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薩克和烏克蘭可以劃等號嗎?俄羅斯境內,至少還有4群哥薩克人

烏克蘭的國歌里,總是提到這麼一句:我們都是哥薩克人。所以很多人認為,哥薩克和烏克蘭是可以劃等號的。

烏克蘭的前身,也被稱之為哥薩克酋長國。該酋長國在1654年擺脫了波蘭人的控制,轉而投靠了沙俄。這便是俄烏合併的歷史。

由於烏克蘭總是和哥薩克扯在一起,所以很多人認為,烏克蘭和哥薩克之間,是可以劃等號的,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你可以說,烏克蘭族來源於哥薩克,但絕不能說哥薩克等於烏克蘭。


哥薩克不是某個民族的名稱

哥薩克的意思,就是自由人。啥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幫在古代不願意受管教的東歐人,聚集在一起過日子,形成了一些部落或者村莊。這些人平日里依靠游牧或者打家劫舍討生活,他們便被稱之為哥薩克。

哥薩克人最初包含了烏克蘭人、俄羅斯人、波蘭人、立陶宛人甚至韃靼人,基本上在東歐草原上,只要你想要做一個自由人,當初都能成為哥薩克的一員。這些人最初,語言、文化、信仰甚至膚色都有可能不同,所以你覺得哥薩克是一個民族嗎?

當時不管是沙俄,還是波蘭立陶宛聯邦,所推行的都是農奴制。也就是把人當成奴隸一樣,歸屬到各大貴族、地主手下。

想要在這兩大勢力範圍之間,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其實並不容易。哥薩克人想要獲得自由,戰鬥力自然要十分強悍,否則早就被人家給吃掉了。

所以當初波蘭立陶宛聯邦過於欺負烏克蘭的哥薩克人時,他們果斷組建起了哥薩克酋長國,尋求自治。1654年他們加入沙俄的前提條件,依舊是保持自治。

沒辦法,雖然哥薩克想要成為真正的自由人,並且在險惡的環境下,鍛鍊出了強悍的戰鬥力,但他們的人數畢竟是少數,很難成氣候。所以他們只能在某一大國的庇護下,儘可能謀求自治。

由於1654年哥薩克酋長國和沙俄簽訂的《佩列亞斯拉夫爾條約》的原件已經丟失了,所以很難說明當時雙方是以哪種方式合併在一起的。

按照烏克蘭的說法,雙方建立的是盟友關係,而不是單純的合併關係。而且此後100多年時間裡,沙俄的確給了烏克蘭非常高的自治權。他們也用各種辦法在後期剝奪了這一自治權,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烏克蘭以哥薩克為榮

哥薩克騎兵在東歐草原,那是出了名的能打。他們在東歐的定位,就好比元末明初時,朵顏三衛的定位一樣。戰鬥力杠杠的,但是由於人數太少,所以獨木難支,只能依靠大國生存。

烏克蘭的哥薩克人是比較多的,他們甚至組建過哥薩克酋長國,以此對抗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暴虐統治。

但是畢竟體量太小,所以哥薩克酋長國在1654年才會主動與沙俄簽訂條約,喊來了俄軍一起對抗波蘭立陶宛聯邦。

雙方打了十多年,最終哥薩克酋長國被劃入了沙俄的勢力範圍,但是還有一部分烏克蘭人,是留在了波蘭立陶宛聯邦境內了。

加入沙俄的這部分烏克蘭人,後來經過沙俄100多年的改造和同化,其中的貴族階層,已經完全變成了親俄分子了。只有普通老百姓還堅守著烏克蘭的文化,或者說是哥薩克人的文化。

至於留在波蘭立陶宛聯邦里的那部分烏克蘭人,則依舊堅守著哥薩克文化。所以說,這就是烏克蘭這個國家後來比較撕裂的根本原因。

東邊一部分相當親俄,西邊一部分則更加親近波蘭,而這兩家是勢不兩立的關係。就算到了18世紀後期,沙俄和普魯士奧地利,一起瓜分了波蘭立陶宛聯邦,沙俄佔了烏克蘭西部,但雙方的文化已經成型,沙俄再想改變什麼,已經很難了。

