾乎每個人都需要空調,而在3年前,我還在讀小學的時候,根本沒見過空調,夏天是如何過的呢?

30年前,我家的房子還是兩層樓的小樓房,房子南北朝向,夏天的時候就會把前門和後窗打開,讓風自由流通,家旁邊是一棵大樹,應該有上百年了,正好可以遮蓋我家的房頂。

夏天的風原來也是涼快的,而現在夏天的風卻讓人生膩。

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通常會打開電風扇,那時候的電風扇像排風機,三片葉子,聲音也很大,在蚊子多的時候,我們也會搖著蒲扇,讓風扇和蒲扇伴隨入睡。

要是遇到停電,就會搖著蒲扇,沒有空調的日子也是過得樂滋滋。夏天午後的一場雨會除去夏日的炎熱,等到傍晚的時候又會涼風習習,那時的自然風也是涼爽。

我家住在海邊,每當天氣熱的時候,便會去海邊吹吹海風,和我鄰居還有小狗坐在海邊的岩石上,海風帶著負離子的香味,吹去了夏日的不快,讓小小的裙子也會隨風飄舞。

海邊是我夏天的避暑地,海灘靠著山,幾乎曬不到陽光,夏天的風就是如此自然,沒有防晒霜,也不用擔心被曬。7

30年前沒有空調,但家裡有一口井,不是很深,每當天氣熱的時候,父親便會從外面帶回一個西瓜,浸泡在井裡。等到一兩個小時以後,再重新拿出水面,西瓜與井水一起,西瓜也格外甘甜。

夏天沒有專門的浴室怎麼辦,男孩通常會在露天淋浴,洗完澡擦乾水,再擦傷一層爽身粉,免得長痱子


夏天的孩子不像現在去游泳館游泳,通常會在就近河裡,約上一群小夥伴游泳,那時沒有環境污染,也不用擔心河裡有怪獸。那時大人都很忙,幾乎沒時間管孩子,孩子通常從早玩到晚,不像現在大人們小心翼翼,一定要陪著孩子去游泳館,而且游泳看起來很難學,要請專門的私教,那時的我們都是自學成才。在河邊摸摸索索,過幾天便會像小鴨子一樣自由遊行。


30年前沒有空調,寫作業的時候就在弄堂的小巷裡,搬上小板凳,認真地寫,路過的行人也會若無其事地走開,偶爾遇到熟人便會打招呼,然後繼續學習。那時沒有電子產品,寫作業全靠自覺,不會寫就抄作業,做完就好了。父母的要求也不高,老師也會耐心地留我們到很晚給我們免費補習,甚至給我們提供晚餐。

30年前沒有空調,我們便四處玩耍,喜歡抓樹上的蟬,然後聽一聽它是會叫還是啞的。我們可以隨處玩彈珠,隨處挖小洞,還可以爬上樹去看看有沒有鳥蛋。

老人則會搖著蒲扇,在弄堂里吹吹風,下下棋。

30年前的棒冰很便宜,路邊推著自行車賣冰棍的阿姨通常會吆喝,有我喜歡吃的草莓棒冰,才2毛錢,還有我父母喜歡鹽水棒冰才5分錢。

那時的電視是黑白的,偶爾也有人家有彩色電視,喜歡看一些古裝劇,那些主題曲還琅琅上口。

如果遇到星期二,便會覺得掃興,因為星期二停台,只能看看小人書,寫寫作業,如果是今天,肯定玩玩手機,刷刷短視頻,即使遇到停電也沒啥,有自己的網路,而且現在也不容易停電。

30年前沒有空調的日子,也是過得有滋有味。原來物質不是很重要,在乎的是當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