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正在忙於杭州解放事宜的粟裕收到了一封特別的信件,在拆開閱覽之後,他立刻就命人備車前去探望這位特別的人。
那麼,究竟是什麼人能讓粟裕親自前往探望呢?他與寫信之人又有怎樣的淵源?
1、多年不變的照顧
在開國大將粟裕的一生中,沒有幾個人能讓他一直挂念,曾經的搭檔劉英政委是其中一個,但很可惜的是,劉英在抗戰還沒結束的時候就因為國民黨的迫害而壯烈犧牲。
這件事曾經一度讓粟裕十分心痛,也在他的一生中刻下沉重的烙印。劉英犧牲之後,粟裕一直就以戰友的身份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他的遺孀。
同時,他也不忘帶著劉英的那一份對革命勝利的希冀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成就了輝煌的戰績,也算沒有辜負像劉英一樣的革命者的犧牲。
1949年5月,解放戰爭的戰鬥已經接近尾聲,隨著杭州城的解放,已經是三野重要指揮將領的粟裕收到了一封特別的人送來的信件。
拆開之後,是劉英的遺孀丁魁梅送來的信。信中說,自己聽聞杭州城已經解放,粟裕所在的部隊也在附近,希望能來家裡敘一敘。
在劉英去世的這幾年間,粟裕雖然一直都對丁魁梅一家十分照顧,但由於戰事緊張他還從未親自去拜訪過,這一次確實應該去看一看故人。
於是,粟裕立刻命人備車,繼而就踏上了前往丁魁梅家的路程。在路上,粟裕一直回想著他與劉英的革命歲月,許多年過去之後,他依舊沒有忘記兩人之間濃厚的友情。
2、粟裕與劉英
在開國大將粟裕的一生中,曾經有很多位搭檔,他們都曾在各個戰役中與粟裕產生不同的火花,繼而創造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但在這之中,要說誰讓他的記憶最深刻,還是那個曾經與自己並肩作戰過的政委劉英。兩人不僅在長期的搭檔過程中養成了十足的默契,也對革命有著同樣的赤誠之心,是一對絕佳組合。
也是因為這種深厚的情誼,在劉英不幸去世後,粟裕仍舊一直照顧著他的遺孀,多年不變,這樣的情誼實在讓人感動。
而如果要追溯這段友誼的開始,那還是要從1935年說起。那時候的粟裕和劉英分別是紅軍中十分重要的領導人物,粟裕是帶兵打仗的高手,劉英則是軍政工作的能人。
1935年1月,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懷玉山附近遭到了敵軍的重重圍困,擔任指揮官的粟裕憑藉著自己的英明領導和劉英一起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使紅軍的隊伍不至於陷入到無可挽回的地步。
也是通過這一次搭檔,上級領導發現了粟裕與劉英之間的默契配合,很快就將劉英任命為紅軍挺進師的政委,而粟裕則擔任師長。
由於當時局勢的影響,挺進師的組成人員其實並沒有多少人,但他們背負的卻是十分重要的創建浙西南遊擊區的任務,這讓整個隊伍壓力頗大,不少人都打起了退堂鼓。
就在這個時候,劉英果斷的投入到了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從挺進師成立之初開始,他就一刻不停的進行思想動員,讓挺進師中的幾百人都形成了堅定的革命理念。
可以說,劉英就是當時挺進師的思想力量來源,也間接的為挺進師在浙西南地區建立游擊區奠定了思想基礎。
這樣看來,挺進師有了粟裕這個能征善戰的大將以及劉英這樣意志堅定的政委,其游擊區的建立工作應該是十分順利的。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雖然粟裕與劉英的合作看起來天衣無縫,但是隨著挺進師在浙西南地區的發展,兩個人的矛盾逐漸顯現。
站在軍事的角度,粟裕憑藉自己敏銳的軍事素養嗅到了浙西南根據地繁榮之下的危險,提出改變在浙西南地區發動群眾,擴展革命隊伍的想法。
但在劉英的角度,他所實施的方法正是在先前的蘇區得到正向反饋的方法,而且結合浙西南根據大當前越來越擴大的影響力,這樣的方法是絕對適合的。
兩人曾就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誰也不服誰。直到1935年8月,國民黨軍隊開始向浙西南根據地進行大肆圍剿,才證明了粟裕想法的正確性。
但劉英似乎並沒有想到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依舊在之後的根據地建設,甚至在浙閩邊臨時省委和省軍區建立之後還試圖轉回浙西南地區開展工作。
最終,兩人因為這樣的分歧而逐漸走遠。但儘管如此,粟裕還是十分認可劉英在軍政工作上的成就,也十分珍惜他們的革命友誼。
所以在劉英去世之後,他一直照顧他的遺孀,這既是對劉英的思念,也是對當年那段革命歲月的懷念。
如今看來,粟裕與劉英雖然在軍事行動上存在不同的觀點,但兩人的初心都是為了革命的蓬勃發展,並不存在真的矛盾,也不會影響兩人的革命友誼。
在到達丁魁梅家中之後,粟裕一眼就看到了放在屋子裡的遺像,黑白的照片並沒有掩蓋住劉英眼中對革命的殷切期盼。
一句「政委,粟裕前來報到」,瞬間將人拉回了當年他們並肩作戰的時光,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動不已。
在多年以後,粟裕還能想起當初與劉英的種種事迹,可見他與革命戰友的深厚情感,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革命者們對革命事業的源源不斷的奉獻,這樣堅定的意志值得我們所有人銘記和學習。
參考資料:
粟裕、劉英——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