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漢中王劉備回到成都,留鎮遠將軍(軍職三品)魏延領漢中太守(官職三品),督漢中。
劉備沒有令張飛督漢中,舉軍皆驚。世人皆知,劉備關羽張飛結拜兄弟,劉備稱漢中王,關羽督荊州,張飛督漢中,這樣布局才符合大家的預期。
魏延,字文長,荊州義陽人,是劉備的親兵,和趙雲身份相似。不過趙雲在191年就和劉備同在公孫瓚麾下,在200年正式加盟劉備集團,比魏延追隨劉備要早十年左右。
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
魏延回答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魏延以漢中太守(官職三品)的身份督漢中,從身份和能力來說,都是毋庸置疑的,問題在於為何不是張飛督漢中?
圖-張飛、趙雲、諸葛亮入川
214年(東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劉備調征虜將軍張飛、牙門將軍趙雲、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等入川,留關羽守荊州。張飛為統帥,趙雲、諸葛亮次之,領兵萬餘人入川。
劉備取代劉璋後,軍中將領前幾位排序依次為:安漢將軍(軍職二品)麋竺、軍師將軍(軍職二品)諸葛亮、平西將軍(軍職二品)馬超、鎮軍將軍(軍職二品)許靖、蕩寇將軍(軍職三品)關羽、征虜將軍(軍職三品)張飛、討虜將軍(三品)黃忠、翊軍將軍(軍職三品)趙雲等。
圖-閬中(巴西郡首府)
麋竺、諸葛亮、許靖雖然軍職高,但屬文官,不直接帶兵,馬超領本部人馬,而關羽督荊州,張飛領巴西太守(官職三品),等於既掌兵權,又是封疆大吏。黃忠、趙雲、魏延則是純粹的戰將。
此時劉備軍團中,劉備、關羽、張飛,仍是位居前三的鐵三角。張飛後來沒有督漢中,和隨後的三次戰爭有關。
【瓦口隘之戰】
215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十一月,張魯舉漢中之地投降曹操。
張魯投降前,曹操令偏將軍張郃率五千人馬,護送三位首領回宕渠,途中張魯就表示投降,立刻動身回漢中。
曹操得知張魯投降,立即給張郃下令,務必遷巴人部落之民到漢中。
因此張郃並沒有與張魯一起返回漢中,而是為移民大軍斷後。巴西太守張飛當然不會眼睜睜看著張郃遷走子民,於是領精銳萬餘,從水路由涪水先南下合川(墊江),再溯渠江而上。張郃則沿渠水南下,在瓦口隘(蒙頭盪石,今渠縣縣城北)阻擊張飛軍。
瓦口隘之戰,張飛與張郃相峙五十餘天,張飛雖勝而敗,張郃雖敗而勝。
圖-瓦口隘之戰
戰場上張飛大勝,控制渠水上游。張郃折損上千人馬,帶十幾個親信,從山道逃回漢中,散兵也陸續翻山而回。然而五十多天時間裡,巴人部落數萬人遷入漢中,漢中八萬餘五斗米信徒遷至到洛陽、鄴城,漢中數萬戶遷到以長安為中心的三輔地區。
瓦口隘之戰後,戰勝的征虜將軍巴西太守張飛不升不降,戰敗的偏將軍張郃遷為蕩寇將軍。
【武都之戰】
218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張飛、馬超北伐武都郡,開啟了漢中之戰序幕。
征虜將軍巴西太守張飛、平西將軍馬超,率將軍吳蘭、將軍雷銅、將任夔等,先期出發,進攻下辯,意圖搶佔武都郡。
此戰張飛和馬超打得風生水起,馬超說服以雷定為代表的七個氐人部落響應,合計有萬餘落。萬餘落就是萬餘個家庭,如果每落出一人,就有萬餘兵,而且都是騎兵。有了這支萬人騎兵,馬超在劉備軍團不僅立足了,實力也僅次於關羽。
但張飛高估了部將吳蘭、雷銅,令二人守在下辨城下,自己去固山。
曹魏騎都校尉曹休揮師猛進,在下辨城下,攻破吳蘭、雷銅大營。
吳蘭、雷銅跟張飛幾年,便自比張飛,放著堅固的營寨不守,而驟馬挺槍,出營和虎豹騎對陣,結局可想而知。
曹軍陣斬蜀軍副將雷銅、部將任夔,而主將吳蘭,因通往寨們的通道被虎豹騎控制,咬牙棄寨,向西南方向逃往陰平。不久後陰平氐人強端,聞曹軍大勝,蜀軍退出武都郡,便藉機截殺吳蘭。
圖-閬中
總體上看,張飛、馬超這次北伐,馬超個人實力大幅增長,但蜀漢一方未能佔據先機,導致後來的漢中之戰初期,劉備很難找到突破口。
【漢中之戰】
漢中之戰,張飛鎮守巴西郡,沒有直接參戰,此戰黃忠、趙雲等立功不少,特別是黃忠大放異彩,陣斬曹魏徵西將軍(軍職二品)夏侯淵,於是將領次序也重新排列。
219年(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劉備在漢中沔陽,自稱漢中王,重新整合帳下將領,排位靠前的主要將領有:前將軍(軍職二品)關羽、左將軍(軍職二品)馬超、右將軍(軍職二品)張飛、後將軍(軍職二品)黃忠,征南將軍(軍職二品)趙雲、鎮遠將軍(軍職三品)魏延。
由於劉備不可能信任馬超,張飛仍是劉備軍團的三號人物,關羽督荊州,張飛領巴西太守,馬超遙領荊州一個縣,其他人都是純粹的戰將,在地方上沒有根基。
【為何是魏延督漢中?不是張飛】
此時劉備軍團高級將領中,只有關羽和張飛是封疆大吏,劉備突然提拔鎮遠將軍(軍職三品)魏延為漢中太守(官職三品),督漢中,確實令人意外。
不過從軍職來說,鎮遠將軍(軍職三品)魏延比右將軍(軍職二品)張飛還是要低一級。
顯然劉備沒有任人唯親,在他眼中魏延的能力強於張飛,漢中是西川的北面屏障,不容有失。而張飛此前的數次敗仗,才是他未能督漢中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