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風景,遠比外面的風景,更應該被我們重視,因為日常所居的空間才是你的朝朝暮暮。
家裡每一個角落都是你無時無刻不在看的地方,把這些都裝扮出自己理想的樣子,賞心悅目的慰藉也算是送給自己的獎勵。
第一次去日本,就被民宿里的小小庭院所震撼,一個50、60平米的地方,廚房、衛生間、過道等空間都非常局促,但是屋主人卻摳出3、4平米的地方修了庭院。
本來在狹小的空間里感覺非常壓抑,但是一看到院里的綠色與陽光,心情馬上就釋然了。一間屋子多出來三四平米未必能解決多大問題,但是能有一個庭院,整個建築的格調和品味馬上就不一樣了。
想了解更多的日本建築,可以看看《斜陽入庭時》這本書,裡面搜集了尹東忠太、室生犀星、芥川龍之介等人關於建築的作品。
從書中領略日本千年的建築文化,探索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展望未來建築的發展方向都很有幫助。
在衣、食、住、行中,食與住又更顯重要,它們是生活品質的直接代表,也是個人生活的最終目標。
在中國也是一樣,在外漂泊的人,總想買到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彷彿有了家就有了安穩的靠山,於是寧願背很重的房貸也要買房。
家與房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人們願意為擁有一個可心的房子,可以默默付出很多東西。
在日本,有很多木質結構的房屋,看著就很親切,乾淨整潔,室內幽靜愜意,生活在這樣的空間里,讓人充滿寧靜和安詳。
屋主人在空間和景物擺放上也十分會花心思,處處呈現出來精雕細琢的美。就連廚房和衛生間這樣的地方,他們也都會放一些小裝飾,營造一種生活雅緻,讓人只會珍惜,不敢輕易糟東西。
說日本建築小巧而精緻是一點也不為過的,因為他們可支配的空間實在有限,所以他們都盡最大可能地利用好每一分土地。
在日本,再小的房子,他們都會騰出一兩平方米的地方隔為庭院。栽種幾棵樹,種上點草,放兩塊石頭,讓陽光正好照進來,坐在屋裡就能看到院里的生機。
儘管,屋內可能顯得很狹小局促,但是看到家裡還有一個奢侈的庭院,那裡也有生命在奮力生長,因為空間上的這點美感讓人無限欣慰。
美是可以感染人的心情的,累了、煩了、傷心了,看到斜陽入庭時的美麗,一切不開心瞬間便會沖淡。
文章最後,人們所有的努力和奔波都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把時間和精力放在飲食和居住上準是沒有錯的。學習把空間美學照進我們的生活,陪伴我們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每一個日出日落。
看《斜陽入庭時》感受一片靜謐飄入眼底,歲月繁華抵不上眼前的靜好,斜陽入庭讓凝固的音樂溫暖每一個熱愛生命的人。
作者:歸月 喜歡讀書、寫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