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逝去,精神永存。
近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根據《烈士褒揚條例》規定,評定因救人而犧牲的見義勇為人員張可可同志為烈士。
張可可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張可可出生於1997年4月,是江蘇省響水縣南河鎮新盪村人,生前在陳家港鎮一家造紙廠上班。
2023年10月28日早上8點多,阜寧縣的田某駕車載著兩人,準備去陳家港鎮的海邊遊玩。途經響水縣七套河橋時,因操作不當,車輛失控沖入河裡,車內3人先後掙扎著爬出天窗大聲呼救。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轎車也漸漸下沉,車上人員的生命危在旦夕。
就在這緊急關頭,張可可駕車路過此地。他看到河裡的情形,立即靠邊停車,來不及熄火,便迅速下車甩掉外衣和鞋子,奔向河邊,「撲通」一聲跳入河中施救。事後警方調閱事發地附近的監控視頻發現,張可可從停車到跳到河裡僅用了8秒鐘,這也是他留在畫面里的最後8秒。
張可可下水後,失事轎車已經沉入河底,只能在水面上隱隱約約看到有人在掙扎。張可可一會兒仰臉大口換氣,一會兒貼著水面埋頭向下摸索。張可可一直在水裡找人,在其他救援人員幫助下,他將第3名落水者托舉上岸後,因體力不支,不幸犧牲,年僅26歲。
平凡中的偉大,是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張可可的樂於助人是刻在他骨子裡的品質。張可可的一位同學曾經被一女子以戀愛為名騙到省外,誤入傳銷組織。張可可在收到同學的求救信息後,一邊向警方求助,一邊隻身奔波600餘公里趕往當地,不僅幫同學從傳銷組織安全脫身,還拿出2000元幫他渡過難關。在張可可家人眼裡,他是個非常孝順善良的人。張可可的姐姐回憶說,他以前在鹽城市區的汽配廠工作,為了照顧父母,才辭去工作回到家鄉上班。朋友有困難他都會儘力去幫,陌生人向他求助,他也總是善意對待。
張可可用年輕生命托舉起落水群眾的事迹經媒體報道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2023年10月底,張可可救人行為被警方確認為見義勇為。同時,響水縣人民政府追授張可可「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2024年1月,張可可入選2023年第四季度「全國見義勇為勇士榜」。2024年4月,張可可入選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此前他已先後入選「鹽城好人榜」「江蘇好人榜」。
見義勇為基金會給張可可親人送去榮譽證書
為進一步弘揚社會正氣,關心關愛見義勇為犧牲人員親屬,鹽城當地黨委政府以及省、市、縣見義勇為基金會主要負責人高度重視,積極主動做好張可可犧牲後的權益保護工作,相繼上門慰問張可可父母,頒發獎金、慰問金、撫恤金共計200餘萬元,關心了解其家庭生活狀況,對犧牲的見義勇為英雄表示深切哀悼。響水縣見義勇為基金會積極溝通張可可生前所在單位,協調對接人社、退役軍人事務等單位落實各項撫恤優待政策,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張可可父母關心照顧,讓英雄的家人得到撫慰。
通訊員 陳廣華 張淳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季雨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