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五國能成為蘇聯加盟國,為何遠東共和國不行?這裡緊挨著東北

蘇聯的眾多加盟國中,中亞五國絕對是非常特殊的。因為這裡在沙俄覆滅以後,並沒有從俄國的基本盤中獨立出來,而是依舊留在俄國境內。

反觀蘇聯的其他加盟國,基本都是在1917年沙俄覆滅以後,分出來單幹的。蘇聯既想要恢復沙俄時期的版圖,又想要體現對民族的尊重,因此才有了用加盟國的形式組建蘇聯的想法。

比如說烏克蘭、白羅斯、外高加索三國、波羅的海三國全都建立過獨立的國家,後來才陸續以加盟國的身份,加入蘇聯的。

中亞五國比較特殊,在沙俄覆滅以後,他們基本還保留在俄國的勢力範圍之內,無論是傾向於蘇俄還是白衛軍,至少都是跟著俄國混的。那麼為什麼中亞五國能夠成為蘇聯的加盟國,而遠東卻不行呢?畢竟遠東在沙俄覆滅以後,可是貨真價實建立過一個遠東共和國的!

中亞五國對俄國的依賴較大

中亞五國這地方,在沙俄入侵之前,主要分布著哈薩克汗國、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以及浩罕汗國。

沙俄在19世紀中後期完全吞併這片地區以後,將這裡改組為兩大總督區,分別是草原總督區以及突厥斯坦總督區。

草原總督區的勢力範圍,大致上相當於如今的哈薩克。突厥斯坦總督區,則相當於剩下的4個斯坦。

這片區域最大的特點,那就是相對封閉。四面八方全都是陸地,和海洋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他們就算不想閉關鎖國,難度都比較大。至少在以下這幾個方面,中亞五國是嚴重依賴俄國的。

第一,經濟

由於中亞五國是純內陸國,因此他們的物資供應是比較困難的。過去還能和周圍的鄰居做買賣,被沙俄征服以後,基本上就只能依靠沙俄來過日子了。

時間一長,俄國和中亞五國之間的物資供應鏈,也就形成習慣了。所以即便中亞五國分出來單幹,也無法擺脫在經濟上對俄國的依賴。

而且他們長期靠俄國的物資供應,很難在短時間內,搭建起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通道。這麼一來,就給俄國留足了阻撓他們與其他國家正常貿易的時間了。因此中亞五國很難從經濟方面,飛出俄國的五指山。

第二,軍事

沙俄征服中亞五國的時候,基本就是降維打擊,用大炮對付他們的長矛,那不是鬧著玩嗎?即便如此,實際上沙俄打中亞都下了不少功夫,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俄國無論是沙俄時代,還是蘇聯時代,對中亞地區來說,都是軍事上的強者。尤其是蘇聯時代,蘇聯的核心武器裝備,基本都在俄國境內。蘇軍中的絕大多數組成部分,也來自俄國。

所以說,蘇聯解體後,俄國繼承了蘇聯絕大多數的軍事力量。這無形中就給了周圍其他國家壓力了。尤其是中亞五國,實力較弱,只能在軍事上依賴俄國。甚至國內出現點動蕩,還得請俄國的「天兵」過來解圍。

第三,文化

按道理來說,俄國的文化,在蘇聯解體以後,和中亞五國已經沒太大關係了。奈何中亞五國境內,或多或少都有不少俄族人。

尤其是哈薩克,境內五分之一都是俄族人,可見俄文化對這個國家的影響有多大。而且無論是沙俄時期還是蘇聯時期,都很懂得將俄文化向四面八方傳播,因此俄文化在這裡逐步根深蒂固。

即便是蘇聯解體以後,中亞五國的民眾,也非常依賴俄文化。別的不說,多掌握一門俄語,那麼選擇工作的時候,範圍自然更廣。而且還能去莫斯科或聖彼得堡打工。

蘇聯正是看出了他們的布局,將來會讓中亞五國對俄國產生嚴重的依賴,所以才不介意將這個地方分出來單獨建立5個加盟國的。

中亞五國挨著的是新疆,遠東挨著的是東北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的確是這麼回事。中亞五國中,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是和中國接壤的。

