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悲劇:連殺六位皇帝,自己7個兒子、60個孫子,幾乎全部被殺

宋武帝劉裕(363年-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南朝劉宋開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殺掉先代皇帝最多的人,前後共殺了六位皇帝,分別是:東晉的晉安帝、晉恭帝,楚國的桓玄、南燕的慕容超、蜀國的皇帝譙縱,還有後秦的姚泓。劉裕一生殺伐無度,將司馬氏幾乎全部殺光,死後也遭到了報應,他的子孫後代們互相攻伐、為了皇位自相殘殺。蕭道成篡位後也效仿他,對劉氏子孫趕盡殺絕。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段殘酷的歷史。

長子劉義符

劉義符(406年-424年)小字車兵,劉宋第二位皇帝,生母為張夫人。劉義符文武雙全,不僅善長騎射,而且通曉音律。永初三年(422年),劉裕駕崩後,劉義符即位。劉義符繼位後,貪圖享樂,胸無大志。次年,被顧命大臣徐羨之、謝晦、付亮等人所廢,不久被殺,時年19歲。

劉義符無子,過繼了五弟劉義恭的長子劉朗為子。元兇劉劭(宋文帝劉義隆長子)殺父篡位稱帝,將自己的這位堂兄一同弒殺。

次子劉義真

劉義真(407年-424年),初封桂陽縣公。早年隨劉裕北征,平定關中時立下戰功,永初元年(420年),封為廬陵王。景平二年(424年),被徐羨之誣陷,貶為庶人,不久將其殺死於新安郡徙所,時年18歲。

劉義真無子,過繼三弟劉義隆第五子劉紹為子。劉紹是劉裕眾多子孫中為數不多壽終正寢的一位,元嘉二十九年(452年),時年21歲劉紹因病去世。

三子劉義隆

劉義隆(407年-453年)小字車兒,是劉宋第三位皇帝(424-453年在位),生母為文章太后胡道安。初封為宜都王,元嘉元年(424年)即位,在位三十年。劉義隆在位時,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使得百姓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史稱「元嘉之治」。軍事上,繼承父親劉裕的北伐政策,於430年、450年和452年三度出師北伐,但都無功而返。元嘉三十年(453年),為皇太子劉劭所弒,時年47歲,謚號文帝。

劉義隆有19個兒子,長子元兇劉休遠(劉劭),在元嘉三十年(453年)聯合二弟始興王劉休明(劉濬)弒父篡位,僅僅三個月後便與劉濬一同被三弟孝武帝劉休龍(劉駿)弒殺。四子南平王劉休玄(劉鑠)因支持大哥劉劭,同年也被劉俊處死。五子劉休胤(劉紹)過繼給二哥劉義真(前面已經有講述)。六子竟陵郡王劉休文(劉誕)曾協助劉駿平定南郡王劉義宣叛亂,因此引發劉駿的猜忌,坐罪貶為侯爵。隨後起兵失敗被殺。七子建平王劉休度(劉宏)支持三哥劉駿,因此活動善終,25歲時,因病去世。

八子廬江王劉休秀(劉褘),35歲時參與柳欣慰等人謀反被十一弟宋明帝劉彧賜自盡。九子義陽王劉休道(劉昶)是劉義隆兒子裡面壽命最長的一位,劉宋滅亡後,他流亡於北魏,並多次引魏軍南下攻齊,企圖恢復劉宋大業,但均已失敗告終,62歲時在北魏去世。十子武昌王劉休淵(劉渾)兇狠暴戾,荒誕不經,自稱楚王,並建年號永光,被三哥劉駿賜自盡,時年17歲。十一子宋明帝劉休炳(劉彧),景和元年(465年),殺侄子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年號泰始。劉彧繼位後殘忍無道,生活奢靡無度,在位六年去世,時年34歲。十二子建安王劉休仁曾協助劉彧平叛有功,因此受到猜忌,劉彧臨死前將其賜死,時年29歲。

十三子晉平王劉休佑同樣受到猜忌,在劉彧去世前被賜死,時年27歲。十四子海陵王劉休茂在三哥劉駿在位時起兵謀反,兵敗被殺,時年17歲。十五子潘陽王劉休業,因病12歲時早逝。十六子東平王劉休倩9歲時被封王,未等正式冊封便去世。十七子劉夷父6歲夭折,追封新野王。十八子桂陽王劉休范在後廢帝劉昱年間,作為皇帝唯一在世的叔父,在宗室中輩分最高,已是劉氏宗室的代表人物。因落選輔政大臣,心懷怨恨,密謀造反,兵敗後被蕭道成部將殺害,時年27歲。十九子巴陵王劉休若因受到劉彧猜忌,在劉彧去世前被賜死,時年24歲。

