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爭雄一:為何法國跟德國衝突千年?

世仇,指世世代代有仇的人、家族或國家。

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馬克龍和默克爾的祖先曾大戰千年。)

一,法德衝突的緣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遂告滅亡。

三大蠻族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一系列國家,其中有法蘭克王國。

法蘭克王國(481年到843),是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

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分裂為: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及東法蘭克王國。

東西兩個法蘭克王國則分別奠定了德意志和法蘭西的國家基礎。中法蘭克王國的一小部分成了現代義大利的雛形。

法蘭克王國一根藤上結了,法國和德國兩個大瓜及義大利一個小瓜。

(法蘭克騎士。)

二,地緣政治的衝突導致德國及法國千年之間經常大打出手,直到二戰後才結束。

雖然法德兩國都源自法蘭克王國,但為了爭奪利益,兩國(地區)衝突不斷。

據統計,在二戰之前的1100年中,他們一共打了大大小小200多場戰爭,平均5年都開戰一次。

為何說法國與德國存在著不可調和的地緣衝突呢?

第一,先來分析下法國的地緣格局。

法國是歐洲大陸國家中地理條件最好的國家,法國西南比利牛斯山脈,東南為阿爾卑斯山脈

、西面北面為大西洋、南面為地中海、東面為萊茵河及眾多低矮山脈。

除東南外,其他四面都被險山和海洋包圍。

(法國大面積平原。)

而且法國地形大體上為低地平原和丘陵,河流眾多,且通向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出海口。

法國不僅有歐洲首屈一指的農業基礎,而且兩面臨海,通航河流眾多,法國是南北歐的貿易樞紐。

在工業革命之前,法國擁有農業與貿易樞紐的優勢,再加上叢山峻岭和海洋的保護,法國的國力一直遠超歐洲大陸其他國家,在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之前,法國一直是歐洲大陸最強的國家。

根據以上分析,在大航海時代之前,法國擴張的方向必然是東面(東面為萊茵河及眾多的低矮山脈。)

東面是法國防禦和擴展的關鍵所在,法國的東面是誰?德國。

那麼德國能阻擋法國的侵略嗎?

第二,德國的地緣格局。

(德國在歐洲的位置。)

從地圖上看,德國地處歐洲的「十字路口」,是西歐、東歐、南歐、北歐的交匯處,是貿易樞紐。

但這一優勢在貿易並不頻繁的農耕時代並不明顯,但在工業革命後其貿易樞紐位置的優勢大為凸顯。

德國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嵐,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

破碎的地理條件再加上處四戰之地,外部力量的干涉,使得在工業革命之前,德國小國林立,難於統一。

德意志第一帝國-神聖羅馬帝國(962年~1806年)

神聖羅馬帝國歷史的大部分時間,其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其中有侯國、公國、郡縣、自由城市。

(神聖羅馬帝國旗幟。)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德國是實力強大的法國必然的擴張方向,而且法國也絕對不希望德國統一,身邊出現一個強鄰,因此在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國誕生前,法國一直在分裂跟打壓德國,掠奪德國的財富,阻止德國的統一。

(法王路易十四。)

法國在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國誕生之前一直按著德國在地上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