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觀局|嘴上支持,「手下」反對,美國為何多次否決巴勒斯坦建國?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5月10日,第十屆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通過決議,決定給予巴勒斯坦國更多聯合國權利,並建議安理會重新「從有利角度」審議巴勒斯坦以會員國身份加入聯合國的申請。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是對此前美國否決「巴勒斯坦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的決議草案的強烈回應。

美東時間4月18日下午,由15個成員組成的安理會對一項建議聯合國大會批准「巴勒斯坦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的決議草案進行投票。草案獲得12票贊成,2票棄權,但作為常任理事國的美國投出反對票,致使該草案被否決。

眾所周知,獨立建國是巴勒斯坦人民幾代人的夙願,正式入聯則是這一歷史進程的關鍵一步。

今年4月,在加沙戰事加劇的背景下,巴勒斯坦向聯合國秘書長提出請求,要求重新考慮其2011年提出的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的申請。

誰料時隔13年,巴勒斯坦人民的夢想又一次被無情粉碎。

5月10日,第十次聯合國大會緊急特別會議。新華社發

「兩國方案」說命運多舛

提到巴勒斯坦建國,就不得不提到「兩國方案」。

「兩國方案」是巴以衝突的一種政治解決方案。它主張為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兩個民族(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各自建立兩個不同的國家,即巴勒斯坦國和以色列國,並使其共存。

這個方案從誕生之日起就命運多舛,多次因包括阿拉伯在內的相關國家的杯葛而「停擺」。但需要一提的是,自20世紀90年代起,「兩國方案」成為美國政府推動巴以和談的國策,並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聯合國大多數與以色列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在巴以問題上的官方立場。

然而近年來,以色列和美國頻頻聯手,阻止巴勒斯坦建國構想。其中,以色列不願意巴勒斯坦建國的原因複雜且多方面。

一是領土糾紛。首先是西岸地區,該地區包括約旦河西岸,是巴勒斯坦人民尋求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核心區域。以色列在1967年六日戰爭中佔領了這一地區,導致領土歸屬問題成為爭議焦點。其次是加沙地帶。儘管以色列在2005年撤出了加沙地帶,但自去年以來,該地區由於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衝突再次成為熱點,究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最後是東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一個具有宗教和歷史意義的城市,被巴勒斯坦人視為巴勒斯坦國的首都。然而,以色列在1967年佔領了東耶路撒冷,並將其視為其不可分割的首都。

二是定居點問題。以色列在佔領的領土上建立了大量猶太人定居點,而這被巴勒斯坦人視為侵佔和非法。由此,以色列擔心巴勒斯坦建國後,實際控制的領土會緊鄰以色列的核心區域,從而增加安全風險。

除此之外,巴勒斯坦建國還涉及諸多政治和外交因素。如以色列曾多次同意按照「兩國方案」解決巴勒斯坦建國問題,但這些提議都被周邊國家拒絕。

換句話說,巴以問題涉及複雜的歷史、文化、宗教和政治因素,而且摻雜著許多國家的利益考量,很難「畢其功於一役」。

美國政府口是心非

美國否決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國的申請時,提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一是治理能力問題。美方聲稱,巴勒斯坦國不具備治理國家的能力。這就和職場上要求剛剛畢業的學生有工作經驗一樣荒謬,但美國人卻說得理直氣壯。二是以巴以直接談判作為前提。美國認為,巴勒斯坦建國應該通過巴以直接談判來實現。他們認為只有通過雙方的直接談判,才能達成巴勒斯坦建國的目標。

於是莊重有加的聯合國大會會場多次出現這樣的「滑稽」場景,美國一方面聲稱支持「兩國方案」,希望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通過直接談判解決問題,但另一方面卻拒絕承認巴勒斯坦作為國家的存在。這種立場矛盾直接導致了巴勒斯坦問題的僵局。

正因如此,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對美國的否決表示失望和遺憾,認為美國混淆是非,違背國際社會的意願。巴勒斯坦總統府也譴責美國動用否決權,認為其在巴以問題上口是心非。

5月10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吉拉德·埃丹當場粉碎聯合國憲章小冊子。新華社發

美國為何要看以色列臉色行事?

從高調介入加沙衝突到否決關於巴勒斯坦的相關草案,我們不難發現,在很多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美國政府和以色列時常亦步亦趨,甚至要看以色列臉色行事。

中東問題專家、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董漫遠等國際問題專家認為,這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2024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美國總統拜登既想要通過討好以色列,間接討好美國國內的猶太勢力,從而營造有利選情;同時也想要爭取美國穆斯林群體和阿拉伯裔選民「不容忽視的選票」。

此外,美以之間還存在戰略利益考量。長期以來,美國視以色列為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以色列在該地區的地緣政治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對於美國的戰略利益至關重要。這包括共同的安全合作、情報分享以及在反恐等領域的合作。

而最重要的是猶太裔美國人的巨大影響。

美國猶太裔眼下雖然只佔美國總人口的2%左右,但在美國社會擁有非常巨大的力量。

一是政治影響無遠弗屆。猶太裔在美國政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人數不多,但猶太裔議員在國會中佔比較高,約為8%。此外,拜登政府內閣中也有多位猶太裔成員,包括財長珍妮特·耶倫和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等。

二是經濟和科技等領域的影響。有關數據顯示,在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的富豪榜上,前40位中有16人是猶太人。這包括一些知名的企業家和投資者,如「股神」巴菲特、金融家索羅斯,以及高盛、雷曼兄弟、英特爾等公司的創始人等。在華爾街的金融精英中,約有一半是猶太人。他們在投資銀行、基金管理、股票交易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許多科技行業的領袖也是猶太裔。例如,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以及谷歌的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都有猶太血統。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武宗義 據新華網、央視網、中新網、人民網、澎湃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