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紅軍烈士,兒子是新四軍烈士,這樣的家庭在瑞昌絕無僅有

2025年5月12日,瑞昌詩會會長楊世龍一行在白楊鎮赤豐村調查時,看到一戶人家大門外牆上懸掛著三張光榮烈屬牌匾。同村的村民介紹說,這家兩代三人同為紅軍烈士、新四軍烈士,這在整個瑞昌都是絕無僅有的。

兩位犧牲的紅軍烈士,分別是李飛鴻,李飛虎兄弟二人。

李飛鴻是瑞昌革命鬥爭早期的游擊隊員,1928年8月,瑞昌東部根據地創建人蔣友梅到白楊畈發展革命組織。李飛鴻協助蔣友梅在白楊畈羅家灣做青年工作,在黃橋地區建立起第一個共青團基層支部。同年底,李飛鴻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在白楊畈秘密聯絡活動期間,李飛鴻發展了張家橋村張遠禮、張紹柳等十餘人參加赤衛隊,壯大了革命力量。1929年9月,李飛鴻與長流農協會會長張雪遠取得聯繫,帶領白楊鎮部分赤衛隊員,加入赤湖游擊中隊,任衝鋒隊指導員,在赤湖地區開展武裝鬥爭。(李飛鴻在白楊畈開展革命活動的張家橋村)

赤湖地區如火如荼的革命鬥爭,也影響了李飛鴻的弟弟李飛虎。1929年11月,李飛虎在長流區農會所在地老屋張加入赤湖游擊隊。

1930年6月6日,敵五十三旅朱先志率105團從九江出發,圍攻我赤湖根據地,敵團部進駐白楊鎮。21日,李飛鴻所部赤湖紅軍衝鋒隊在黃嶺新老屋張高地阻擊敵人,與敵105團第九、十一連激戰三小時,力戰不退,斃傷敵正規軍30餘人。敵第六、七兩連從側翼增援,衝鋒隊彈盡糧絕,李飛鴻、李飛虎等數名隊員負傷被俘。(大革命時期赤湖根據地)

在押往檀山的途中,敵連長十分欽佩李飛鴻、李飛虎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勸降說:「只要加入國民黨軍,可保你們兄弟二人性命無憂」。李飛鴻兄弟斬釘截鐵地說:「頭可斷、血可流,加入蔣匪軍,休想」。6月23日,李飛鴻、李飛虎等十多名赤湖游擊隊員被敵集體槍殺於檀山坳猴子窪。

父親李飛鴻、叔父李飛虎犧牲這一年,兒子李屏宋僅有6歲。

1938年8月24日,日軍攻佔瑞昌縣城,推行以戰養戰的侵略政策,實行橫徵暴斂。城郊白楊鎮地區受到日偽勢力欺壓最為嚴重。李屏宋期盼紅軍游擊隊能夠打回赤湖地區,1943年一天,當他聽到新四軍武工隊來到赤湖抗擊日寇的消息,便急切的詢問是不是紅軍的隊伍,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毅然隻身泅渡到赤湖武工隊駐地鄧家咀,報名參加革命隊伍,繼承父輩一心一意跟黨走,堅定信念不動搖的遺志。

赤湖武工隊負責人陳志益,見李屏宋水性好,安排他作為武工隊的偵察員,發現敵情及時向新四軍報告。1943年12月的一天,駐瑞昌縣城偽軍一部80餘人,流竄到上長流、下長流一帶沿途勒捐、斗米、買平價肉,強買強搶,氣焰囂張。李屏宋連夜駕船向赤湖對岸新四軍報告,陳志益召集18名武工隊員,決定給這些日軍走狗以猛烈回擊。新四軍選擇一路偽軍,進行突然襲擊,打得敵人四散奔逃。李屏宋第一次參加戰鬥,無所畏懼,奮勇追擊,將一名偽軍中隊長追得慌不擇路,跳下高坎活活摔死。由於李屏宋在偵察和戰鬥中的出色表現,1944年,被任命為赤湖武工隊偵察班長。

1945年4月,駐瑞昌縣城日軍80餘人夥同日偽保安縱隊一部,進犯新四軍赤湖根據地。這天晚上,李屏宋在梁家嘴村外放哨,嚴密監視日軍動向,正值清晨換崗之際,狡猾的日軍在漢奸周某的帶領下,悄悄地摸進村莊。李屏宋當時正要上床補覺,剛脫下一隻鞋,感覺情況不對,起身瞄了一眼窗外,黑壓壓的敵人已經堵在了村口。李屏宋操起步槍,鳴槍示警。槍聲提醒了赤湖武工隊,陳志益及時組織部隊向赤湖蘆葦盪轉移,在戰鬥中,李屏宋和赤湖武工隊負責人陳志益以及另一名新四軍戰士英勇犧牲。

李屏宋犧牲後,新四軍赤湖區民主政府鑒於他的機智與勇敢的表現,破例發放6塊銀元作為安葬費用。烈士的墓地在李家汊村前面一片翠竹林里,緊挨著他革命烈士的父親和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