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國沙皇推行資本主義發展以後,俄國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工會組織,比如,南俄工人協會等等。
19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業危機的出現,資本家加大了對工人的剝削,肆意降低本來就很微薄的工資,強迫工人接受奴役性的僱傭條件,在無休止的壓迫下,工人協會有了新的發展。
據統計,從1880年到1894年間,俄國共爆發罷工運動500多次,超過50萬工人參與了罷工。
在彼得堡,莫斯科,基輔,敖德薩,喀山等地,相繼出現許多馬克恩主義團體和小組,也就在這個時候,列寧參加了喀山的一個馬克思主義小組,在小組內列寧學習和研究了許多科學社會主義的著作,幫助他弄清了俄國現實生活中的許多複雜現象,讓其逐步成為了一名無產階級革命家,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主義洪流。
從90年代起,俄國各馬克思主義小組,就開始和工人運動相結合了,首都彼得堡是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心,還有工人運動中心,這裡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社會民主主義者。
1895年11月,以列寧為核心的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正式成立,在莫斯科,基輔等地,也先後建立了鬥爭協會和工人協會,為建立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奠定了基礎。
1898年3月,各地社會民主主義組織的代表,聚集於明斯克,秘密舉行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會上通過了成立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決議,選舉產生了工黨中央委員,並批准了工黨的機關報,以及工黨的國外代表機關,從而宣告了俄國無產階級工黨正式建立。
這時候的列寧還在流放,當他得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後,十分高興,他立即宣布,從今以後,他已經是一名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黨員了。
但這一切,都遭到了俄國沙皇的報復,工黨的中央以及各級組織,均遭到沙皇軍警的破壞,許多領導人被捕。
1900年,列寧從流放地回來後,就與普列漢諾夫,馬爾托夫等人合作,出版了火星報,為在俄國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而努力。
1903年7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新的黨綱和黨章,在選舉中央領導機關時,黨內分成了兩派,擁護列寧的多數派被稱為布爾什維克,擁護馬爾托夫的少數派,被稱為孟什維克。
在1905年的革命中,俄國無產階級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實力,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雖然在策略問題上存在嚴重的分歧,但兩派在對革命性質的認識上,基本相同,在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的鬥爭中,也在不少場合站在同一條戰線上,這次革命沉重的打擊了沙皇的專制統治,各個階級都在革命中,經受了鍛煉和考驗,資產階級在革命過程中,徹底暴露了他的動搖性和妥協性。
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領導和影響下的無產階級,勇敢的登上了政治舞台,創立了新型的階級組織,即蘇維埃,這為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進行了一次總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