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政治局常委,68歲失意選擇了吞葯自盡,骨灰至今都沒有找到

李立三曾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位高權重,卻在68歲時選擇了吞葯自盡,結束了自己充滿波折的一生。更令人唏噓的是,他的骨灰至今下落不明,成為歷史的一個謎團。

作為我國工人運動的先驅和早期領導人,李立三的經歷既是個人奮鬥的寫照,也是那個動蕩年代的縮影。

李立三的政治生涯

李立三出生於湖南省醴陵縣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李昌圭是位私塾老師,家境清貧,但十分重視教育。李立三從小跟著父親讀書識字,文化底子打得紮實。

1915年,他考入長沙長郡中學,和日後成為我國偉大領袖的毛澤東成了同學。那時候的李立三,年輕氣盛,和毛澤東常一塊兒在湘江邊散步,聊國家大事,聊怎麼救國,心裡的革命火種早就點燃了。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李立三積極投身其中,在街頭喊口號,號召大家起來救國。同年9月,他響應「勤工儉學」的號召去了法國。在那兒,他一邊努力學習,一邊接觸到馬克思主義思想,深受震撼。1921年,他在法國和趙世炎等人組織了勞動學會,向中國學生和華工宣傳革命理念,還積極搞活動。

1921年10月,法國當局把他遣送回國。回國後,他一頭扎進了工人運動。1922年,黨派他去安源煤礦組織工人鬥爭。他沒急著發動罷工,而是先辦起了工人補習學校,用大白話給工人們講革命道理,慢慢贏得了信任。同年9月,他領導了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提出17條改善工人待遇的條件,最終逼得礦方讓步,罷工大獲成功。

1925年,他被調到上海,參與領導五卅運動,繼續組織工人罷工。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他參與籌備南昌起義。這場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李立三也因此進了政治局,當上中央委員。從湖南鄉下來的小夥子,一步步走到了革命的核心。

1930年,李立三的政治生涯達到頂峰。他成了中共中央實際負責人之一,提出在全國範圍內發動武裝起義、推翻國民黨的計劃,這就是後來出了名的「立三路線」。他覺得我國革命已經到了高潮,時機成熟,得趕緊干。

可這想法太激進了,和當時的實際情況脫節。結果,各地起義沒成功,黨在城市裡損失慘重。1930年9月,中共六屆三中全會開了會,狠狠批評了「立三路線」。李立三被撤了職,派去蘇聯「學習」。

在蘇聯那幾年,他認真反思了自己的錯誤,鑽研馬克思主義理論。1935年,紅軍長征時和共產國際斷了聯繫,李立三靠著自己的電信知識幫著編密碼,恢復了和中央的通信。雖然挨了批,他心裡還是裝著革命。1938年,他回國當了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主任,負責聯繫華僑、籌物資,為抗戰出力不少。

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回延安參加中共七大,當選中央委員。新我國成立後,他先後干過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部長、政治局常委等職。在勞動部長崗位上,他常跑工廠調研,了解工人苦處,制定了不少保護工人權益的政策,工人們都很感激他。作為政治局常委,他也為新我國的建設出了不少力。

李立三這一路走來,從基層工人運動干起,到登上政治局常委的高位,靠的是對革命的信念和實打實的努力。不過,他的政治生涯也不是一帆風順,那次「立三路線」的失誤,成了他甩不掉的包袱。

政治錯誤

說起李立三的政治錯誤,1930年的「立三路線」是繞不過去的坎。當時他判斷革命高潮來了,想在全國搞武裝起義,一舉推翻國民黨。可實際情況是,黨的力量還不夠,群眾基礎也沒那麼紮實。這計劃太冒進,執行下來,不但沒成功,還讓黨在城市裡吃了大虧。

六屆三中全會後,他丟了職務,去了蘇聯。雖然他後來反思了,也努力改正,但陰影一直跟著他。

到了1966年,作為老資格的中央領導人,他知道不少黨內機密,有些派系就盯著他,想逼他交出所謂「罪證」。可李立三是個硬骨頭,面對這種無理要求,他死活不鬆口。

那段時間,他被軟禁在一間小公寓里,門口有看守,窗戶封得死死的,連陽光都進不來。他試著寫信給毛澤東和周恩來求助,可信壓根送不出去。有一次寫信被發現了,信紙被撕得粉碎,從那以後,看得更嚴了,和外界徹底斷了聯繫。

1967年,他的處境更糟。軟禁的房間空氣潮濕,吃的也簡單,身體一天比一天差。為了撐住精神,他開始猛抽煙,煙灰缸里全是煙蒂。可再硬的人,也扛不住這種長期折磨。他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

1967年6月22日中午,他去食堂拿了飯菜,回到房間後,寫下最後一封信給毛澤東。信里他說了自己對黨的忠誠,還提到對家人的牽掛。寫完後,他掏出一瓶早就備好的安眠藥,全吞了下去,點上一支煙,靜靜等著生命結束。

看守發現時,他已經沒意識了,手裡的煙還在燒。他們趕緊送醫院,可搶救沒用。為了遮掩真相,審查人員把他的名字改成「李明」,草草火化了遺體。火化後,骨灰被隨便處理,從此沒了蹤影。

悲劇結局,骨灰之謎

李立三走了,苦難卻沒放過他的家人。1967年6月23日,他去世第二天,妻子李莎就被抓了,以「蘇聯特務」的罪名關進秦城監獄,在牢里熬了八年。他們的兩個女兒李英男和李亞蘭也沒逃掉,1967年10月被逮捕,也關在秦城監獄,直到1969年8月才放出來,被送到農村幹活兒改造。

他死後,名譽也沒保住。直到1980年,黨中央才決定給他徹底平反。1980年3月20日,北京中山堂開了追悼會,700多人來悼念。彭真主持,鄧小平、胡耀邦等領導人都去了,王震念悼詞,高度肯定李立三對我國革命的貢獻。因為骨灰找不著,追悼會上放了個骨灰盒,裡面只有他生前戴的老花鏡

平反後,他的家鄉醴陵修了故居,建了紀念館,紀念這位工人運動的先驅。1999年11月16日,黨中央開了李立三誕辰100周年座談會,魏建行等領導高度評價他的歷史功績。他的名字重新寫進黨史,成了激勵後人的精神符號。

如今,李立三離開咱們半個多世紀了,。他的骨灰沒找到,可他的精神卻像燈塔,照著我國革命的曲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