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解讀《毛選》第一卷,1《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章中提到的名言「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不僅是主席對於當時中國社會各階級關係分析的重要出發點,也是主席思想中革命理論的核心觀點之一。

這句話直接指出了在複雜的階級社會中,正確區分敵我關係的重要性,是革命成功的關鍵。

毛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針對性極強,旨在解決或應對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所面臨的重大難題。從《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到《實踐論》、《矛盾論》等,都是針對當時黨內外的具體問題、錯誤思想而撰寫的。

文章中的理論不僅是對過去問題的總結,也提供了對未來類似問題的預見性解決方案。這使得《毛選》不僅具有歷史價值,還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實踐論》與《矛盾論》這兩篇文章看似是純理論探討,但實際上是為了解決當時黨內普遍存在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以及「左」或「右」的思想錯誤問題。主席通過這兩篇文章,為黨內成員提供了一種科學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論工具。

在閱讀《毛選》時,我們應該意識到每一篇文章都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寫。因此,我們可以先了解文章要解決的歷史難題,再思考這些問題是否與我們今天的生活、成長有相似之處。

通過對比和分析,我們可以從主席的思考和解決方案中汲取營養,為自己的生活和成長提供指導。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及《毛選》中的其他文章,都是主席針對當時中國社會、黨內問題所撰寫的。這些文章不僅具有歷史價值,也為我們今天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財富。

通過學習和思考這些文章,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歷史、認識現實,並為自己的事業、生活和成長提供幫助和指導。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這篇文章,針對當時黨內面臨的大難題——找不到革命的力量,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答。

主席具體分析了當時各個階級情況的概述:

當時黨內面臨的困境在於不知道如何尋找革命的力量,不知道應該從何處著手進行革命鬥爭。

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過度依賴與國民黨的合作,忽視了獨立自主運作體系的重要性。

以張國燾為代表的「左」傾錯誤,過分強調工人運動,但當時中國工人數量比例低,難以成為革命的主要力量。

主席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包括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代表中國最落後最反動的生產關係,是極端的反革命派,是中國革命的對象。

中產階級(主要指民族資產階級):具有「需要革命」和「懷疑革命」的兩面性,其政治主張是想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但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這一主張行不通。

工業無產階級:是中國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是最具戰鬥性的階級,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

半無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是人數最多的群體,由於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剝削最深,都要求革命,是無產階級最廣大最可靠的同盟軍。

主席通過分析指出,中國革命的力量應該寄托在農民身上,因為農民是無產階級最廣大最可靠的同盟軍。這一觀點在當時引起了廣泛討論和爭議,但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

主席的階級分析理論中國共產黨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和力量來源,對於中國革命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這一理論也為後來的革命實踐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武器和工具。

——待續——

▶︎來源《安博華盾法律》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