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名氣大,又有深厚的家庭背景,剿滅公孫瓚後,佔據了黃河以北的冀、青、幽、並四州,而且與塞外烏桓關係密切,兵精糧足,猛將如雲,是東漢末期實力最雄厚的一股勢力,可惜最後敗給了曹操,手下大將戰死的戰死,投降的投降。
1.顏良、文丑
顏良、文丑是袁紹最得意的兩員大將。早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面對「無人敢戰」的華雄,袁紹就曾經說過:「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顏良劇照
但顏良、文丑第一次露臉,斬的卻不是什麼名將。
袁紹騙取冀州的意圖,被韓馥手下的耿武識破,但韓馥不聽耿武的建議,執意要迎袁紹入城,於是,耿武和關紀準備刺殺袁紹,結果被顏良、文丑殺死。
數日後,紹引兵至,耿武、關紀拔刀而出,欲刺殺紹。紹將顏良立斬耿武,文丑砍死關紀。
磐河之戰文丑大顯身手,十幾招殺敗公孫瓚,並且一直追進他的中軍,往來衝突,如入無人之境,公孫瓚手下四員健將一起來攔截,文丑一槍刺死一將,其它三將直接嚇跑,公孫瓚被追得無路可逃,眼看就要喪命在文丑槍下,幸虧趙雲及時出現,才擋住文丑。
文丑在連續作戰的情況下,又與少年趙雲大戰了五六十個回合,未分勝負,文丑的確是超一流武將。
顏良武藝應該不在文丑之下。
白馬一戰,三合斬宋憲,一合劈魏續,隨後二十合殺敗徐晃,嚇得「曹操大驚」,「諸(曹)將栗然」。
白馬可以說是顏良的舞台,但也是他謝幕的地方。關羽一出,直接在萬軍之中,一刀刺死顏良,讓人多少有點莫名其妙。
文丑劇照
文丑的剋星也是關羽。延津之戰,文丑在陣型被擊潰的不利形勢下,從容不迫,憑一人之力殺退張遼、徐晃,反敗為勝。結果遇到關羽後,戰不三合,竟然「心怯」,掉頭就跑,關羽馬快,追上去一刀結果性命。
文丑回頭見二將趕上,遂按住鐵槍,拈弓搭箭,正射張遼。張遼低頭急躲,一箭射中頭盔,將簪纓射去。遼奮力再趕,坐下戰馬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頰,那馬跪倒前蹄,張遼落地。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掄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文丑沿河趕來。
2、張郃
張郃絕對是三國名將,官渡之戰時,與張遼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但他在袁紹手下的表現僅此而已,最突出表現主要是在投降曹操以後。
3、高覽
官渡大戰之初,高覽曾經與許褚交過手,武功應該不在張郃之下,後來與張郃一起投曹,官渡之戰後,死於趙雲槍下。
4、麹義
麴義
麴義也是一員勇將。
袁紹在磐河與公孫瓚第二次對戰時,派顏良、文丑為先鋒,各引弓弩手一千為左右兩軍。而麴義統領的中軍則包括八百弓手和一萬五千步兵,顯然麴義是袁紹集團的一員重要將領。
作戰過程中,麴義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他先讓弓箭手藏在遮箭牌下,一直等到公孫瓚的前軍衝到極近的距離時才下令放箭,就這份沉著冷靜兒,一般武將就做不到。
敵軍頓時亂作一團,而且來不及撤退,麴義一馬當先,斬公孫瓚的先鋒官嚴綱於馬下,接著衝到敵陣前,砍死執旗官,砍倒綉旗。公孫瓚大敗,麴義引軍追擊,直到遇到趙雲,大戰數合後被趙雲刺死。
麴義雖然武藝不是很高,但論作戰的英勇和戰場指揮能力,可以排在前三。
綱急待回,被麹義拍馬舞刀,斬於馬下。
麹義馬到,先斬執旗將,把綉旗砍倒。
5、韓猛
官渡之戰,袁紹與曹操第一次照面,帶著四員大將,其中就有韓猛。
袁紹金盔金甲,錦袍玉帶,立馬陣前。左右擺列著張郃、高覽、韓猛、淳于瓊等諸將。
他擔任押糧官運糧時,糧草被徐晃、史渙燒毀,護糧過程中,與徐晃有過一番戰鬥,武藝應該不錯。
韓猛飛馬來戰,徐晃接住廝殺,史渙便殺散人夫,放火焚燒糧車。
6、呂曠
袁尚手下,有過斬將的經歷。袁譚與袁尚反目後,數合斬袁譚大將岑璧。後投降曹操,在新野死於趙雲槍下,死前與趙雲大戰數合。
7、袁尚
袁尚是袁紹的三兒子,箭法不錯。倉亭之戰,與徐晃的部將史渙大戰三合後,假裝敗走,史渙追來,袁尚拈弓搭箭,翻身背射,正中史渙左目,墜馬而死。後來張遼出馬,三合敗走。
8、汪昭
袁譚手下大將,袁紹死後,袁譚兵進黎陽與曹軍對陣,派汪昭出戰,徐晃迎敵,戰不數合,徐晃一刀斬汪昭於馬下。
9、彭安
袁譚退到平原,曹操追到平原,派徐晃出馬,袁譚讓彭安迎敵,不數合,徐晃斬彭安於馬下。
10、沮鵠
沮鵠為沮授之子,袁尚手下,邯鄲守將。曹軍攻打邯鄲,沮鵠迎戰,張遼出馬與沮鵠交鋒。戰不三合,沮鵠大敗,被張遼從背後射死。
袁紹手下遠不止這些武將,以上列舉的只是在戰場上表現突出或與名將有過交手過程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