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
因坦克的出現,人類戰爭規則也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而催生了大量的反坦克武器。其樣式層出不窮,比如坦克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反坦克手段,在庫爾斯克大會戰中,納粹德國和蘇聯軍隊之間開展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坦克戰;單兵反坦克導彈則是一種更加靈活且難以防禦的反坦克手段,如今美國的"陶"式反坦克導彈、俄羅斯的"短號"反坦克導彈和中國的"紅箭"反坦克導彈都是讓對方坦克聞風喪膽的反坦克武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更有令美國M1A1/A2坦克非常頭疼的RPG-7火箭筒;最寒酸的反坦克武器,要有二戰蘇聯軍隊裝備的PTRS和PTRD等反坦克步槍,他們旨在殺傷躲藏在坦克內部的納粹坦克手,或者一槍打穿發動機,癱瘓其活動能力。
要說最最寒酸的,恐怕要屬燃燒瓶,這種非制式武器了,我們一些遊戲玩家可能在《命令與征服:紅色警戒3》中通過蘇聯動員兵體驗過其魅力,在遊戲中主要用來反坦克。而PUBG遊戲中雖然沒有坦克,但燃燒瓶這一投擲武器卻可以有效殺傷載具以及裡面的玩家。
在很多戰爭影視劇中,我們也很容易看到士兵用燃燒瓶反坦克的畫面。那麼燃燒瓶打坦克究竟有用嗎?
在現實中,燃燒瓶可以就地取材,比如士兵喝過的飲料瓶和酒瓶,成本極低。尤其是在二戰初期盟國面對納粹入侵時,因無法供應足量的軍火,導致燃燒瓶十分流行。
我們以英軍為例,他們煞有其事地將一款燃燒瓶命名為"76型特種燃燒彈",其容量為1品脫(相當於568毫升),內部裝有融合了增稠劑的汽油,"引信"則為隔水白磷。一旦76型特種燃燒彈打碎在坦克身上,白磷和坦克衝撞的瞬間就會引燃汽油,其內部的增稠劑會讓汽油黏在坦克上,進而起到持續燃燒的作用。
蘇聯軍隊在二戰中也採用了類似的設計,只不過會在增稠劑中融入高溫摻料,即KS和BGS燃燒液,其能產生溫度最多達1000攝氏度的火焰,具備極強的粘度,能在坦克身上燃燒30分鐘以上,且難以撲滅。這些燃燒瓶看上去比較建議,實際上卻充滿了技術含量。
二戰時期的坦克非常害怕燃燒瓶這種簡易反坦克武器。比如坦克裝備有諸多怕高溫的設備和聯建,二戰坦克主要採用的是扭桿懸掛和克里斯蒂懸掛,它們的共同名稱為彈性懸掛,其特點是如果在高溫環境下持續工作,彈性不再進而導致懸掛受到損壞,履帶也會隨之損壞。因此該部位是最懼怕燃燒瓶的。
暴露在外部的發動起排氣口也給了燃燒瓶可乘之機。一旦燃燒瓶的火焰澆濺在發動機排氣口上,則會影響發動機散熱,進而誘發發動機出現故障,坦克便會癱瘓在原地。其燃燒引起的濃煙則會變成廢氣,蔓延到發動機進氣口中,最終造成停車。這樣一來,坦克就成為了戰場上的活靶子。如果燃燒瓶有機會被投入到駕駛室或炮塔內,裡面的車組人員除了被燒傷燒死,內部燃料、彈藥也會因此被引燃直至爆炸。
因此,燃燒瓶反坦克的作用不容置疑。蘇聯有關部門曾特地對衛國戰爭進行統計,其中敵軍有2429輛坦克、裝甲車、履帶式火炮,和近740輛軍車被燃燒瓶摧毀,同時,燃燒瓶還摧毀了敵軍近1190個掩體,近2550個其他工事和65個軍用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