其實這3個斯坦的國土中,有不少都來源於當年的清朝。是沙俄逼著清朝割讓了51萬平方公里的外西北,又強佔了部分帕米爾高原的地盤後,才有了如今中亞的格局。

所以說,中亞五國緊挨著中國的新疆地區。而新疆地區,地廣人稀,根本不具備對外擴張的可能。這點人口能保住自己的地盤,站穩腳跟就很不容易了。因此蘇聯可以在這裡放心大膽地建立加盟國。

反觀遠東地區,情況就不同了。

第一,遠東地區的不少地盤,原來也來自於中國,是沙俄在1858年到1860年,強行從清朝割走的,約有100多萬平方公里。關鍵是,這些地盤上,當年可住著不少中國人,後來人去哪了,大家自行搜索。無論是沙俄還是蘇聯,都不太願意提起這段往事,所以他們很擔心中國會討要這片故土。

第二,遠東地區和中國的東北緊挨著。東北人口眾多,絕不是新疆所能比的。而且遠東和東北之間,只隔著一條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過了江,雙方就能互通有無。因此,這裡不僅不能掉以輕心,還得派重兵把守。

由此可見,蘇聯是不可能放心地在遠東地區建立加盟國的。萬一將來東北的中國人大面積跑到遠東定居,回頭搞個投票選擇脫離俄國,那俄國豈不是虧大了?

遠東共和國的建立,純粹是權宜之計

1917年沙俄覆滅以後,蘇俄面臨著協約國和白衛軍的聯合進攻。蘇俄花了老鼻子力氣,才搞定了白衛軍。至於協約國,雖然四面八方到處都是,但總兵力畢竟不多。

眾多協約國中,日本是比較例外的一個,他們從海參崴登陸以後,累計出兵超過了7萬人。而且日本一口氣打到了貝加爾地區,甚至有染指外蒙的計劃。

這事兒引起了蘇俄的重視,1905年日俄戰爭的戰爭陰影尚未褪去,即便是蘇俄也不願和日本正面交鋒。

但讓蘇俄白白讓出遠東這麼大的地盤,他們也不甘心。為此蘇俄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你們要對付的不就是俄國嗎?如果遠東地區單獨成立一個國家,你們總沒理由繼續打這裡了吧?

為此,在蘇俄的策動下,遠東地區果然在1920年4月,成立了一個遠東共和國。該共和國除了如今外東北的地盤外,還包括了貝加爾地區、馬加丹州、楚科奇地區、堪察加半島等,總面積超過了300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有180多萬。

遠東共和國建立以後,立刻宣布對所有國家都友好,而且實行門戶開放政策,外國資本進入該國,機會均等。最關鍵的是,他們宣布保護私人財產。這事兒完全符合協約國那些國家的價值觀。

再加上蘇俄大方地率先承認遠東共和國的合法性,因此協約國根本沒理由攻打該國。這麼一來,協約國其他力量都撤軍了,日本再打算留下來,實際上已經沒有借口了。

沒有其他協約國掣肘,蘇俄利用自身在遠東共和國的力量,不斷給日軍製造麻煩,最終迫使日軍在1922年10月,全部撤出了遠東。

到了1922年11月,遠東共和國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宣布申請加入蘇俄。蘇俄順理成章接管了這麼大一片地區。

所以說,從始至終,遠東共和國就是蘇俄在非常時期,單獨弄出來忽悠協約國的武器。等到用完了以後,再將其收復罷了。

正是遠東建立過共和國,蘇聯才不願意再看到此類情況

遠東地區建立過獨立於俄國之外的國家,儘管受到蘇俄的控制,但名義上的確是獨立出去了。因此,蘇聯是絕對不希望這種事情真正發生的。

所以說,當遠東共和國宣布加入蘇俄以後,就註定了他們不可能以單獨的加盟國身份,成為蘇聯的一部分。他們只能成為蘇俄的一部分,因為蘇俄是蘇聯的靈魂所在。

在蘇聯看來,其他地方分出來成為加盟國,問題不大,至少不會影響俄國的整體局面。可遠東如果分出來的話,將來有一天,加盟國紛紛出來單幹了,那對俄國來說,打擊可就太大了。

畢竟遠東事關俄國在東方的所有港口,這裡丟了,那俄國在東方就失去了進入海洋的通道。以後俄國在東方就只能仰人鼻息了,這不等於是逼著俄國回到那個純歐洲國家的歲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