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往事:蘭封會戰中的細節

1938年春,台兒庄戰役的勝利讓日軍遭受重創,可他們迅速集結13個主力師團合圍徐州,意圖復仇。在豫北的土肥原第14師團於5月9日至13日間強渡黃河,擊破中國守軍,佔領魯西要地後,分兵兩路南下,目標直指隴海線,妄圖截斷中國軍隊退路,與東路日軍配合,「圍殲」中國軍隊主力於豫東地區,進而佔領開封、鄭州,直下武漢 。而此時,中國軍隊為避免被圍殲,於5月15日決定放棄徐州,第五戰區軍隊開始突圍。日軍攻佔徐州後,迅速出動機械化部隊追擊,前鋒直指豫東,蘭封會戰的大幕就此拉開。

戰前,蔣介石親自前往鄭州部署指揮,將蘭封地區從第五戰區劃歸第一戰區,並調集薛岳組建第一戰區第1兵團(豫東兵團)。這一兵團匯聚了第27軍(桂永清)、第71軍(宋希濂)、第74軍俞濟時)、第64軍(李漢魂) 等主力部隊,胡宗南的第17軍團也緊急從陝西調往豫東。蔣介石制定了全方位圍攻計劃,以李漢魂、俞濟時部組成東路軍,沿鐵道兩側攻擊;桂永清、宋希濂部組成西路軍,向儀封內黃等地圍攻土肥原師團;同時安排其他部隊負責阻援和截斷日軍退路。但這看似周全的部署,卻在西南方留下一處缺口,從蘭封杞縣附近,沒有部署有力部隊,為後續戰局埋下隱患。

5月14日,日軍14師團主力攻佔菏澤,其騎兵部隊奔襲到野雞崗附近,炸毀隴海鐵路。17日,日軍第27旅團與國軍第71軍88師264旅在儀封交火,18日,國軍第71軍收復內黃車站時遭14師團主力圍攻。日本華北方面軍命令第1軍協助第2軍攻佔商丘,但第1軍為了自身利益抗令,命令14師團向西進攻蘭封。19日,日軍14師團主力進攻民權縣內黃集和內黃車站,內黃地區失守。20日,日軍先鋒部隊擊潰中國61師鍾松部隊,繞到蘭封西側,奪取羅王車站,再次切斷蘭封與開封之間的隴海鐵路。

5月21日,薛岳兵團從東、西、北三面發動攻擊,給土肥原師團以重大打擊,第74軍的第51師及第71軍第88師的1個旅收復了內黃,第71軍的第87師收復了儀封。然而,戰局很快急轉直下。23日,第27軍陣地被突破,桂永清竟率領所屬部隊退向開封、杞縣,令第88師接替第106師防守蘭封。而第88師師長龍慕韓在桂永清退走後,亦於23日夜擅自棄城逃走,致使日軍於24日不戰而佔領隴海路上的戰略要地蘭封。據守碭山的第8軍第102師師長柏輝章也下令放棄陣地西逃,日軍第16師團於24日佔領碭山。

蘭封的失守震驚了中國統帥部,蔣介石下令各軍務必於25日午後6時30分全線總攻,殲滅蘭封附近日軍。5月25日,薛岳指揮豫東兵團發起猛攻,當晚,第71軍奪回蘭封車站;26日,第74軍奪回羅王車站,第71軍猛攻蘭封外圍日軍陣地;27日,第64軍攻佔羅王集,第71軍收復蘭封,日軍第27旅團殘部向三義寨逃去,羅王車站和蘭封的收復使隴海路恢復通車 。但28日,日軍向第27軍陣地反擊時,桂永清又一次「獨斷命令各部隊向楊固集、紅廟間地區轉移陣地,沿途拋棄無線電機及武器彈藥,情形頗為混亂」。

與此同時,東路日軍第16師團攻佔商丘,嚴重威脅薛岳軍側背,第一戰區被迫調整部署。而日軍「華北方面軍」因第14師團被圍,也下令第2軍增援。中國軍隊腹背受敵,被迫轉入守勢。

蘭封會戰的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國民黨嫡系將領的臨陣脫逃,如桂永清、龍慕韓、黃傑等人,嚴重影響了戰局,他們的行為不僅導致關鍵陣地丟失,更動搖了軍心。軍隊之間配合不協調,各部隊彼此推諉責任,未能形成有效的戰鬥合力。儘管中國軍隊在兵力上佔據優勢,但日軍的火力強大,作戰經驗豐富,其戰術運用也更為靈活。此外,蔣介石的戰略決策也存在一定失誤,戰前部署的漏洞在戰鬥中被日軍利用。

為了遲滯日軍機械化部隊的推進,給徐州會戰撤退部隊爭取集結時間,蔣介石批准了花園口決堤計劃。6月11日,花園口和趙口的黃河大堤被完全炸開,河南山東安徽等省大範圍成為黃泛區,日軍被洪水困住,戰線推進困難,剩餘國軍得以順利撤退並向武漢地區集結。但黃河決堤也帶來了巨大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受災人口達一千萬以上,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家園被毀,中原大地陷入了無盡的苦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