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參加「母親節•母親河,接來老媽,順著黃河濱州「活動,頭一站是鄒平碼頭梯子壩。在那,我們發現:當地有個農民,曾登上天安門參加國慶觀禮!
此人,叫馬振西,是個治黃模範。1952年,他被毛主席接見,受邀登上天安門。
他是鄒平市碼頭鎮孫家村人。他在解放前是貧農,後成為土改、生產、治黃工作中的積極分子。1951年汛期,他自願報名參加錐探灌漿工作,成立了馬振西錐探小組(馬振西、潘承全、李全堯、李學理),成為當時黃河上2000餘錐探小組中的其中一組。在勞動中,他脫穎而出。馬振西小組創造的「騎馬蹲襠式」錐探工作法,被黃河下游勞模們認為最先進。
馬振西的這一工作法,多次受到省河務局、黃委會的表揚、獎勵。1952年當年9月,被推薦出席全國勞模國慶觀禮代表會議,又在天安門城樓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隨後,他還受邀赴長江堤防介紹交流經驗,「為長江帶去了黃河的問候」。
後來,國家黃委發出通知,號召在全河堤防加固中普遍推廣馬振西錐探工作法,收到了顯著成效。目前,國家黃委授予馬振西的「錐探模範錦旗」,已收入梯子壩治黃文化主題園展廳,在園內還增設了治黃模範馬振西錐探小組傳記展。感興趣者,可去現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