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峯言峯語
編輯/峯言峯語
〖~~~《·引言·》~~~〗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把豆包不當乾糧,把村長不當幹部,結果在生活中吃了不少虧,碰了不少壁。
在歷史上,也有那麼一些人,他們更是過分,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想怎麼著就怎麼著。
輕的把皇帝當擺設,重的直接把皇帝從地球上抹掉。
這方面的代表人物,秦朝有趙高,漢末有曹操,但最典型的,要數東漢時期的跋扈將軍梁冀。
欺負皇帝年齡小
梁冀出身世家大族,祖上曾幫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
公元132年,梁冀的姐姐被封為皇后,梁家的地位水漲船高。
公元141年,梁冀的老爹梁商病死,漢順帝立刻讓梁冀接替他爹的職位,成了手握重權的大將軍。
從此,梁冀開始了他的飛揚跋扈生涯。
東漢從漢和帝開始,皇家在傳宗接代這件大事上沒處理好,導致繼承人出了問題,青黃不接。
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屁孩,最小的甚至只有一百多天大。
簡直就是鬧著玩!
這些小皇帝當然幹不了治國的大事,職位又不能隨便給別人,所以歷代太后們就開始臨朝執政。
太后們對治理國家也是外行,所以政權又落到了她們娘家人的手裡,這就形成了外戚專權的局面。
有的皇帝,老婆娶了不少,但就是沒兒子。
遇到這種情況,太后、外戚們就從皇族裡找個小屁孩當皇帝,而不是找個能幹的大人。
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好控制。
但等到皇帝長大了,懂事了,就會想:「這本來是我家的天下,怎麼能讓你們這些人把控呢?」
於是,皇帝就開始依靠身邊的宦官,奪回被外戚搶走的權力。
看起來,國家大權又回到了皇帝手裡,但實際上,皇帝還是個傀儡,權力只是從外戚手裡轉到了宦官手裡。
皇帝從被外戚操控變成了被宦官操控。
外戚和宦官兩大集團互相爭鬥,把皇帝當皮球踢來踢去,東漢的局面也越來越爛。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梁冀這些人有了可乘之機。
他們以為皇帝年紀小,不懂事,只是個擺設,自己才是真正的老大,想幹啥就幹啥,沒人能管。
死於亂起外號的皇帝
漢順帝身體不好,平時也不注意保養,病了也沒好好治療,沒當幾天皇帝就翹辮子了。
漢順帝死的時候,接替他的漢沖帝才兩歲,一個十足的傀儡。
這麼小的娃娃,你能指望他做什麼呢?難道天天抱他上朝,讓他坐在龍椅上哭?
結果這娃娃也沒福氣,半年後就掛了。
漢沖帝一死,梁冀又從皇族裡找了一個八歲的孩子接替皇位,就是漢質帝。
漢質帝雖然年紀小,但看問題很准。
梁冀雖然戴著偽善的面具,但漢質帝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本質。
有一次早朝,梁冀在百官面前大吹特吹自己的豐功偉績,都快把自己誇成神了。
這時候,漢質帝大聲說:「你確實很厲害,很偉大。我給你一個新封號吧。」
大家一聽皇上要給梁冀封號,都安靜下來,豎起耳朵聽。
因為大家都想知道,一個八歲的娃娃會給大將軍個什麼封號。
梁冀也想聽聽這個小朋友會怎麼誇自己。
結果沒想到,漢質帝給了他四個字的封號,叫「跋扈將軍」。
朝中的大臣們雖然有些學問不深,但基本的文字理解和幽默感還是有的,他們當然明白這個封號的含義。
梁冀聽了後臉都綠了,這不是拿他開涮嗎?
但當著滿朝文武的面,他不好發作,心想有你小子的好果子吃。
很快,梁冀就給質帝準備了「好果子」。
他偷偷在煎餅里下了毒藥,送給漢質帝吃。
漢質帝哪知道餅里有毒,一吃下去,肚子就開始疼,沒多久就一命嗚呼了。
大家心裡都清楚,這是梁冀乾的,但誰也沒辦法。
梁冀這個人確實狠毒,就因為皇帝給他起了個外號,他就下此毒手。
漢質帝確實還是個孩子,思想上太不成熟。
看清梁冀是個什麼人,藏在心裡,等長大了再收拾他不好嗎?幹嘛非得當場戳破呢?
