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在地鐵站的便民信息取閱欄,發現紙質版的上海軌交網路示意圖。這樣一份紙質「地鐵圖」,反映軌交整體狀況,能方便地查閱每條線路基本走向和各個車站,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依然有它的價值。提供信息的同時,紙質版還可以收藏。等到新的線路開通,或是已有線路延伸,新舊版本對比一下,又能看到城市發展的昨日今朝。
但這張地鐵圖也有一個明顯的問題,那就是它的字體實在太小了。也難怪,這樣一張大約20厘米見方的小小折頁紙上,要容納整個上海的軌交網路信息,畢竟有些勉強。結果便是,各個車站中文名稱的字體小到僅能剛剛看清,下方的英文名稱則已經超出肉眼能力所及,非得藉助放大鏡不可。
這樣的字體大小,對視力不太好的老年人,以及外國遊客都不夠友好。這張地鐵圖,回應了市民遊客的需求,但在更好滿足市民遊客需求上,還可以做得更周全。解決辦法,或可考慮放大紙張面積,讓信息呈現空間更寬裕一些。
此外,這張地鐵圖只是呈現了上海軌交網路基本信息,背面則是一些公益信息或商業廣告。如果能放大面積,再加上背面空間,能否結合軌交沿線旅遊資源,為市民遊客提供更多文旅信息?比如,根據各條線路各自特色、不同情況,推出個性化地鐵圖,為那些還不那麼「網紅」,但適合深度游的地方,提供展示、推廣、聯動的空間。讓市民遊客在地鐵站的「隨手取閱」,成為當下或未來的「隨興而至」。這樣的地鐵圖,或許自身也可以成為收集、收藏的紀念品。
地鐵圖雖不大,某種程度上也是城市的一個縮影,不妨把它做得更好,更方便吸引市民遊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