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癌」字三個口,飲食健康關係著生命健康。廚房作為咱們日常做飯的重要地盤,但如果不注意,也可能隱藏著多種一級致癌物,特別是一些日常習慣是在「餵養」癌細胞,威脅全家健康!
健康時報圖
1. 做飯不開油煙機
2025年4月,斯坦福大學在《有害物質雜誌》期刊上發表的研究顯示,在通風不好的家裡,如果經常用燃氣灶做飯,苯的濃度就會升高,這會增加得癌症的風險。特別是小孩子,他們得癌症的風險是成年人的1.85倍。
苯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一級致癌物,這意味著苯被認為具有明確的致癌性。
研究指出,在通風不好,又經常用燃氣灶的家庭里,廚房、客廳和卧室里的苯濃度最高。使用抽油煙機或保持良好的通風是減少燃氣灶產生的苯、二氧化氮等有害氣體非常有效的方法。
所以,做飯的時候盡量把廚房窗戶打開,抽油煙機也打開,同時把卧室和廚房的門關好。飯做好了,也要讓廚房多通通風。
2. 做菜習慣放很多鹽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潘戰和2024年在科普中國微信公號刊文指出,吃鹽太多不僅會誘發高血壓,而且還增加骨質疏鬆、胃炎,甚至胃癌的風險。
因為當鹽分攝入量過高時,它會刺激胃黏膜,這可能會導致胃壁細胞的脫落。胃壁細胞是胃部健康的重要屏障,一旦這個屏障被破壞,就可能增加患胃炎的風險,而長期的胃炎可能會進一步發展成為胃癌。
為了保持健康,建議每個人每天的鹽攝入量不超過1啤酒瓶蓋(帶膠墊)。此外,還要做到少吃腌製品以及加工食物,比如鹹菜、榨菜、火腿、臘肉、培根等。可以嘗試用香辛料調味,多放蔥姜蒜、十三香,也可以放點醋來增加鹹味。
3. 不刷鍋就繼續炒菜
您是不是也常這樣:炒完一盤菜,看著鍋里還有點油,直接倒進下一道食材繼續炒?自己感覺省事又省油。然而看似精明的做法,卻可能在您的廚房裡埋下「癌症風險」!
潘戰和醫生解釋,炒完第一道菜之後,鍋表面會附著很多上一道菜的食物殘渣和剩下的油脂。這時如果不刷鍋,繼續用來做第二道菜,之前的食物殘渣就會焦糊,進而產生致癌物,殘留的油脂也會因為二次加熱產生有害成分。
如果需要炒多道菜肴,還是建議每道菜做好之後及時刷鍋,再去做第二道。
健康時報圖
4. 重複使用煎炸油
許多家庭在烹飪後會重複使用煎炸油,認為這樣可以節省成本。其實,這種習慣暗藏致癌風險。
四川省腫瘤醫院臨床營養科主治醫師曾瑜2025年2月在醫院微信公號刊文介紹,油脂在高溫下(200~300℃)會發生氧化聚合反應,產生多環芳烴、丙烯醯胺等致癌物質。長期攝入這類油脂可能增加肝癌、胰腺癌等疾病的風險。
建議一般煎炸油最多使用2次,炸後油色深、雜質多就別用了。剩油要濾渣,放密閉避光容器存陰涼處。可用剩油做涼拌菜等低溫烹飪食物,避免多次高溫加熱。
健康時報圖
5. 發霉菜板繼續使用
在烹飪過程中,如果菜板在切完蔬菜和肉類後未能及時清潔,或者清洗後隨意放置,導致水分滯留,幾天後可能會發現菜板上長出了黴菌。這時就需要警惕了,因為這可能是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是黃曲霉和寄生麴黴的代謝產物,具有極強的毒性和致癌性,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1類致癌物,長期攝入會增加肝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張維維2024年在醫院微信公號刊文強調,這種毒素主要存在於發霉的堅果、豆類、玉米中。如果您的菜板曾經用來切過這些食材而未徹底清洗乾淨,那麼案板上就會殘留。
應該定期為菜板進行徹底的清潔。使用硬刷子和清水用力刷洗,之後用沸水消毒,並確保將其放置在陽光下晾乾。
健康時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