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黃旭華|六年前,一位可愛又尋常的老人曾坐在我面前

2025年02月09日21:50:34 家居 3979

「回到2019年,總是在書本和新聞中出現的老人,就坐在我們面前,那是一位可愛的尋常老人,說話帶笑意,臉色紅潤潤的,身體隨著講述有小幅的晃動,故事講得很有感染力,思路仍敏捷,眼裡有神采。」

「黃老過世了。」

2月7日中午不到,有老同學發來消息,我生出一點恍惚。下意識地快速點開朋友圈,黃老過世的消息果然已呈刷屏之勢——2025年2月6日,共和國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逝世,享年99歲。

作為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黃旭華的名聲、故事傳遍神州大地。但在我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他的故事確實傳得更深刻、入心一些。學校關工委曾有老教師憂心忡忡地和我探討,現在的大學生還相信榜樣的力量嗎?愛國教育怎麼切實開展?我想這方面,黃老的故事是可以作說明的。

紀念黃旭華|六年前,一位可愛又尋常的老人曾坐在我面前 - 天天要聞

2016年,黃旭華在上海交大120周年校慶大會上「推開椅子」,堅持全程站立演講。 校方 供圖

在上海交大,他曾在九十餘歲高齡堅持站立發言,把給他準備的椅子向後一推。那一推的風骨,令在場的觀眾無不動容。更何況,交大有這麼多科研人員,黃老隱姓埋名三十年為國造核潛艇的故事和精神,是他們埋首科研時抬頭可見的日光——那是一種真實存在、令人信服的精神力量。

對我本人的影響亦很大。即使現在從事媒體行業,仍覺黃旭華院士是我採訪過份量最重的人物,或許沒有之一。很幸運,2019年,在上海交大校友會的組織下,還是學生的我參與制作《我們這一代人——與祖國共同成長的70年》專題片,採訪拍攝1949屆交大校友黃旭華院士、孫鈞院士、汪耕院士,他們分別深耕核潛艇製造、國家重大工程、發電機研製等領域。非常遺憾的是,隨著黃旭華院士的過世,三位「國之重器」皆已逝世。

紀念黃旭華|六年前,一位可愛又尋常的老人曾坐在我面前 - 天天要聞

2019年3月,湖北武漢,上海交大師生團隊正在採訪黃旭華。

採訪黃旭華院士是2019年3月底的事,在湖北武漢,時值春日。在他的辦公室,我見到一幅字,寫「中國核潛艇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那是一個很生活化的辦公室,核潛艇模型用清透的玻璃罩儲藏,報紙期刊和回形針等文具擺滿桌面。

桌後便是黃旭華院士。那時黃老已逾九十歲,滿頭白髮,耳朵有一點點不靈,但精神很好,穿著一件咖色夾克,白襯衫領尖考究地從紅色棉衫里翻出來。上海交大校友會給他送校友紀念冊,他當場認真地拆去塑封、細細閱讀。

那樣偉岸的人物,我現在再想,腦子裡竟都是一副老人家笑眯眯、和藹可親的樣子。

媒體從業者大概都有這樣的體會,「大咖」因為接受採訪很多,會有意無意地形成套路化的回答,這是難免的,某種程度上也很考驗採訪者的技巧。如此,到2019年,按理說黃老已經接受過無數採訪,但面對當時我這樣的「菜鳥」訪問者,他仍然認真且坦誠。

說到交大造船系求學時讀英文原版教材,他作出撓頭的樣子,笑說開始的時候「啊呀頭都大了」;大學七點的早課,他搖搖手說有時「起不來的」,因為他一邊讀書,一邊搞學生工作到凌晨一兩點;說到保密工作時期見不到家人,他神色黯下去;說到大學參加進步學生社團「山茶社」的經歷,他聲音又大一點,張口就唱上一段《山那邊喲好地方》:「山那邊喲好地方,一片稻田黃又黃……假如你要吃飯得做工,沒人給你當牛羊」。

我們採訪到的故事,雖然不是什麼獨家,但我仍認為它們是有力量的。

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說隨著戰爭的爆發,他歷經千難萬險去內地讀書,此後離家「越走越遠越走越遠」;他說早期研製核潛艇時,我們國家人才、知識、專家指導、參考資料都很欠缺,要帶著「放大鏡、顯微鏡、照妖鏡」去研究國外的資料,留著心辨別真假;他說那時沒有計算機,海量複雜的計算,是大傢伙一點點用算盤和計算尺算出來的,這樣精密設備的計算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因為不知道準不準,一個數字得安排多組人一起算,得出一致的數字才算完;自力更生造出的核潛艇投入試驗了,到底行不行呢?大家都忐忑,他作為總工程師決定帶頭深潛下去,是有信心的表現,但也是不計生死的表現——我常想,第一代核潛艇的總工程師,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在不能為人知的角落,要開荒,要扛責任,要布大局,到了危險關頭,又要第一個站出來,這樣赫赫而無名。