四子劉義康

劉義康(409年-451年),小字車子,生母為王美人。劉宋建立後,封為彭城王,後因宰相王弘薦為司徒,共同輔理朝政。王弘死後,劉義康獨掌朝事,禮賢下士,又聰識過人,為劉宋王朝鞠躬盡瘁。但他又不顧君臣禮儀,大肆結黨,引發宋文帝猜忌。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徐湛之告發范曄、孔熙先陰謀擁立劉義康為帝,因此廢為庶人,六年後被宋文帝派人暗殺,時年43歲。

劉義康共有六個兒子,除四子劉昭、五子劉方早逝外,其餘四個兒子劉允、劉肱、劉珣、劉曇辯皆在元嘉末年的元兇之亂中被劉劭殺害。

五子劉義恭

劉義恭(413年-465年),生母為袁美人。宋文帝即位後,封為江夏王,曾參與元嘉北伐,總領戰事,出鎮彭城。宋文帝遇弒後,參與平定元兇劉劭之亂,擁立孝武帝劉駿,頗受孝武帝信任。孝武帝病重時,選為顧命大臣,輔佐前廢帝劉子業。永光元年(465年),面對劉子業的狂悖無道,劉義恭聯合柳元景、顏師伯等人密謀廢立,事泄被殺,終年53歲。

劉義恭共有十六個兒子,前十二子:長子劉元明即劉朗(過繼劉義符)、次子劉元秀(劉睿)、三子劉元和(劉韶)、四子劉元度(劉坦)、五子劉元諒、六子劉元粹、七子劉元仁、八子劉元方、九子劉元旒、十子劉元淑、十一子劉元胤、十二子劉某(名不詳)死於元兇之亂。後四子:十三子劉伯禽、十四子劉仲容、十五子劉叔子、十六子劉叔寶生於劉駿即位後,與劉義恭一同被劉子業殺害,因此劉義恭一支絕後。

六子劉義宣

劉義宣(415年-454年),生母為孫美人。初封竟陵王,後改封南譙郡王,鎮守荊州達十年。元兇劉劭弒君奪位後,劉義宣起兵討伐劉劭。孝武帝劉駿即位後,改封為南郡王。劉義宣不願內調,以丞相之職,治理荊湘二州刺史。因為身居重鎮,且手握強兵,憑藉平亂之功,劉義宣漸生異心。孝建元年(454年),在臧質的慫恿下下,劉義宣起兵叛亂,兵敗逃回荊州後,被荊州刺史朱修之所殺,時年40歲。

劉義宣共有十八個兒子,除三子劉(忄矣)、十一子劉奚達早逝外,其中四個兒子:長子劉恢、次子劉愷、六子劉惔、七子劉惇被賜死在江寧墓地,其餘十一個兒子:四子劉悰、五子劉憬、八子劉慆、九子劉伯實、十子劉業、十二子劉法導、十三子劉僧喜、十四子劉慧正、十五子劉慧知、十六子劉明彌虜、十七子劉妙覺、十八子劉寶明全部在劉義宣之亂後被徐修之殺害。

七子劉義季

劉義季(415年-447年),生母為呂美人。早年隨宋文帝鎮守荊州,元嘉元年(424年),封為衡陽王。劉義季在任期間,躬行節儉,畜財省用。他嗜酒如命,四哥彭城王劉義康被廢后,為求自保,避免重蹈劉義康的覆轍,他於是日夜飲酒,少有清醒之日,也因此獲得了善終。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去世,終年33歲。劉義季只有一個獨子劉嶷,大明七年(463年)去世。

結語:

在劉裕代晉建宋前,歷史上的禪位君主都得以保全性命。而劉裕稱帝後,晉恭帝司馬德文被降為零陵王,一年後,被劉裕派親兵用棉被悶死。此後成為惡例,禪位的君主都死於非命。正所謂因果報應,如清朝小說家丁耀亢在《天史》中的記載:「劉裕以好殺開國,子孫相承八世而六主被弒,貽厥孫謀,寧無報乎!」

參考資料:

《晉書》《宋書》《魏書》《南史》《北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