這下好了,為了逞一時之快,連命都丟了。
愛兔兔的大將軍
據史書記載,梁冀這人長得有點丑,肩膀像鷂鷹,眼神像豺狼。
他從小過著富家子弟的生活,喜歡喝酒,愛好女色,耍錢也是一把好手,吃喝嫖賭樣樣精通。
不過,這些描述可能有些誇張。
如果他真長得那麼丑,漢質帝大概不會叫他「跋扈將軍」,而是應該叫他「凶神惡煞」之類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梁冀這個富家子弟生活極其腐化。
梁冀不僅是紈絝子弟,還是官場上的老油條。
他爹梁商特意培養他在官場上的手段,他還沒當上大將軍之前,就已經在皇上那兒混得風生水起,當過黃門侍郎、侍中、虎賁中郎將、越騎、步兵校尉、執金吾、河南尹等一堆官職,也算是從基層一步一步幹上來的。
因此,官場的那些彎彎繞,他門兒清,不管是明規則還是潛規則,他都了如指掌。
梁冀在河南當官的時候,經常幹些非法勾當。
他爹手下的一個親信呂放看不慣他,就勸梁商好好管教他。
結果梁冀知道後,偷偷找道上的人把呂放幹掉了。
為了掩蓋罪行,梁冀還故意嫁禍給別人,還推薦呂放的弟弟去當洛陽令。
這梁冀,好人壞人都被他當了。
為了享受更高級的生活,他把洛陽近郊的民田都霸佔了,建起了莊園,種上奇花異草,搭起亭台樓閣,天天在裡面醉生夢死。
人腐化到一定程度,都會有點怪癖,梁冀也不例外。
別人養寵物喜歡養狗貓,他偏喜歡養兔子,而且一養就是成百上千。
他在河南城西建了個「兔苑」,命令各地交納兔子,想把它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兔子養殖基地。
這愛好,和他這個跋扈將軍的身份還真不搭調。
梁冀對兔子可是真愛,他採用最先進的管理手段,給每隻兔子都建了「戶口」和「檔案」,還在兔子身上烙上記號,這可比現在警犬身上的「晶元」還高級,就是為了防止兔子丟了。
要是誰敢傷害他梁家兔苑裡的兔子,那可是比殺一個人還嚴重,直接就是死罪。
有次,一個從西域來的商人,不懂梁冀家專門養兔子,把梁家的一隻兔子當野兔子打死了。
梁冀得知後,立即派人追查,還實行「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原則。
最後,就因為一隻兔子,竟然牽連了幾十人,十多個人因此丟了性命。
毫不利人專門利己
梁冀這人還很有經商頭腦,擅長搞錢。
而且他做的都是無本生意,保證利潤最大化,絕不賠錢。
他讓手下抓了幾千個良家女子當奴婢,還美其名曰「自賣人」,意思是他家是「自願」來的,不是強迫的。
梁冀還特別關注全國經濟,尤其喜歡盯著那些富翁。
他經常派人到各地調查,一發現富人,就立刻深入調查,然後隨便找個罪名把人家抓起來。
富人要想放出來,就得拿錢贖罪,出錢多的就考慮放人,出錢少的就辦罪。
這簡直就是打著正義的旗號明搶。
梁冀最得意的生意,就是販賣馬匹。
他盯上了個叫孫奮的富翁,兩人成了朋友,梁冀送了孫奮一匹馬,然後向他借五千萬,意思是這馬五千萬賣給他。
孫奮拿不出那麼多錢,被逼得沒辦法,給了他三千萬。
梁冀嫌少,立刻翻臉,讓官府把孫奮抓起來,誣陷他母親是他們家逃出來的奴婢,偷了珍珠、金子,非得追回來不可,否則就要殺了他。
孫奮不承認,最後被活活打死,財產全沒收了。
這一手,估計山上的土匪看到都得自愧不如。
「舉賢不避親」
在梁冀掌權的時代,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尤其是在梁冀的朝政下,想混個一官半職,比登天還難。
因為梁冀有個原則,那就是「舉賢不避親」,說人話就是封官得封自家人。
據統計,梁冀一家,封侯的有七人,當皇后的有三,貴人有六位,大將軍有二十位,夫人、女兒、封了食邑冊為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為妻的有十多人,其他卿、將、尹、校多達五十七人。
那時候的中國,說是劉家的天下,還不如說是梁家的。
梁家在朝中勢力如日中天。
梁冀的兒子梁胤,外號胡狗,無德無才無識,長得還丑,但梁冀暗示手下人把他推薦為河南尹,皇帝那兒居然也通過了。
不通過行嗎?梁冀手裡攥著「刀把子」,皇帝敢說個「不」字嗎?
