櫥櫃,是廚房裝修的重中之重。
櫥櫃做不好,不僅影響美觀性,還會給日後的居住生活帶來使用上的諸多不便。
這一期,小東給大家整理了裝修櫥櫃的「7裝7不裝」,希望能對還未裝修的你有所幫助!
1、櫃體要裝多層板,不裝顆粒板
如果是做衣櫃,鞋櫃,酒櫃,用顆粒板櫃體,還勉強湊合。因為,這類柜子安裝位置相對比較乾燥,沒有水汽和潮氣,不容易變形。
櫥櫃用顆粒板,我勸你還是算了。顆粒板,最大的弊端是防潮性差,廚房水汽重,就算封邊再好,時間一長,潮氣還是會從鉸鏈孔,連接件位置進入,久而久之變形開裂是必然的。
反觀,實木多層板的特點,就是遇水防潮好,穩定性也要強於顆粒板,是做櫥櫃、浴室櫃的最佳選擇。
另外,不管用什麼櫃體,水槽櫃下方一定粘貼防潮的鋁箔紙,避免你家的下水管由於結構而堵塞漏水以後,不至於把你花大價錢做的櫥櫃泡壞。
2、裝石英石檯面,不裝其他材質
目前,常見的檯面材質不外乎是不鏽鋼、岩板和石英石。雖然不同材質都各具特色,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講,不可否認還是石英石首當其衝。
先說,不鏽鋼檯面,特點是不懼油污,防腐蝕性強。但材質太過冰冷,而且美觀度不行,看起來很像大食堂的後廚。另外,用過之後磕磕碰碰全是劃痕和凹坑,很難修復。
再說岩板檯面,顏值高,上檔次是不假,但這東西致命缺點是太脆,怕磕碰容易裂。
反觀石英石檯面,性能最均衡,防刮耐磨,硬度高。關鍵是價格還實惠,選個純色的石英石也可以是顏值擔當。
3、裝雙飾面門板,不裝膚感膜門板
不要過度追求櫥櫃的美觀度,去選擇不實用的材質做櫃門。比如,膚感膜櫃門,雖然質感一流,但實用性差。
這種材質,就是妥妥的指紋收集器,而且非常嬌氣,粘上油污,你用力多擦兩次都會掉漆。被很多網友戲稱為廚房的「小祖宗」,根本養不起。
如果考慮經濟實用,櫃門就用雙飾面的,不但花色選擇性多,而且價格便宜,還耐看容易清潔。當然,就在乎顏值的,也可以用現在比較流行的高光PET材質做櫃門,除了價格貴了一些,高光表面易劃痕以外,也沒啥大毛病。
4、吊櫃做通頂,不裝頂部留縫吊櫃
如果你不提前和定製櫥櫃的商家問清楚,大概率你家做完的吊櫃都是不通頂的,因為一般只會給你做默認的高度。
要知道,廚房的油煙大,吊櫃如果不到頂,後期長期使用下,帶來的弊端就是,吊柜上方會累積一層黏膩的油污,不但非常難清理,還是蟑螂小強的聚集地。
所以,櫥櫃的吊頂一定要做通頂設計,不僅會增加整體的美觀度,而且也避免了頂部藏污納垢。預算高,就直接做一門到頂的設計,吊櫃與吊頂齊平不留縫。如果想省錢,也可以在吊櫃與吊頂之間加一條頂封板。
5、水槽裝台下盆,不裝台上或台中盆
檯面水槽做台上盆,優點是安裝簡單且省事,直接打膠即可。但用過的人都知道,台上盆不好清理檯面垃圾,而且打膠的地方容易發霉變色。
其實,台中盆的缺點,也同樣明顯。第一,所謂的台中盆是需要嵌入到檯面中,對安裝工藝和承重性都要求很高。另外,台中盆與檯面之間無論怎麼處理,始終都會有一條縫隙,需要打膠,時間長了,滲水發霉是跑不掉的。
所以,做台下盆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很多人說台下盆會掉,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膠是有壽命的,只用膠粘的,掉下來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安裝時一定要用金屬卡扣固定,再打上膠就萬無一失了。
6、裝隱形拉手,不裝明拉手
有條件的話,櫥櫃還是建議要做隱形拉手。傳統的明裝拉手,不僅影響櫥櫃的整體顏值,而且時間一長,上面滿是油污,不好清潔。
目前,隱形櫃門有幾種形式。首先,不建議做反彈器的,櫥櫃的櫃門需要經常開啟關閉,這東西損壞率非常高。其次,也不要做這種內嵌的把手,銳角特別鋒利,一不小心就容易割到手,有安全隱患。
最安全和美觀的隱形拉手,可以通過門板設計來實現。比如說,吊櫃的門板可以下探一公分,這樣就能輕鬆開合。地櫃的門板,可以搭配L型的鋁型材,然後可以上探2公分做斜切。這樣既不影響美觀,後期清理衛生也非常方便。
7、地櫃裝抽屜櫃,不裝隔板櫃
要想增加櫥櫃的實用性,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地櫃設計上,多做抽屜櫃。地櫃千萬不要做太多的隔板,經常下廚的人都知道,隔板柜上層的空間基本都是浪費的,而且平時拿取東西也不方便。
多做抽屜,像什麼碗碟抽屜,鍋具抽屜,都是非常實用的。拉開後,裡邊擺放的物品也一目了然,拿取也輕鬆方便。
另外,這類特殊五金,建議滑軌一定要用帶阻尼的托底抽,而不要用不帶阻尼的三節軌。
寫在最後:
家裡的櫥櫃,既要好看,又要實用,以上這7點一定要牢記。照著做,至少能讓你少踩很多坑。另外,再分享兩個比較實用的設計,像水盆的龍頭,盡量選擇抽拉的,方便清潔水槽里的衛生死角。其次,吊櫃下方可以加裝一組感應燈,作為操作區的輔助照明,特別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