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河報報道,美國官員正在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訪華行程制定計劃,今年晚些時候,特朗普或將率領由數十名首席執政官(CEO)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中國。報道稱,此次訪問預計將與特朗普5月份的中東之行類似。當時,30多名美國商界領袖陪同特朗普訪問沙特,達成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交易。代表團中包括特斯拉CEO馬斯克、黑石CEO史蒂芬·施瓦茨曼、貝萊德CEO拉里·芬克等人。
特朗普(資料圖)
7月3日,商務部在北京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媒體提問:有消息稱,特朗普會在9月初帶企業團來中國,這個消息是否可以確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復稱:我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但是中方的態度是一貫且明確的,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不斷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特朗普計劃中的訪華代表團堪稱「商界全明星隊」。根據中東之行的陣容推測,此次可能隨行的都是重量級人物。而美國商界對此次訪問的期待並非空穴來風。2024年7月,在中美關係緊張之際,高盛、星巴克、霍尼韋爾等美企巨頭就曾積極訪華,表達對「脫鉤」的擔憂。本月初,美國國務院已開始聯繫有在華工作經驗的企業高管,就特朗普可能的訪華行程徵求建議。這種前期鋪墊表明,白宮希望確保此次訪問能取得實質性商業成果。
美國智庫最新報告指出:若中美完全脫鉤,美國GDP將萎縮7.5%,中國僅損失2.3%。美國製造業迴流計劃徹底失敗,202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反而增長12%,因為「便宜、好用、離不開」。這場博弈沒有轟轟烈烈的「決戰時刻」,只有無數個像稀土、晶元、電動汽車這樣的戰場。當特朗普帶著CEO們飛向北京時,他們真正要面對的,不是一個軟弱的中國,是一個早已準備好「持久戰」的巨人。
今年4月,特朗普、魯比奧和貝森特在白宮(資料圖)
對此,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在發言中指出特朗普的再次上台或能為兩國關係帶來機遇。在他看來,若中美能妥善處理關稅問題,兩國經貿關係有望保持相對穩定。「兩國經貿關係正形成一種新的相互制約的生態。一種悖論是中美各自有一些『卡對方脖子』的東西,未來有可能會形成相互威懾,在經貿領域相互威懾的格局,使得兩個國家更好地正常開展貿易。」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將助推中美在部分領域務實開展合作。
儘管當下中美關係面臨困難,但與會學者均認為,中美之間依然能在多領域展開合作,雙方應重建信任,強化合作來解決當前問題。賓夕法尼亞大學「美中關係未來」項目主任馬瑞欣認為,中美雙方應重建信任。他提到1971年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一事,稱讚「小球轉動大球」策略對中美關係的正常化產生了積極影響。「現在美中關係更加複雜,雙方交往過程中可能也需要讓『小球推動大球』。」美國放寬簽證政策等都能成為改善中美關係的突破口。
特朗普(資料圖)
未來,中美關係走向何方,仍充滿變數,如同在迷霧中航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民眾的心態已不再是單向度的。卡特中心與埃默里大學2024年的一項聯合調查發現,33.1%的中國人不喜歡美國,而有69.6%的受訪者認為「一個友好和平的對美關係對中國的持續繁榮和經濟發展是必要的」,這清晰地顯示出中國民眾在情感和理性判斷上的並存與平衡。這些寂靜戰場上的較量,仍在重塑太平洋兩岸的力量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