回到2019年,總是在書本和新聞中出現的老人,就坐在我們面前,那是一位可愛的尋常老人,說話帶笑意,臉色紅潤潤的,身體隨著講述有小幅的晃動,故事講得很有感染力,思路仍敏捷,眼裡有神采。

專題片製成後,同年4月,在學校的校慶日進行了發布。此後求學以及畢業後參加工作,聽到黃旭華院士名字的頻率仍然很高,他的影響力仍在不斷擴大,精神感染了更多人。我知道上海交大將一條校內道路命名為了「旭華路」,幾乎貫穿南北,串起了在校生吃住活動的日常。交大還有個「旭華班」,首次將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作為新增專業納入強基計劃,培養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與母校的緣分外,他對國家科技事業、核潛艇事業的長遠發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一直關心,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生平文章介紹,他先後向科研、科普、教育機構捐獻自己的獎金逾2000萬元。

紀念黃旭華|六年前,一位可愛又尋常的老人曾坐在我面前 - 天天要聞

2025年2月7日,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黃旭華院士追思活動現場。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2月7日下午,我在報道上海交大為黃旭華院士舉辦的追思活動之餘,也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市民,默哀、鞠躬、獻花。這兩日從媒體報道中獲悉,在老人廣東的舊居、在武漢的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九研究所的黃院士弔唁現場、在他工作過的地方,市民們紛紛來敬獻鮮花,現場哀思如潮。我瞥見人們給老人的紀念卡片上這樣寫著:「國之巨匠,風範長存」。

家居分類資訊推薦

中年斷舍離:一場精神的二次發育 - 天天要聞

中年斷舍離:一場精神的二次發育

在東京銀座的精品店裡,我遇見了42歲的山田女士。她正專註地擦拭著僅有的三支口紅,這個動作持續了整整十分鐘。當得知她曾是奢侈品櫃姐時,這個場景的隱喻意義突然顯現——原來真正的精緻,始於對物的敬畏而非佔有。神經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35-55歲群
26.98萬-31.98萬元!廣汽昊鉑HL上市發布 - 天天要聞

26.98萬-31.98萬元!廣汽昊鉑HL上市發布

4月12日,「2025廣汽科技日暨昊鉑HL上市發布會」在廣州盛大舉行。廣汽集團聚焦「安全」主題,首次公開「廣汽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在智能化時代以全鏈路的安全研發體系、全域安全技術和全時安全保障,樹立智能汽車安全新標杆。此外,廣汽發布了由12款車規級晶元構成的晶元產品矩陣,並正式發起「汽車晶元應用生態共建計劃」...
31歲姐姐「去客廳化」的家:中式客廳不做電視牆做書櫃,太有韻味 - 天天要聞

31歲姐姐「去客廳化」的家:中式客廳不做電視牆做書櫃,太有韻味

你喜不喜歡去客廳化的裝修呢?最近,我還真看到了一位31歲姐姐,曬出了自己家去客廳化的裝修,真的讓人眼前一亮!這間中式風格的客廳,不僅沒有老舊俗氣的感覺,反而充滿了雅緻韻味,從顏值到實用性都可圈可點。不得不說,這也是我最近看到過最好看的中式風裝修之一了,忍不住和大家分享一下,一起來看看~【去客廳化做書架...
告別擁擠!這4款傢具,小戶型家庭能扔就扔 - 天天要聞

告別擁擠!這4款傢具,小戶型家庭能扔就扔

無論房子大小,軟裝布局過程中,該捨棄就要捨棄,換一種全新的設計思路,讓家更舒適好住。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01捨棄餐廳餐桌小戶型中,如果餐廚空間面積小,可將其打通做島台設計,既能增加操作空間,又滿足用餐需求。
【衛生間裝修避坑指南 - 天天要聞

【衛生間裝修避坑指南

【衛生間裝修避坑指南|這12個細節毀了我5萬裝修費】**防水陷阱**:地面滿刷橫豎2遍,淋浴區刷夠1.8米,門檻石內側務必做防水壩,否則3年後牆皮全起泡。**排水玄機**:回填別用建築垃圾!陶粒+鋼筋網才能防沉降,地漏坡度要達3%,做不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