蘇聯時期,烏克蘭人選擇合併到一起,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不管是親俄的還是親波蘭的,總歸他們都是烏克蘭人,都以哥薩克騎兵的後裔自居。畢竟哥薩克是那個年代戰鬥民族的代表,自詡戰鬥民族的後裔,說起來不僅能提升民族自豪感,而且也能讓其他民族感到懼怕。


俄羅斯也有大量哥薩克

每次提到沙俄開疆拓土,就有人指出,都是烏克蘭人充當前鋒。其實他們根本不懂,烏克蘭和哥薩克是不能劃等號的,他們聽說是哥薩克騎兵給沙俄當前鋒,就認為這些人都是烏克蘭人。

其實在沙俄原來的地盤上,本來就有不少哥薩克人。

和烏克蘭的哥薩克人一樣,沙俄的哥薩克人也是那不羈放縱愛自由的人。沙俄的農奴制是非常厲害的,農奴們佔據了俄國90%以上的人口,他們沒有任何自由可言,甚至可以說是貴族們的私人財產。

這些農奴,沒有自由,沒有尊嚴,沒有私人財產,只能悶頭給貴族們幹活,以種地為主。除此以外,就是負責結婚生下小農奴,繼續給自家主人幹活。

哥薩克人是一幫富有反抗精神的人,他們寧可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也不願意屈服於這些貴族,成為他們的奴隸。


16世紀時,哥薩克人主要分在6個地方,分別是扎波羅熱、第聶伯河、頓河、格雷班、葉克以及伏爾加河等。

其中,扎波羅熱和第聶伯河這部分哥薩克人,勉強可以算成是一部分烏克蘭人的祖先。剩下的則基本都在俄國境內。

俄國境內的哥薩克人,主要集中在頓河流域、高加索的格雷班、烏拉爾河中游的葉克以及伏爾加河畔。所以俄國境內的哥薩克人至少有4波,比烏克蘭境內的哥薩克分類還要多。

由於俄羅斯本族人也自詡驕傲的戰鬥民族,所以他們根本不願意過多強調哥薩克人的強悍,更不可能讓哥薩克人掩蓋俄羅斯人的驕傲。他們只需要哥薩克人在前線為他們衝鋒陷陣、開疆擴土即可。

至於,究竟是烏克蘭的哥薩克人多,還是俄羅斯的哥薩克人多,這個真心不好統計。因為每一處的哥薩克人數量是不同的,而且伴隨著戰爭的損耗,人數的變化也是很大的。


哥薩克是沙俄開疆拓土的主力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沙俄有一個習慣,他們在開疆拓土的戰爭中,往往都會將少數民族的兵力放在最前線,也就是炮灰的位置。

很明顯,哥薩克人也經常擔此重任,為沙俄軍隊中衝鋒在前的部隊。沙俄這麼做,至少有兩個好處:

  • 首先,這些少數民族的士兵,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所以戰鬥力強悍,對俄軍取勝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 其次,沖在最前面,那消耗肯定是最大的。沙俄恰好可以利用這一點,削弱各民族的勢力,以此便於沙俄對他們的統治。

關於後一點,其實我國的土爾扈特人是深有感觸的。因為他們曾經在伏爾加河定居過,正是因為受不了沙俄經常抽調他們的青壯年去前線打仗,一去往往是不復返,所以才會選擇東歸。

奧斯曼土耳其、波蘭立陶宛聯邦等國的戰爭中,哥薩克人總是衝鋒在前。翻越烏拉爾山脈,在西伯利亞大肆擴張的俄軍中,哥薩克人同樣也是主力。

不是說這個民族生育能力有多強,怎麼打都打不完,而是因為哥薩克從來就不是一個民族。他們只是一群走投無路,聚在一起抱團取暖的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