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聽筒tech,作者 | 饒言,編輯 | 小聽
價格這把「屠刀」,終究砍向了智駕。
在2025年2月10日比亞迪智能化戰略發布會上,不少網友並沒有被「天神之眼」吸引,直到發布會最後,大屏幕亮出海鷗智駕版售價6.98萬元起,才引起全場掌聲。
不得不承認,智駕將價格殺到7萬元以下,比亞迪確實幹了一件讓車圈轟動的事情。要知道,在此之前,高階智駕功能(如城市noa)主要集中於25萬元以上車型,華為系、小鵬等品牌憑藉技術壁壘佔據高端市場,而中低端車型則以基礎l2功能為主。
比亞迪此舉,直接讓「智駕」價格腰斬,也讓過去「高高在上」的智駕,真正落到了地上。
或許,不久的將來,汽車真正能如比亞迪集團總裁王傳福所想,實現「全民智駕」,「高價智駕」這隻「舊時王謝堂前燕」,能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但是,目前來看,市場的反饋或許並沒有那麼好。在消費端,有比亞迪舊車主質疑被「背刺」,新車主則表示「再等等」。在市場端,也有分析表示,「價格不是一切」,技術仍是硬核,智駕仍需要市場培育。
「智駕7萬元以下,你滿意了嗎?」這個問題,或許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不僅拷問消費者,更多的是在拷問涉足其中的企業。
而對於車圈而言,比亞迪此舉,也意味著「智駕」這個市場,已經殺入了新的戰場。至於戰果如何,市場自然會給出答案。
智駕「殺入」7萬元內
不得不承認,比亞迪的這場發布會,確實給整個車圈帶來了一個小震撼。
儘管王傳福曾稱「無人駕駛都是『扯蛋』,都是「忽悠」,但在不斷的「請看大屏幕」和「你滿意了嗎」中,比亞迪卻是一口氣推出了21款車,且全部搭載了比亞迪的智駕系統「天神之眼」。
在王傳福看來,過去,市場認為「比亞迪不注重智能化」,顯然是對比亞迪的誤解,「比亞迪是重技術的,只是做得多說得少。技術不成熟,我們就不發」。
「要麼不發布,一發就超預期」,比亞迪這場發布會,可以堪稱為「超常發揮」。
先且不說比亞迪花費了大量篇幅介紹的「天神之眼」到底有多少亮點。整場發布會,在不少網友看來,價格才是真正的「殺器」。
接下來,重點來看看價格。
比亞迪此次推出的21款智駕版車型,覆蓋王朝網與海洋網全系主流產品,核心策略為「加配不加價」。
以宋plus dm-i智駕版為例,價格區間13.58-17.58萬元,與2024款非智駕版價格完全一致。而海豹06 dm-i智駕版起售價9.98萬元,與老款保持一致,新增高階智駕功能。
當然,引發全場歡呼的,則是海鷗智駕版。
從發布的情況來看,海鷗智駕版搭載了天神之眼c,全車包含5個高精度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12個高清攝像頭共計29個感測器,可實現高快領航、智能泊車、緊急制動、全場景sr渲染、側邊距離報警、智能遠近光燈、盲區監測等多項駕駛輔助功能。
而「智駕的性能堪比20萬(元)車型」的海鷗智駕版,起售價卻僅為6.98萬元,價格與2024款非智駕版相同。
「放眼全球市場,這是車企首次將高階智駕(高速noa+智能泊車)引入7萬元級市場。」汽車博主大強子感嘆比亞迪的這把「價格屠刀」之「狠」,他告訴《聽筒tech(id:tingtongtech)》,在此之前,這樣的智駕性能,友商價格至少在20萬元左右。
在大強子看來,比亞迪此舉,是將高階智駕的價格直接斷層式下放到了10萬元級車型,徹底打破價格與技術捆綁的行業規則。
老車主「被背刺」,新車主「等等看」
價格是降了,但是消費者「賣賬」嗎?這顯然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在發布會最後的價格公布過程中,評論區彈幕彈出最多的是「老車主呢?又被『背刺』了嗎?」
發布會結束後,不少比亞迪老車主更是湧入社交平台大吐苦水,不少車主直言,「天塌了」、「已哭暈」。
圖:社交平台關於「比亞迪智駕」的討論來源:小紅書,《聽筒tech》截圖
葉哥便是一位比亞迪老車主,他在2024年10月份剛剛提了比亞迪宋pro,他告訴《聽筒tech》,他的車加上各項費用,全款落地將近14萬元。
葉哥坦言,他知道比亞迪價格更新頻繁,他身邊也有不少老車主經常吐槽「被背刺」,但他認為,先開先享受,「小小的背刺,還是能接受的。」
但是葉哥承認,「這次,還是感到很受傷。」
葉哥表示,儘管有心理預期,知道比亞迪遲早可能推出智駕系統,但在他看來,即便是推出,他能給出的價位,不可能享受到智駕系統,畢竟在市面上,最低配的智駕車型,落地下來,也需要20萬元左右。
