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王,曾叫板美國,如今慘遭孫子逼宮?
分類:歷史
瀏覽數:8341
當美國記者質疑汪海,他穿的是否為雙星鞋時,這位中國鞋王當即脫下鞋子,高舉過頭頂,向人們展示鞋底的商標,並用英語高呼:此舉在美國引起轟動,有媒體戲稱:汪海是除赫魯曉夫之外,第二個敢在美國公眾面前脫鞋的人。然而,這位曾經豪氣衝天的一代鞋王,如今卻被傳言遭遇後人逼宮,人生走到最後或許只剩凄涼。2025年4月28日,網上流傳的一封給全體雙星鞋服員工的公開信,震驚業界。這封信疑似出自雙星品牌創始人、雙星名人集團總裁汪海之手。根據信上描述,從4月11日開始,汪海遭到其孫汪子棟,以及徐英、汪軍等多人的逼宮。最初是11號下午兩點多,當汪海在29樓的家中鍛煉身體時,汪子棟突然出現,將他堵在房間里,扯斷電話線,反覆威逼其交出集團管理權。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汪海被禁止離開現場,直至公安人員抵達後,他才最終得以脫身。緊接著,汪海跟隨公安來到集團四樓辦公室,看到地上一片狼藉:被砸壞的監控設備、撕毀的黨建學習園地……事後,有記者致電雙星名人集團下屬有關企業,對方予以否認,有知情人表示,正在追溯這封信的來源。對熟悉這個昔日國民品牌的人來講,這一幕,實在令人噓唏。
上個世紀80年代,汪海曾以敢闖、敢幹的狠人形象出現。在那個市場經濟還未突破禁區的年代,他就敢於違抗上級「不準私售」的禁令,晚上帶著員工偷偷出去賣鞋。他還打破條條框框,在1984年幹了一件史無前例的大事。那一年,他以企業名義,邀請全國43家媒體,召開了一次新聞發布會,並給每人發了一雙鞋試穿。彼時,改革開放剛進行六年,企業開新聞發布會還是「禁區」,汪海之舉可謂膽大包天。但正是這個大膽之舉,讓汪海只花了7000元就讓名不見經傳的雙星,成為全國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雙星一夜之間火了,但汪海卻有了大麻煩,7000元招待費成了他的「罪證」。有人指責他,搞送鞋試穿、請吃請喝是假公濟私。於是,發布會沒多久,他就被「請」到了市紀委。當有人質疑他鋪張浪費,請客竟用盆裝菜時,他反問道:「有哪個文件上規定,菜非得用碗裝?」氣得市紀委副書記拍桌子:「汪海,你簡直太狂妄了!」汪海則連拍兩下桌子作為回應:「我不是罪犯,你拍桌子嚇唬誰?」說完摔門而去。在那個市場經濟的洪荒年代,汪海的桀驁不馴,成為他帶領雙星,不斷突破藩籬,征服更大市場的利器。不服輸的他,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在樓梯口找了塊地,搭櫃檯、舉牌子,用比別人家更低的價格、更新的款式,在廣交會出盡風頭。雙星鞋從此走向海外,短短五年,出口突破5000萬美元,創造了行業神話。在雙星鞋不斷開拓市場的那個年代,耐克等國外巨頭,已經開始搶灘中國。汪海很清楚,耐克之所以稱霸全球,關鍵是技術。而這,恰恰是雙星最缺的。於是,他親自到日本考察,回國後,參照日本人經驗,組織技術人員設計、建造了國內第一條冷粘線。為了學技術,提升管理經驗,他還以來料加工的方式,受委託生產美國布瑞克公司的高幫pony鞋。在那個國內很多鞋廠還停留在粗製濫造的時代,雙星設計並製造出中國第一雙高檔運動鞋。到2000年,雙星已成為國內運動鞋龍頭,並在銷量上首次超過耐克,汪海也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鞋王。在美國紐約,當有記者質疑,他腳上穿的是否雙星鞋時,這位中國鞋王當即脫下鞋子,將其高舉過頭頂,叫板道:
然而,這種性格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雙星由盛轉衰的推手。軍人出身的汪海,曾以果斷和霸道,讓雙星在市場化改革中殺出血路:他違抗上級指令,私自賣鞋,並頂住壓力,舉辦中國首場企業新聞發布會,甚至敢在市紀委拍桌子走人。但從1998年開始,汪海通過一系列操作,將鞋業從國企雙星集團剝離出來,注入新成立的雙星名人集團,並在2009年完成了私有化。這幾十年來,汪海將自己的兒子、女婿、外甥、孫子等,悉數安排進集團核心崗位,宣稱打仗要靠自己人。「我的兒子在集團下屬的供應公司當總經理,女婿是進出口公司的總經理。」為此,他還特意解釋道:企業是一個打仗的單位,只要能幹事,我管他是誰?這種家族閉環式治理模式,導致公司管理僵化、戰略失誤頻發。先是盲目進軍輪胎,忽視鞋業研發,錯失奧運商機;之後,又出現品牌換標、渠道失控等各種混亂。諷刺的是,當年汪海處心積慮,在集團內部大量安插自己人,但最終將他逼上絕路的,恰恰也是這些最親近的人。彼時,汪海提出:由雙星名人集團與地方代理商共同成立區域銷售公司,集團持股51%。汪海此舉旨在削藩,集中控制。但西南大區負責人劉樹利夫婦認為,汪海這是空手套白狼,予以拒絕。不甘心的汪海,一怒之下斷供,劉樹利則反手創立特星,拉攏3000家經銷商倒戈。雙方最終反目。劉樹利曾是汪海最器重的「義子」,但在利益面前,溫情瞬間崩塌。對此,汪海頗為不滿,面對媒體,他大吐苦水:就是這麼一個叫我爹的,最後叛變了,跟我對著干!彼時的汪海,或許沒想到,不但「義子」,就連身邊最親的人,最後也跟自己反目。嚴重的內訌,導致雙星名人陷入經營困境。最終,被安踏、李寧等一大批品牌反超。從雷士照明創始人與投資人的決裂,到雙彙集團創始人的父子反目……這些年,我們目睹了太多令人惋惜的案例。究其原因,就在於:以人治代替制度,以江湖義氣代替契約精神。事實上,哪怕時隔多年後,在網傳汪海最新討伐孫子的「公開信」中,我們依舊能看到這種人治的影子。2024年8月,在集團小範圍領導會上,汪海口頭宣布,讓徐英分管集團財務並協助自己處理集團相關工作。結果,徐英上任不到一年,便因為工作不能勝任,被免去了全部職務。人治和家族式管理,極易導致內耗,從而制約企業的發展。這也成為很多民營企業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有少數企業,能擺脫這種桎梏,靠制度最終做大做強。李錦記當年,也曾在第三代家族成員的兄弟內鬥中,競爭力下滑,一度瀕臨破產。後來,李文達通過重構企業治理體系,徹底打破家族企業的血緣壟斷,最終重振了這個百年品牌。華為在上世紀90年代,山頭林立,個人英雄主義盛行。後來,在任正非主持下,通過ipd流程、輪值ceo等制度,將人治轉化為法治,最終實現了跨越式增長。華為的成功,不是靠任正非一個人,而是靠制度將18萬人擰成一股繩。汪海曾經締造了一個時代的神話。雙星在最輝煌的時候,曾連續多年霸榜,銷量一度超越耐克。然而,一代梟雄,卻在晚年疑似被孫子逼宮,困在家中,兩個多小時無法脫身。曾經火遍全國的雙星運動鞋,也早已不復當年。這也為所有依賴人治、依賴家族式管理的企業家敲響警鐘:[1]《汪海三十年:汪海和他的中國雙星》人民出版社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韜略》,為了便於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標華商韜略公眾號,感謝支持,期待長久伴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