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軍為何不進攻西歐 主要原因就是核心軍力太少、敵人城堡太多


蒙古大軍在13世紀中葉進攻了歐洲,就在西歐各國統治者膽戰心驚時,蒙古大軍撤退了。這次撤軍的原因很直接,那就是窩闊台病死了,蒙古大軍中的蒙哥貴由等人回國競選大汗;間接的客觀原因有兩個,那就是它的核心兵力太少,歐洲尤其是西歐的城堡太多。

金帳汗國其實是後世的叫法,它在當時的蒙古人中叫「Velikiy ulus」,也就是「大兀魯斯」,它指的就是金帳汗國統治控制下的游牧民和軍政機構。蒙古遠征大軍的兵力和各大汗國的兵力並不劃等號,這是一個很多人忽視的事實。第二次蒙古西征,拔都是統帥,但蒙哥等人手下可並不是朮赤「大兀魯斯」麾下的兵力。貴由帶的是窩闊台家族的精銳,和拔都、蒙哥都是競爭關係(和蒙哥的關係尤其不好,因為按照窩闊台的計劃貴由可是要娶蒙哥和忽必烈的親媽)。蒙哥手下不但有直屬於家族的眾多蒙古千戶,他本人還分到了不少欽察部落,並把這些部落帶回了蒙古老家,成了自己的私人勢力。

這在蒙古西征的歷史上並不是孤例,蒙哥掌權後,也讓各個千戶出了兩成兵力,再由各個親戚親自帶領所屬千戶出擊,給弟弟旭烈兀湊集了第三次西征的兵力。旭烈兀有蒙哥的旨意,可以指揮指揮由金帳汗國(出兵兩萬)、察合台汗國、小姑姑扯扯干別吉(成吉思汗幼女)等人湊份子組成的12萬大軍(包括很多附屬的游牧民族,不全是蒙古人)。但西征一結束,蒙古大軍就有半數返回家鄉,留在中東的就是他接管的三個萬戶和金帳汗國的兩萬騎兵。雙方甚至因為地盤劃分,直接進行了物理交流。蒙古大軍東撤後,伊利汗國就只能湊出6000人左右的兵力遠征埃及

金帳汗國也是如此,金帳汗國的核心兵力是朮赤一系分到手的9000戶百姓、4000蒙古騎兵,這些人分數三個部落。此後金帳汗國又吸收了弘吉剌部(這個部落也是伊利汗國的核心武力)、那海部、按赤塔塔爾部和乞牙惕部(這個部落也是伊利汗國的軍事核心),乞牙惕部甚至專門組建了一個萬戶。整個金帳汗國的核心武力就是兩個蒙古萬戶,再由這些蒙古人統治11個欽察部落。金帳汗國中後期,切爾克斯人、奧塞梯人、亞美尼亞人伏爾加河流域各民族的武裝和克里木熱那亞人僱傭軍都是它軍隊的組成部分。

如果說滿清以十來萬的八旗軍,駕馭六十多萬的綠營軍,統治中國。金帳汗國就用兩萬左右、說著突厥語的蒙古人駕馭十來萬人的混合武裝,統治東歐。在親戚們的軍隊立場後,它還經常和伊利汗國開戰,和拜占庭帝國交手,投入到西歐的兵力就不多了。

西歐沒有成為它的目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整個西歐的城堡比金帳汗國手下的蒙古騎兵還多。整個法國有36000個到4萬個城堡,德國有2萬6000個.早在12、13世紀,法國東部某地7000多平方公里內就有 70 座城堡,平均每一百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堡軍事地產,威廉征服後,英國的城堡密度也達到了每400多平方公里就一座。這些城堡就算有半數是13世紀以後修建的,金帳汗國也要啃下一到兩萬個。金帳汗國進攻波蘭,看了波蘭的城堡就覺得頭大。但波蘭境內的城堡並不多,保存至今的只有400多個。

金帳汗國進攻西歐,核心兵力並不足夠拿下這些城堡。一旦它的蒙古軍力損失太多,欽察人可能就不會乖乖聽話,所以它攻略的重點一直都是東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