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總結說:「一部民國史,上屬保定,下屬黃埔。」
而要說保定,就不得不提起當時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少將校長蔣百里,他曾在上任那天說:「今天方震(蔣百里名方震)到校,有兩點向同學們說:一是精神上的主旨,一是學問上的主旨……如不稱職,當以自戕謝天下。」
1913年6月18日凌晨,在學校的操場上,隨著一聲槍響傳來,蔣百里應聲倒地,鮮血直流。
但這顆子彈並沒有如蔣百里所想的那樣了結他的生命,而是給他帶來了新的生機。
在蔣百里得救後,醫生建議他繼續靜養,時任總理的袁世凱讓醫護人員務必留一人照顧蔣百里,讓他儘快康復。
也是因此,蔣百里結識了他這輩子最愛的女人——佐藤屋登。
那時的佐藤剛滿21歲,在一所護理學校畢業後即被派往日本駐中國公使館工作。
佐藤第一次看到蔣百里時,自殺未遂的他,精神萎靡,臉色慘白。
身為護士的佐藤一直陪伴在蔣百里身邊,努力幫助他早日走出心裡的鬱結。
長時間的交流後,佐藤開始懂了他為什麼要做出自殺這個決定。
02
蔣百里幼時家境寒微,13歲時父親亡故,在叔父的資助下他繼續完成學業。
在求學期間,他一直努力學習,成為享譽一方的才子。
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割地賠款的屈辱讓滿腹愛國之心的他決心投筆從戎,東渡日本、進入東京士官學校學習。
後來,他又赴德國深造,他曾在留學德國期間受德國軍事學家伯盧麥將軍的賞識:「拿破崙說過,若干年後,東方將出現一位偉大的軍事學家,這也許就該在你身上吧!」
回國後,蔣百里開始把近代西方先進軍事理論系統地介紹到中國。
民國十二年春,蔣百里之母楊太夫人病逝。蔣百里從北京返鄉葬母,後由津浦路北上,車過徐州時,他指著窗外對同行的學生說:
在不久將來,中國和日本必有一戰,一旦戰事爆發,津浦、平漢兩線將被日本佔領,中國國防線大體應北起太原,經洛陽、襄陽、衡陽這三陽線,是為東部平原與西部山地的連接地帶,日後可作抗擊外敵入侵。
在說出這番話後,他開始著手建立東北國防線,除此,他還提出了對日持久作戰的觀點,被後人譽為「軍神」。
留洋的他本來可以去到其他地方任職,但一心愛國的他卻選擇了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當校長,因為他自己明白,這是一條他更喜歡的路,能夠實現他報國之志的路。
佐藤聽完,對蔣百里說出這樣一席話:大丈夫當死得其所,怎能在國恥未雪、生靈塗炭的情況下意氣用事?死不足惜,但真的會使昏聵之當局肅清弊政嗎?
慢慢的,蔣百里在佐藤的耐心規勸下和精心照料下恢復的越來越好,而他們的關係也在這日復一日的陪伴中開始變化。
03
三周後,佐藤奉命回京。
沒有了佐藤在身邊,蔣百里很是想念,傷勢好轉後的他對當時的政府很是不滿,決定辭職去北京休養。
抵京後,蔣百里意外發現護理他的依舊是佐藤,命運讓這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有情人再次相遇了。
這一次,蔣百里主動找到身邊親朋好友,讓他們說服佐藤嫁給他。
但佐藤開始猶豫了,嫁到異國他鄉,從來都不是她計劃內的事情。於是她假借母親生病為由返回日本。
佐藤走後,蔣百里不但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堅持自己的心意,給佐藤寄去一封封跨國情書,讓她感受到自己的真心。
這一封封的情書,打動了佐藤的心,讓她不再用繁重的工作積壓自己的想法,她告訴父母:她要回到中國,回到愛人的身邊。
離開日本前,她告訴自己的家人:「本人現為一中國婦人,因仰慕將軍及熱愛中國而嫁至蔣氏。」
1914年,蔣百里32歲,佐藤屋登24歲,兩人在天津德國飯店完婚。由於蔣百里特別喜歡梅花,於是他給佐藤取了一個新名字——蔣佐梅。
1927年4月12日,蔣百里因學生唐生智東征討蔣受到牽連被捕入獄,押於南京。
蔣佐梅得知丈夫被捕後,立刻從醫院回家,一面四處奔走尋求幫助,一面搜集名人獄中生活的片段,激勵丈夫活下去。
三個月後,南京方面對蔣百里的看管不再嚴格,甚至允許家屬的探望,得知消息的蔣佐梅帶著兒女搬家南京,每天都帶兒女去看望他,陪伴他。
後來,在各界人士的施壓下蔣介石終於肯放蔣百里出獄。
04
中日開戰後,蔣佐梅不得不做出痛苦抉擇的難題:他鄉與故國,愛情與親情。
但她相信丈夫,堅持留在中國,她說:「中日交戰,是日本軍閥侵略的過錯」。
直到暮年甚至去世,她都不曾返回日本。
為了支持丈夫的抗日行動,她捐贈家中積蓄,變賣金銀首飾,然後買來布料和醫用的紗布送往前線。
1938年,蔣百里因病去世後,悲傷過度的蔣佐梅幾度病倒,那時有人勸她返回日本。
但這一次,她要替丈夫完成未曾完成的願望,她帶著五個孩子繼續抗戰,親自去前線為戰士們提供醫療服務。
除了完成丈夫的願望,她也把五個孩子培養的很好,她從不教女兒們日語,一家人都用北京話溝通交流。
她一直以中國文化傳統教育子女,獲得了中國人的普遍尊敬,最為優秀的三女兒蔣英嫁給了錢學森,就像母親一樣,她也陪伴自己的愛人功成名就。
1978年,蔣佐梅去世,遵照她的遺言,她的墓碑上刻著中文名字——蔣佐梅。
至此,她的一生終於落下帷幕,但是她的故事卻一直在流傳,她的精神也讓人很欽佩,她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妻子和母親,更是一位讓世人尊重的偉大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