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末年荒唐事:北宋官僚為討天子歡心,干起了盜墓勾當

記得去年有本小說比較大火,叫做《顯微鏡下的大明》,據說這本書的意思是通過一些明朝社會的細節,來判斷明朝社會的健康程度——好比醫學領域根據一滴血的化驗,來分析一個人的健康程度一樣。

其實按照這個邏輯,北宋末年荒唐事不斷,確實可以反映出北宋末年宋廷的統治危機。比如今天小編要說的官僚為了討天子歡心而盜墓的事情。

1、宋徽宗喜歡古董

事情發生在北宋事實上的末代天子宋徽宗在位時期。宋徽宗在中國藝術史上屬於不世出的大藝術家。而對於一個書畫方面的藝術家來說,想要精進自己的書畫水平,最好的途徑就是借鑒前人。事實上即便是當下美術學院的學生,也需要根據《中國美術史》和《外國美術史》這些教材,來了解人類的美術發展經歷,而後從中找到借鑒,開拓視野。

因此宋徽宗不斷搜集一些古代字畫,古代藝術品,來作為自己提升藝術水平的參考。而這也讓很多宋朝官僚看到了陞官的機遇:如果自己能淘到一些古代的字畫、藝術品,而後獻給天子,那麼,豈不是大功一件?並且,如果藉此討到天子歡心,到時候自己陞官豈不是指日可待?畢竟,在古代,對於官僚來說,最大的績效考核,就是如何討天子歡心。

不過,流傳在世間的書畫和藝術品畢竟有限。所以,為了搞到更多的藝術品,盜墓也成了很多人為了收集書畫和藝術品的途徑。一時間,在宋徽宗熱愛書畫藝術品的驅動下,北宋民間也一度爆發了盜墓的高潮:盜墓賊盜取寶物以後,賣給官僚,官僚獻給宋徽宗,這居然成為了一條產業鏈

2、比干被盜墓

當時陝西轉運使叫李朝孺,他也打算通過向宋徽宗獻寶的路線來巴結皇帝,藉此得到剩錢的機會。但是苦於沒有太好的門路。要知道,內卷這個詞雖然是最近這幾年盛行的。但這不代表古代沒有此類現象。對於獻寶成功就能高升這個途徑,大宋朝最精英的官僚群體們,肯定個頂個開足馬力研究此道,所以,如果獻給宋徽宗較為普通的文物,那肯定會處於「產品同質化」的尷尬,等於白忙一場。所以李朝孺覺得,自己的獻寶,得與眾不同比較另類。

當時宋徽宗對古代的鼎類藝術品比較感興趣。於是李朝孺有了個主意:夏商周三代的人君主和貴族喜歡鑄造青銅器大鼎。如果能盜挖著三個朝代的貴族墓葬,肯定能挖到大鼎,到時候獻給皇帝,自己就等於找到陞官捷徑,平步青雲不是問題。碰巧李朝孺打聽到了商朝末年的大臣比乾的墓葬就在陝西境內。於是李朝孺決定帶人盜挖比干墓,挖出青銅器獻給大宋皇帝。

不曾想,比干墓被挖開以後,李朝孺也就發現了一個直徑兩尺的青銅盤子,以及一些玉片,此外沒有別的什麼東西。這倒是讓李朝孺感到失望——當然,其實對於比干墓的隨葬品如此簡陋,個人覺得,雖然商朝時期,青銅冶煉技術比照前朝已經較為發達,而且商朝貴族也奉行厚葬。但是比干是被帝辛商紂王)給誅殺的,而且比乾的家屬為了避禍而一度逃亡。同時,比干又是帝辛的堂兄弟,所以綜合這些,或許可以得出這樣的一種分析:那就是比干被殺以後,帝辛考慮到比干是罪臣同時又是宗室,於是命人安葬比干,但同時採取薄葬模式作為懲戒。所以比乾的墓葬陪葬品很少。

3、偷雞不成蝕把米

宋徽宗得到李朝孺進貢的通盤以後的確很開心,於是宋徽宗問及此物的來源。結果當宋徽宗得知這是從比干墓里盜挖出來的以後,頓時怒不可遏:宋徽宗大罵李朝孺,說比干可是著名的古代聖賢,聖賢的墓你們都敢盜挖,你們還有什麼不敢幹的!於是徽宗皇帝命人退回銅盤的同時,又命人免掉了李朝孺的職務。

可笑李朝孺,典型的偷雞不成蝕把米。