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被宮女用竹竿刺死一說,源於野史。
話說,劉邦建立大漢不久,各地的異姓諸侯王為了爭奪天下,於是紛紛起兵反漢,為此逼得劉邦只能是多次御駕親征,前往各地平叛。而此時,韓信雖未反,但劉邦、呂雉皆認為韓信在一天,對於朝廷來說就是多一天的威脅,他對於他們而言,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於是,呂雉為了一勞永逸,徹底的解決這一威脅,遂就與蕭何密謀,設計將韓信送到皇宮,繼而找准機會,將他誅殺。而後,蕭何就前往韓信府邸,謊稱劉邦已回朝,讓韓信前往長樂宮見駕,韓信不疑有他,穿好朝服就跟著蕭何來到了長樂宮中。此時,呂雉早就在長樂宮布置了埋伏的人手,就等著韓信前來。
不久,韓信就跟在蕭何的身後,急匆匆的走進了長樂宮。就在這時,呂雉一聲令下,埋伏在兩旁的宮女一哄而上,猝不及防下,韓信被拿下。之後,呂雉就命令宮女將其押進長樂宮的鐘室,然後又讓人將韓信用毛毯裹住,最後那些宮女就手拿竹籤,將他活活刺死。
而據野史所說,呂雉之所以讓宮女用竹籤去刺死韓信,主要是因為劉邦曾經在群臣面前向韓信承諾過一些事情。當年韓信替劉邦滅齊,亡趙,敗西楚,立下不朽功勛,劉邦為獎賞韓信,於是就對他許下「三不殺」的諾言,據《西漢演義》所言:三不殺即「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
就是說,劉邦答應韓信,只要韓信看得見天和陽光,看得見劉邦,看得見刀斧等鐵器,就沒有人能殺他。
因此,呂雉為了不讓劉邦背負上不講信用,濫殺功臣的惡名,於是在決定要除掉韓信的時候,她就先將韓信帶到沒有一絲陽光,也看不到天的鐘室中,而後又叫宮女拿著非鐵器的竹籤,以刺的方式將韓信殺死。
以上的說法,其實只是野史的說法,非正史。
正史中,呂雉殺韓信並沒有那麼多的彎彎道道,也沒有那麼多的說法,直接就是將其斬殺於長樂宮鍾室。《史記》載:「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當時呂雉將韓信誆入皇宮中,就讓埋伏在左右的武士將其直接捉拿,而後直接用刀將其斬殺於長樂宮鍾室。
當然,正史中韓信之死也的確跟蕭何有關。《史記》載:「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當時呂雉在接到韓信家奴密報其要造反的消息後,她就準備將其誅殺,只是擔心韓信不肯聽從她的命令,入宮見她。
於是,為逼其就範,就讓蕭何去騙韓信,說劉邦已經平叛歸來,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需入宮祝賀。就這樣,韓信被蕭何的陰謀騙進宮中。
一代兵仙,幫助大漢打下半壁江山的韓信,就這樣慘死於婦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