「誰能想到,短短几個月,同樣的價格,就可以買個智駕車?」而讓葉哥更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車型,因為硬體限制,連升級智駕系統的機會都沒有。
實際上,在社交平台,和葉哥同樣經歷的車主不在少數。不少車主吐槽,自己是個「大冤種」,有車主甚至表示,「自己剛剛提了新車沒兩天,便被告知,新車搭載了智駕系統,且自己花了同樣的錢卻無法享受。」
一邊是老車主「被背刺」,一邊卻是新車主的「再等等」。
對於比亞迪的降價,95後葉子坦言,「心動,但是會等等」。
新年伊始,葉子正在看車,他早就將目光鎖定了智駕,但因為價格原因,一直沒有下手。讓他沒想到的是,比亞迪一下就將智駕的價格「打了下來」。
2月11日,在比亞迪發布會結束後的第一天,葉子便迫不及待地和朋友去比亞迪店裡看車,據葉子透露,目前,他所去的比亞迪店裡還沒有新車,銷售人員告訴他,需要等兩天。
不過,即便是迫不及待去店裡看了車,葉子仍表示自己不會馬上入手,在他看來,比亞迪降價後,其他車企遲早會跟進,「我想買的,是其他車型。」
當然,也有不少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表示會考慮購買比亞迪。坐標河北某地的王艷便承認,自己考慮購買比亞迪海鷗,在她看來,10萬元不到的價格,能夠享受到智駕功能,「還有什麼可考慮的?」
「全民智駕」時代來臨?
比亞迪的這把「價格屠刀」砍下後,消費者是否認可是一方面,對市場將帶來哪些影響,其他車企如何跟進,也引發了市場的熱議。
實際上,智駕這個市場,是近兩年不少企業的必爭之地。
公開數據顯示,近年來,智駕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2023年,中國智能駕駛市場規模約為1200億-1500億元,佔全球市場的30-35%。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30-40%。隨著l3/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到2030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2萬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約為30%。
以華為為首的不少企業更是不斷加大投入,重點布局智駕。在市場的推動下,智駕的價格也從過去的「高階即高價」開始下探,部分支持城區noa的車型起售價已降至15萬元左右。
浙商證券也預測,2025-2027年,10-20萬元價格帶智駕車型銷量年複合增速將達125%,市場規模從36萬輛激增至410萬輛。
但比亞迪此次一舉將價格下探到10萬元以下,一定程度上打了個其他車企「措手不及」。
大強子便直言,儘管近年來,智駕的成本一再下降,但價格如此斷層式下探,也是業內始料未及的。在大強子看來,「比亞迪的『智駕大降價』,不僅是技術普及,更預示行業競爭維度的升級。」
「在價格優勢加持下,比亞迪有機會能憑藉遠高於其他企業智能車數量的雲端資料庫,通過持續迭代優化演算法,形成『數據-體驗-銷量』的循環。」大強子對《聽筒tech》分析指出,相比之下,缺乏數據積累的車企將面臨「有硬體無體驗」的困境。
在大強子看來,比亞迪的「智駕大降價」絕非簡單的價格戰,而是以規模優勢重構行業規則的戰略行動,「此舉帶來的影響,將遠超車企競爭層面。自此,將推動智能駕駛從『高端玩具』向『民生基礎設施』轉型。」
或許,正如大強子所言,不管比亞迪此舉在短期內將帶來哪些影響,但很顯然,對於整個智駛市場而言,這都是一場不可逆的產業革命,「這張牌已經打下,其他車企,跟也得跟,不跟也得跟。市場要看的,便是這些企業如何來跟,是選擇拼技術,還是拼價格。」
大強子認為,接下來,在場內的智駕企業,勢必會經歷一些市場的陣痛,「比如價格廝殺、供應鏈洗牌等等。」但長期來看,這場「平權革命」或催生中國汽車工業在全球智能出行領域的領導地位。
正如王傳福所言,「到2026年,沒有智駕的車將成為少數派。」這或許正是中國汽車產業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當然,這對於消費者而言,顯然是個好消息。「智駛的價格越便宜,我們越滿意。」這肯定不是一位消費者的答案。
(文中均為化名。)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