玩砸了
歷史證明,出來混,早晚要還的。
跋扈將軍梁冀玩砸了。
梁冀做了二十多年的大將軍,窮奢極欲,為所欲為,到了登峰造極、毫無顧忌的地步,這意味著他的歷史使命即將完成。
當初,梁冀毒死漢質帝,選擇劉志當皇帝的時候,外戚和大臣之間還有爭議。
有人反對立劉志,建議立劉蒜(名字起的有點草率)。
梁冀是劉志的支持者,因為劉志和梁家有親戚關係,立劉志,就是立梁家王朝;立劉蒜,梁家的命運就不可預測了。
後來,梁冀擺出一副氣勢洶洶、勢在必得的架勢,他通過種種暗示告訴所有人,要是不同意他的人,他就要大開殺戒了!
連皇帝他都敢下毒手,還怕你們這些沒實權的大臣嗎?
在他的堅持下,劉志終於當上了皇帝,就是漢桓帝。
但後來證明,梁冀在立劉志這個問題上犯了個大錯,而且是致命的。
因為正是看似無能的劉志,最終把他的跋扈送上了絕路。
劉志當皇帝那年,才十五歲,雖然年紀小,但有些事他看得明白。
他知道,自己能坐上這個萬人垂涎的寶座,全靠梁冀的支持。
沒有梁冀,就算再選八十次,也輪不到他。
在他眼裡,梁冀就是他的再生父母,父母給了他生命,梁冀給了他皇位。
為了感謝梁冀的大恩大德,漢桓帝劉志一開始可是下了血本。
對梁冀的禮遇,比蕭何還優厚,封地比鄧禹還廣闊,賞賜比霍光還豐厚。
梁冀享受的待遇,可以說是兩漢以來最牛的。
但梁冀依然不滿足,覺得皇帝對他好是應該的,沒什麼可感激的。
他還是我行我素,把朝廷的大權小權都牢牢抓在手裡。
皇帝在他眼裡,就是個擺設,有他沒他都一樣。
皇帝劉志一開始對梁冀的做派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隨著年齡增長,他開始思考,原來自己就是個任人欺負的傀儡。
他心想,給你點陽光你就燦爛了不成,老虎不發威你真拿我當病貓了啊。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早晚收拾你。
終於有一天,梁冀做得太過分了,他派人害死了劉志最寵愛的梁貴人的母親,這下劉志可受不了了,終於要出手了。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冬日,劉志展現出了一個皇帝的擔當和果敢。
幾乎在一瞬間,一千多御林軍突然包圍了梁冀的住宅。
梁冀這時才意識到自己生命的盡頭,嚇得渾身發抖,哪還有半點「跋扈風骨」。
眼看求生無望,他只好服毒自盡。
隨後,漢桓帝下令追殺梁冀的親屬及其幫凶,一時之間,曾經顯赫一時的梁家人,處死的處死,撤職的撤職。
朝廷上下,梁冀的爪牙心腹三百多人全被一掃而空。
漢桓帝還沒收了梁冀的家產。
就這樣,那個從不把皇帝當領導的跋扈將軍梁冀,命運終結在一個其貌不揚、其威不嚴、其才不顯,為人看似非常低調的年輕皇帝手裡。
這真是教訓啊!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如果覺得文章寫得還不錯,可以點擊關注,每天分享有趣的歷史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